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总台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昨天  
半岛晨报  ·  演员黄晓明,公开照片 ·  昨天  
扬子晚报  ·  “白龙”不幸离世! ·  昨天  
新闻晨报  ·  破90亿!饺子导演悄悄改计划!粉丝炸锅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洗脑式广告霸屏世界杯,难道要被他们恶心一夏天?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6-25 09:56

正文



本文转载自沸腾(ID: xjb-feiteng)

文 | 范娜娜


主队频频爆冷已经让球迷心凉了半截,审美低劣的广告就别再恶心大家了。


这个找房软件的广告,也很烦…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广告就这样出现,在球迷的世界里,带来本届世界杯的最大惊吓。

频繁爆冷,赌注皆输已经让一些球迷心力交瘁,然而他们还要承受洗脑广告带来的视觉听觉双重污染,身心俱疲。啤酒小龙虾也难以抚慰被恶心到的心。

diss 最猛烈的是某直聘企业的广告。只见画面中一群青年男女,拉着横幅,齐声呼喊“找工作,上 xx 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升职!加薪!升职!加薪!升职!加薪!找工作!上 xx 直聘!”让人怀疑是不是打开了传销组织的宣传视频,或者是一群讨薪者奋力维权。



狰狞的面孔,张大的嘴巴,刺耳的呐喊,我很怀疑该广告设计者的审美:非得用倒人胃口来展示自己的审美无底线吗?

古希腊雕塑《拉奥孔》是古典美学的巅峰之作。观者可以发现,拉奥孔在被蛇咬的瞬间,并没有张大嘴巴表现出狰狞,只是“轻微的叹息”。人们感受他的痛苦,主要来自于它身体扭曲的姿态,肌肉和筋脉。


古希腊雕塑《拉奥孔》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古典美学家看来,因痛苦造成的形体扭曲和审美是不相容的,所以雕刻者不得不把雕塑的身体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

该直聘企业的广告呢?纯粹是反其道而行之。广告中的男女嘴巴大张,愤怒嘶吼,这种视觉上的审丑效果呈现在宽大的电视屏幕上尤为震撼。这完全可以给“什么叫糟糕的视觉体验”做注解。

除了这个挑战审美下限的直聘广告,其他两个广告也很让我“出戏”。

曾经干净清爽的国民弟弟刘昊然在某问答社区的广告里发出灵魂拷问:“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



而路人口碑不错的实力小生黄轩和唠叨的唐僧组合在一起,上演一出“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旅游之前要先上马蜂窝”的三连杀。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

15 分钟的中场休息,四五个广告来回轰炸,简直挑战人们的心理极限。嗯,这届世界杯广告应该配上一个主题为“遥控器很忙”的 BGM ——毕竟,广告一出来,很多人就忙不迭换台。

有网友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比喻为“一场大型的精神污染”,还有人发起了“最烂世界杯广告”的投票活动,这届世界杯广告的网络口碑可见一斑。

但几个广告的策划人却可能不在乎这些。操刀其中两个广告的叶茂中回应:“越骂我越兴奋。”仿佛在骂声中,金币已叮里咣当地塞满了他们的荷包。

一切都是套路。这几个广告就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通过重复喊某句广告词,以达到加固观众记忆的目的。这确实是广告营销的重要法则。公关之父伯内斯说过:“如果说宣传只有一件事情最重要的话,那就是重复。”

网络流行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谓是渊源有自。一句话重复说三遍,想不记住都困难。简单粗暴地重复洗脑成为广告主的诉求,审美与创意却“飞入黄花寻不见”。


从上个世纪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 xxx ”到“ xxx ,羊羊羊”再到如今的“找工作,上 xx 直聘”,无一不是如此。

但广告策划也要走点心,好的广告传播应当如同古希腊的雕塑一样追求美感;表达品牌个性的同时,也要追求良好的视觉体验。 大卫·奥格威说过的“不要做不愿让你老婆和孩子看到的广告”,应该是任何一个品牌的追求。

广告面对的是消费者,你不能认为曼妙的歌声与尖锐的呐喊会有同样的效果。前者让中场休息成为观赏比赛的一部分,后者只会让人觉得那是一场视觉灾难,忙不迭握住遥控器换台。

你不尊重消费者的审美,消费者自然也不会尊重你。

广大球迷看个球不容易,那些简单粗暴的广告就饶了大家吧。主队频频爆冷已经让球迷心凉了半截,就别再让大家的视觉也被糟践了。


编辑: 新吾  实习生:秦雪   校对:范锦春





近期好文荐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