专栏名称: BB姬
为游戏发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春城  ·  爆火!排队到6月30日!昆明…… ·  2 天前  
云南网  ·  文山州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  2 天前  
918云南交通台  ·  这些车辆,召回! ·  2 天前  
春城晚报  ·  妻子确认了:发现遗体,DNA已比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B姬

2025年,“哈基米”已经沦为同时缝合抽象、反二、虐猫、键政的究极烂梗了

BB姬  · 公众号  ·  · 2025-02-11 22:00

正文


真新镇小茂 | 文

我记不清楚,这是我们第几次聊“哈基米”相关的话题了。但我希望,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聊起它。

因为我觉得, 哈基米发展至今,几乎成为了最能代表互联网梗文化发展的一个词。 其实它诞生还不到1年半时间,但已经迭代了N个版本,从最初的猫咪蜂蜜之争,变得越来越混沌,终于触及顶峰, 让哈基米这三个字,成了杂糅所有抽象、解构、反叛、荒诞的负面情绪大熔炉。

图源UP主@DJGenji

它复杂到,已经没法用好梗或者烂梗进行定义了,而是万物皆可哈基米,解构和缝合一切。比方说,对标丁真金曲的“哈基米音乐”,但少了前者对时代的批判,更接近抽象符号的大乱炖,只有荒诞,没有意义。


再比如最近突然火起来的“哈基公式”,就是“A也要B吗?哈基X,你这家伙...”。别问我这东西是怎么火的,我也不知道,更不明白有啥形而上的意义。反正就突然铺天盖地都是这个句式,即使如此你还是要写文章解构吗?BB姬,你这家伙......


而且远不止这些。哈基米的发展历程和混沌程度、围绕它的情绪冲突和意识形态争议,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想要弄明白一切,我们得回到哈基米诞生的那天说起。

01

简而言之,“哈基米”一词的起点,是二次元企划《赛马娘》中角色东海帝王的一段魔性哼唱,也是日语“蜂蜜水”的谐音。后来B站UP主“京桥刹那”将这段旋律和《CLANNAD》的BGM《两个笨蛋》融合,创作了“哈基米哈基米我那类撸多”的鬼畜神曲。


哈基米源自二次元,但真正出圈是在抖音。被用来搭配萌宠视频后,许多“现充”误以为哈基米是日语中可爱小猫的意思,引发了赛马娘粉丝的不满,认为这是“烂梗入侵”, 试图抢回哈基米一词的定义权,最初的争议也由此而来。 (我们之前写过文章)


先说我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哈基米能不能等于小猫,是一个没法定义对错的事情,就算你指责我一百句“理客中和稀泥”,我也坚持这么说。原作粉丝不喜欢自己的梗被滥用,属于人之常情,也有权利提出不满。但互联网用语的演变与异化司空见惯,哈基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不涉及侮辱,通常就无伤大雅。


比起对错,更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哈基米的一系列争吵和话语权争夺战。 当时许多网友给哈基米贴上年度烂梗的标签,总结主要是“三宗罪”——抖音出身、日语空耳、现充滥用,核心是现充和二次元的对立,和二次元群体的交流空间被进一步挤兑,主要都源于误会,而非主观的恶意。直到亚文化群体中的乐子人嗅到了其中的火药味,开始在中间拱火,并以哈基米为基础整出一系列烂活,开始将梗推向抽象的悬崖一去不复返。

相关话题我们之前同样也聊过,这里就不再多言,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根华仔”的节奏事件 (我们之前也写过文章),大概是一些抖音、B站UP主们,通过AI配音和鬼畜混剪,将哈基米与赛马娘、各种抽象烂梗结合,形成“越离谱越火”的传播效应——当然,此事激发了赛马娘粉丝更激烈的反抗和不满。


这些事情将哈基米带入了更加混沌的亚文化圈层,对赛马娘相关素材,进行解构和鬼畜化的“哈基米文化”和“哈基米音乐”就此应运而生。而它们背后的情绪,相比起单纯的蜂蜜水之争,也更具火药味和侮辱性。


另外还有个值得一提的小插曲——“欧金金起义”。 去年4月份,欧金金这个词突然出现在很多小红书的帖子里,而且和奶茶高度绑定。按照只因=鸡,哈基米=小猫的逻辑,欧金金的意思自然就是奶茶了。


然而问题是,欧金金是日语“オキンキン”的中文谐音,意为男性生殖器官。

所以纯粹是反串哥在钓鱼,想复刻一波哈基米节奏。不知道是出于报复心态,想让现充们也体会到自己的痛苦,还是单纯利用信息差整蛊?我觉得大概率二者都有。


我得再重申一遍我的观点:将哈基米误读为小猫,指代的仍然是世界上可爱、美好、值得喜爱的事物,其情绪是正向、上扬的,只是一场误会;而将欧金金异化为奶茶,意图不用多说吧。二者性质完全不同,根本就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别人误会了你,你反手扇TA一巴掌,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

所以很快,钓鱼哥发起的欧金金起义就被扑灭了。 同时你也能看出,“哈基米原教旨主义者们”发起的一次次反扑,不论手段是否正义,在数量更庞大的现充群体和乐子人面前,都显得绵软无力,被一次次轻松化解。


