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不语
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 唔,但我还是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和你说: 天南地北,深入浅出,天文地理,深文大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子不语

你们呐,不要总想弄个假新闻

子不语  · 公众号  ·  · 2016-11-16 23: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美国大选之后,余波已经好几震了,现在震到了新媒体的中立性上了。


新媒体的定义是很宽泛的,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借助于网络传播的媒体,在摆脱了传统物理介质和空间限制的前提下,都可以算作新媒体,按这个定义,Facebook 的时间流是新媒体,Google 的搜索结果也是新媒体。


结果现在这两家公司都站在了风口浪尖,被指责正是它们对于假新闻的推波助澜,帮助 Trump 最终赢得了选举。尤其是 Facebook,这已经是第 N 次面临这样的舆论灾难了。


据小道消息,有一群勤劳勇敢的亚洲人民,身在亚洲,心系美国,在本次美国大选期间, 由于多年前受到长者的淳淳教导,不想总想弄个大新闻,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弄出了许多假新闻: Facebook 上突然多出了几十家名不经传的小网站,专注于传播大选中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当然了,最终 Trump 当不当选,他们是并不关心的,如果说这些假新闻最终影响了美国大选的结果,那也是他们无心插柳之作,毕竟人家的主要目标是,假新闻能传播,有传播才有点击,有点击就能拿广告费。


Facebook 和 Google 目前的态度就是:假新闻我们会整治的,具体办法呢,就是不给这些人分广告费了,这样他们就不来玩啦。


不过,扎克伯格的表态实是在没有水平,你看看 Google 家两位老大,会出来回应这种事情吗?从来都是找一个公关总监出来发表一番声明就不再回应了。


扎克伯格主要谈了两点:首先,假新闻的确有,但从量上来说,只占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还是真新闻;其次,我们也有反假新闻啊,之前有编辑团队人工审核的时候,你们说 Facebook 不纯洁,偷偷施加自己的政治倾向,现在我们把编辑团队都开了,你们又抱怨假新闻泛滥,没法玩了,我要重申一下,Facebook 是一家技术公司,不是媒体公司。


从量上来说,大选的假新闻可能并不占绝对总量的多少,但是从传播次数上来看,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扎克伯克不可能不明白信息的流通量、存量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么回应多少有些鸡贼了。


至于技术公司论,国内简直有一家一模一样的公司,天天宣称自己不是媒体公司,而是一家算法导向的纯技术公司,而在无人工介入的情况下,算法只是找出大家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至于内容是真是假是好是坏,不好意思,技术是中立的,技术只是人民大众口味和品味的代言人。


于是你看到今日头条那惨不忍睹的内容流,即使是号称专门根据「我」的阅读喜好为「我」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新闻,我都不敢相信在算法眼中,「我」是这样一个人。


在我看来,对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区分事实和观点。这也是为什么要把新闻(事实)和社论(观点)分开的原因,说来也讽刺,美国作为第一个在报纸中将两者区分开来的国家,现在却又走回了一条不归路:当然我不是说纽约时报这样的老牌媒体变得跟人民日报一样,而是你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在报道事实时,掺杂了太多的情绪观点。这种程度可能不像 Huffington Post 那样直接把 Trump 放在娱乐版块那么明显,但你能明显感受到这些文字背后,敲下那些字的人的情绪。


新闻,或者说事实,并不是什么需要去中心化的事情,也不是越多人参与就越能倒逼出真相。不信你看看前段时间上全民扒皮赵薇,到最后她俨然成为了全宇宙一手遮天的女魔头,关键是越荒唐,越有人买单。事实的成立,需要严格的审查,凡是不能被证实为真的,或者可以被证实为假的,都不能称之为事实。


我一直在构想一个理念中的新闻类产品形态,很多年以前我以为是 Twitter,可以通过多人视角来共同还原出事实。后来我发现完全是南辕北辙,其实一个理想中的新闻产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严格区分事实和观点;2)对事实的成立进行严格审查;


具体来说,在这样的产品形态下,所有人都可以输出事实和观点,但是在形态上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分,你只能单独发表事实,或者观点。同时,发表任何的观点,都必须挂靠一个或多个事实。任何一个事实被判定为不成立,所有被关联的观点都将被删除。在此基础上,基于每个人贡献的事实和观点留存率,有一个综合信用打分。


大部分人其实都热衷于贡献观点,这样的好处是, 对于观点生产者来说,即使你的观点无误,但一旦挑选的事实基础有误,同样会导致你的观点被删除而拉低自己的信用打分,从而 在发表观点时,必须谨慎地甄别事实 ,也更训练自己的判断力。而对于观点消费者, 看客也能根据你选择的这些事实,理性地分析你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但是,仍然有三个个问题我没有想到太好的思路。其一是事实的审查和判定,如果是由一个类似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委员会组成,怎么确保它最终不变成「真理部」?其次,被传播的观点,一旦其所挂靠的事实不成立被删除后,如何补救之前传播造成的影响?


其三,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这样的平台,怎么才能卖出广告?




本文由【子不语】原创,如果你喜欢,不妨分享到朋友圈。 还没有关注的话, 长按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