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9:00。内容:语言文字、出版编校。
中文编辑校对[1](QQ群:302032982)、中文编辑校对[2](QQ群:236902340)、中文编辑校对[3](QQ群:684024204)、
中文编辑校对[4](QQ群:980243020)
,编辑校对的家园。
文末有二维码。
向本
公众号
发送关键字“群”“费”,也能收到加群方法。
(不是向QQ群发)
——
▲
以上内容非正文
▲
——
古书是没有标点的。古人写的文章也有用了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停顿或其他意图,但只有极少的例子。一般读书人都要自己边读边断句,这也是一种锻炼读古书能力的办法。《礼记·学记》说:“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郑玄注:“
离经,断句绝也
。”就是要考学生对经书的断句。唐人李匡文《资暇集·字辨》条引稷下谚语说:“
学识如何观点书。
”古人点断古书就需要丰富的学识。我们今天去古更远,读古书的困难就更多了。
古代人对古书断句一般只有圈、点两种符号。
新式标点是1919年由胡适等人作为议案提出,后来由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部颁布施行。这套新式标点符号,就奠定了标点符号的基础,和今天使用的标点符号相比,还缺少顿号和着重号两种。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新的标点符号使用法,共有十四种符号,即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这套标点符号是为现代汉语而制定的,但对于古汉语也同样适用。我们标点古书基本上采用这一套标点符号。
有一部分书则和现在报刊一样,只用了一种简化的标点法,即不用专名号,书名号不用~~~~~而用《》来代替。还有一种新创的中圆点“·”,放在两个字的中间,表示隔音(如外国人的译名)或短的停顿,经常用在书名号的大题与小题之间,如《论语·学而》、《诗经·周南·关雎》之类。至于横排文字的引号用““”、“””来代替直排的“¬”、“﹂”,那是大家都用惯的了。
近年出版的古籍标点本,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标点失误的问题,即使是专家学者整理的书也在所不免。看来,标点还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标点出错,分析起来,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识的局限,包括古代汉语、古代文化或某一方面专业知识不足。
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有待于刻苦读书,长期积累。
一是工作粗疏,掉以轻心,整理工作者和编辑工作者的作风不严谨
。这方面的问题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我们首先要避免或争取减少这方面的错误。
怎么减少标点的失误,这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要认真,要多读多查多问,还要多思。
每一种书各有特点,而多歧亡羊,出错的原因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反面学习,就像古人校书那样,
从错误的例子中去思其致误之由
。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那么写的’。”标点也是这样。下面就举一些失误的例子来看。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只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
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
这一段是《礼记·檀弓》的引文。“元起易箦”四个字显然是曾参对曾元的命令句,应当放在引号内,逗号应改句号。(这一段引文里的标点还有其他问题,如“子春曰:‘止’,”的逗号就用得不对。“呼”字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如果是记事者的叙述,就不会有下面曾元的一番话了。《檀弓》是《礼记》里的重要篇章,曾子易箦又是为人熟知的典故。
如果不了解这样的经典文献,在标点古书时就容易失误。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祖第正寝至易”一句根本无法理解,如果知道是用《檀弓》的典故,就应该把标点改成:“公生于洛中祖第正寝,至易箦亦在其寝。”
这是不熟悉经典而致误的例子。
又如:
国朝百官致仕:庶僚守本官,以合迁一官回授;任子、侍从,仍转一官;宰执换东宫官。
句中标点应为“以合迁一官回授任子;侍从仍转一官;宰执换东宫官”。问题在于不明“任子”的意思。子弟因父兄的恩荫换得官叫做任子。这一条是记述宋朝官僚致仕(退休)迁官的制度。
这是不明制度而致误的例子。
还有一些是不知道人名、地名、书名而标点失误的。
吕叔湘先生在《标点斠例》中曾举了一些“专名误为非专名之例”、“非专名误为专名之例”,可以参看。这里再举一两个例子来看:
这本书是有专名号的,点校者只在“云溪”二字上加了专名号,不知道《云溪友议》是一部书的名称。书上“玉萧”应作“玉箫”,是一个人名,玉箫再生与韦皋重会是唐代小说里很有名的故事。
韩公
之于戎昱,既徇所求。奇章之望,牧之更宜自爱。
点校者只在“韩公”旁边加了专名号,其馀几处都没有。“戎昱”是唐代比较有名的诗人,《中国人名大辞典》里就可以查到;“牧之”是杜牧的字,也不算太生僻。“奇章”是牛僧孺的封号,即使一时查不出,从上下文看加上专名号也大致没有问题。这两句是一联对仗,下句应该点作“
奇章
之望
牧之
,更宜自爱”,与上句相对。
标点出了失误,除了不知道古人的名字,还由于不熟悉古代的文体。
整理古籍必须熟悉古代的文体。首先应该懂得对仗和诗的格律,不要把诗点成了散文。
骈文在古代散文中占一定比重,标点古书也需要适当读一些骈体文,养成节奏感和对仗观念,否则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
大驾初驻跸临安,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辏,又创立官府,扁牓一新。好事者取以为对:……“东京石朝议女壻,乐驻泊乐铺
西蜀
”,“
费先生
外甥,
寇保义
卦肆”,如此凡数十联,不能尽记。
最后一副对联,分成了两副,虽然字数也相等,不过词义和声调都不对了。其中第二个“乐”字是“药”字之误,应该读作:“东京石朝议女壻乐驻泊药铺,西蜀费先生外甥寇保义卦肆。”那就对仗工整、文从字顺了。至于人名,“石朝议”和“乐驻泊”也该照标专名号。又如:
崇义曰:“仆不能诗,聊以一联奉酬,勿笑:‘有三耳犹胜畜二心。’
原文明说是一联,可是下面却只有八字一句,原来应该标作:“勿笑有三耳,犹胜畜二心。”而且聂崇义的话,到此为止,还应该加上下引号。像这样的失误,就因为标点者缺乏对仗的观念。
骈体文一般都是两句一联,如果找出了对仗关系,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点的。但书稿里却经常在骈文上出错,值得注意。
以上各例都可以说是知识局限造成的失误。下面再举几个例子,说明
尽管原书标明了引文出处,但如果掉以轻心,不作认真的核对,还是会出错。
如:
《南都赋》见于《文选》,有书可查。只有“黄闲机张”一句是《南都赋》里的文字,“善弩之名”实际上是徐广的话。