然而仇恨的火苗不会消失,只会在心里越埋越深,为建立起一个更庞大的复仇帝国播下了种子。

02

同样在去年上半年,B站、贴吧等平台上,开始病毒式传播起了名为“爱猫TV”的网络亚文化。当然,就和素食吧没有真正的素食主义者一样,爱猫TV里,也没有人真正喜欢猫。

因为爱猫TV的本质,都是些猫咪受伤、被虐、甚至死亡的残忍猎奇向视频,尺度可能会引人不适。所谓“爱猫TV”,就是个规避审核和反向讽刺的词。

我不喜欢这东西,这一部分我尽量少放图

但这些视频都是在正规平台上发布的,因为爱猫TV的内容非常鸡贼,其实并不是人类主动虐猫的视频,不包含人类的主观恶意,而是猫自己作死或不幸。比如猫咪痛殴镜子里的自己、在高楼边缘掉下去、流浪猫被野兽捕食等。

爱猫TV的作者们还会将视频内容进行加速处理,配上加速版《See You Again》或者哈基米鬼畜音乐。所以这玩意的本质还是地狱笑话,只不过,玩梗对象从科比、霍金、五条悟变成了猫咪。而他们厌恶的对象,除了猫咪以外,还有另一群思想完全对立的“爱猫人士”。 看似是猫的问题,实际上还是人的问题。


前两年,关于如何处理流浪猫的话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支持暴力扑杀、温和安乐死、捕捉绝育、平等关爱的都有。 但网络总是会放大最极端的声音,无论它是否代表大多数人。 比如“街猫APP”事件,就将“极端爱猫群体”带上了大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街猫APP是前年上线的一款产品,号称自己是“科学关爱流浪猫的平台”。他们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在各处投放猫屋吸引流浪猫入住,用户通过付费,就能投放猫粮饲养猫咪,还内置了摄像头能够拍下流浪猫进食和生活的画面。公司也会将一部分利润,用于流浪猫的捕捉和绝育。


这乍一看是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但实际上捅出了巨大的篓子。定点投喂反而导致流浪猫数量激增,远比街猫APP绝育的数量要多;猫屋配备的摄像头和定位功能被指泄露用户信息,甚至被虐猫者利用定位实施直播虐待行为;此外,猫屋的投放处形成了明显的流浪猫聚集区,噪音扰民、猫咪伤人事件数量陡增......

这种环境,依然有一部分“极端爱猫人士”坚持输出观点,自然招致了舆论的反感和反弹。这群爱猫人士当然是自私的,他们以“博爱”之名,只顾自己喂得开心,却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这并非真正的博爱,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我满足,爱的是镜子里的自己。

这种背景下,“爱猫TV”便应运而生。另一群“极端反猫人士”想到了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方式,他们将自己的反猫思想,和抽象解构主义结合在一起,于是,巨量的“爱猫梗”被创作了出来。



比如,他们从“自称外公被猫抓伤,16岁少年用弓射杀小区流浪猫”的新闻中,解构出“我也要选韦鲁斯射杀猫咪了”。或者“今天早上我把哈基米泡在开水里了”,你也不知道对方是真的在虐猫,还是泡了一杯蜂蜜热水。


这就是解构主义的威力了,它明明有强烈的恶意,又能通过自圆其说,把血腥负面的一面强行解构掉。 想要谴责他们,爱猫TV的观众也可以用“我只是在玩英雄联盟/喝蜂蜜水”来糊弄过去。这明显是借口,但你没有确凿理由反驳他们。


爱猫TV确立了他们的立体防御,便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玩梗。当然,他们也同样是自私和极端的,他们不做任何有益的事情,不解决任何问题,只不过是站在“以人为本”的政治正确旗帜下,无差别宣泄自己心中的暴力和仇恨罢了。


不过说了这么多也该回归主题了,爱猫TV的流行,和哈基米梗有什么具体联系?

答案是从最开始,二者受众的重合度就很高。两种亚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流行,也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爱猫与反爱猫之争,往早期可以追溯到百度神奈川冲浪里吧(简称神吧),他们的前身,是抽象TV、修车TV和带秀TV残存的抽象遗孤。神吧也是最早的爱猫TV发源地,早期在爱猫派与反爱猫派之争以爱猫派胜利之后,这里成为了失败方发泄虐猫的集合。

23年到24年间,哈基米一词的滥用,加剧了亚文化群体和爱猫人士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使得网上关于猫的矛盾更加突出。无论是乐子人,亦或者一些哈基米原教旨主义派都加入了战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哈基米BGM当作爱猫TV的背景音乐,以及针对视频中猫咪行为的哈基米文字梗。

这是一只失去了右边前肢的猫咪

造成的结果是,这群人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哈基米文化。他们将哈基米和虐猫、坏猫、残忍、猎奇等意象强行绑定在了一起,让这个词渐渐从一个爱称变成贬义了。

改变不了哈基米=猫的现状,就彻底毁掉它。

某种程度上,这些激进的原教旨主义派确实达成了目的,阻止了哈基米=猫的滥用,却是以自爆卡车的形式,以伤害所有人为代价的。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折断所有人的雨伞,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03

不等于蜂蜜,也不等于猫,现在哈基米到底是什么呢?可能也没人在意了。 它终于沦为了一个纯粹的意象,一个能塞进任何东西的烂梗,一场纯粹的解构主义狂欢。

在亚文化网站“电棍wiki”查询哈基米音乐词条,你能找到一大堆和赛马娘有关,但也和赛马娘无关的相关素材。除了前面聊到的爱猫TV,你还能看到豌豆笑传、踩踩背(CCB)、动物园文化、叮咚鸡等莫名其妙的词条。


我们举几个例子介绍一下。《豌豆笑传》是袁伟江发布在杂志漫画party上的搞笑漫画,因为包含大量低俗梗和地狱笑话,在多年来饱受争议。后来,有一位叫栗瑞明的老师将《豌豆笑传》制作成Flash动画上传到网上,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更是依托答辩,反而因为过于生草,如今变成了抽象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