老杜《画马图歌》: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老杜指杜甫,《画马图歌》是《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的简称。原诗是七言古诗,头两句就是“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只因为没有注意它是歌,却点成了散文。
杜诗是文学名著,从事古籍工作的人,应该对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果实在没有把握,还是查一查原书以及《杜诗引得》之类的工具书为好。
根据我们的经验教训,标点中的失误,大约有一半以至更多的是工作作风问题,而不是知识水平问题。如果认真对待,小心从事,多数是能够避免的。
当然,
古书的标点是一件难事。有不少问题是需要揣摩文意,分析事理以至考证史实才能解决的。一个字连上读还是连下读,往往可以有不同理解。
古人读书也会发生断句上的错误或疑问,杨树达的《古书句读释例》里举了不少例子,可以参看。(河南人民出版社所出阙勋吾《古文标点例说》一书,也值得参考。)
最后再举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来讨论:
(《史记·儒林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3125页)
(《汉书·儒林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3607页)
两种书的文字基本相同,而“逸书”二字连上还是连下读,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汉书》的标点是根据旧注的解释来的,《史记》的标点则是反映了清人的研究的新成果。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六》采用他儿子王引之的说法:“当读‘因以起其家’为句,‘逸书’二字连下读。起,兴起也。家,家法也。汉世《尚书》多用今文,自孔氏治古文经读之、说之,传以教人,其后遂有古文家。是古文家法,自孔氏兴起也,故曰‘因以起其家’。”王国维《史记所谓古文说》就采用了这个说法。但旧注认为“起”就是发掘出来,也可以讲通,所以《汉书》的标点并没有照改。到底哪一种解释对,还不妨研究讨论。
古书的校勘,前人已经做出了不少成绩,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经验。古书的标点,还是“五四”以后才提出的一项新课题。这是古籍整理工作的最基本的任务。如果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将对现代的广大读者以至后世若干代的读者提供很大方便。因此,我们切不可轻视圈圈点点的工作。
(本文节选自程毅中《古籍整理浅谈》,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
载:“编辑校对”公众号(editor-CN)
——
▼
以下内容非正文
▼
——
欢迎在“编辑校对”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发布者需提供营业执照,证明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详情请联系公众号,用QQ加编辑交流。
【往期
招聘
案例选】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招聘编辑、校对、编务
南方日报出版社招聘图书编辑
当代中国出版社2021年招聘启事
商务印书馆招聘启事
中国华侨出版社招聘信息
厦门大学出版社招聘启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招聘启事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招聘编辑等多岗位
《世界知识》杂志社招聘编辑、校对
《半月谈》新媒体招聘启事(编辑 ,可实习)
招聘启事——中华书局招聘校对
“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提升语言文字水平!
高品质群,广受赞誉
〔
中文编辑校对
[3]
(QQ群)684024204
,
中文编辑校对
[4]
(QQ群)980243020
,中文编辑校对[2](QQ群)236902340
,
中文编辑校对
[1]
(QQ群)
302032982
〕
可在QQ中
搜索群号
,也可直接用
手机QQ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群:
中文编辑校对[3]
(QQ群):684024204
加入中文编辑校对[3]QQ群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向本
公众号
发送关键字“群”“费”,也能收到加群方法。(不是给QQ群发送。)
中文编辑校对[4]
(QQ群):980243020
加入中文编辑校对[4]QQ群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向本
公众号
发送关键字“群”“费”,也能收到加群方法。(不是给QQ群发送。)
中文编辑校对[1]
(QQ群):
302032982
加入中文编辑校对[1]QQ群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向本
公众号
发送关键字“群”“费”,也能收到加群方法。(不是给QQ群发送。)
中文编辑校对[2]
(QQ群):
236902340
加入中文编辑校对[2]QQ群的方法(请点击)
若无法点击,请看群资料中的链接(电脑上操作)
向本公众号发送关键字“群”“费”,也能收到加群方法。(不是给QQ群发送。)
〖●◉编辑校对◉提升语言文字水平●〗
编辑校对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编辑校对”;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编辑校对”)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中文编辑校对QQ群
高品质群,广受赞誉
群内有新闻出版专业书籍、国标、辞书等共约
400
个共享文件(免费下载)。(群英荟萃,除了编辑校对外还有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社科院语言文字所研究员等等)。
写作是重要的技能
文章千古事。
“
写作即成长
!”“
写作可以成为终生的事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写作教程”
(微信号:
writer-CN),学习写作技巧。内容权威,来源可靠。
关注方法:可以在微信中搜索
writer-CN,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
写作教程
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专业知识、国家标准、业内资讯。内容权威,来源可靠。欢迎关注“编辑校对
”微信公众号:editor-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后,点击“查看历史信息”,可以读以前的文章。
编辑校对
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广告合作请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