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教你9个理由,能有效拒绝喝酒。
酒精会削弱大脑的抑制控制机制,导致驾驶员无法有效抑制不适当的行为,更容易出现危险驾驶行为,比如快速驾驶;还会削弱感知和运动控制能力,表现为反应时间延长、操作不精准以及车道偏移等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驾驶员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因为喝酒而驾驶能力显著下降。研究发现,血液酒精浓度每增加0.02%,驾车致命伤害会增加74%。
这个拒绝劝酒的理由通常都会奏效,毕竟法律也规定开车不能喝酒。但是还是要小心,对方可能会说可以请代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搬出其它的拒绝劝酒的办法。
对于正在减肥的人来说,喝酒可能是最大的“隐藏敌人”。
酒精会改变身体的代谢机制,饮酒后,酒精的代谢产物会促进身体内部的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不仅如此,饮酒还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无论是饮酒前、饮酒后,甚至次日,都会倾向于摄入高热量食物,以缓冲酒精带来的不适感,或者解酒。会让人吃得更多。
喝酒确实会影响人的代谢,我们也有“啤酒肚”的说法。这个措辞不失为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只对还算理解你的人有效。
喝酒脸红在人群中尤为常见,是因为我们虽然能快速将乙醇变为乙醛,但有些人并不能将乙醛快速变为乙酸,乙醛在体内累积扩张血管而出现脸红。
脸红只是乙醛造成的表层现象,在身体内部,乙醛作为一类致癌物,会引起头痛、呕吐、心跳加速等反应,还会增加口咽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是的,“喝酒脸红就是能喝酒”一直是一个误解。相反,喝酒脸红的人恰恰不能喝酒。这个方法好就好在可信度极高,毕竟,一杯酒“上脸”后,就能证明你真的不能喝。但还是建议你不要开启第一杯,毕竟有了第一杯之后,可能就挡不住第二杯、第三杯了。
一些体检指标异常,可能暂时还不用治疗,但是喝酒会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
例如,轻度脂肪肝,只需要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喝酒会导致脂肪肝进一步加重,甚至达到肝硬化、肝癌的程度;又如,尿酸轻中度增高(男性≤770μmol/L,女性≤600μmol/L)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方式恢复,继续饮酒,尤其是啤酒,可能让尿酸进一步增高,达到必须用药的程度。
这个办法也很有效,例如,一句“我刚查出来尿酸有点偏高,大过年的,您就别让我后面再跑医院了”,就能挡掉很多酒了。
酒精对全身多个系统都有影响,可能加重本身存在的疾病,甚至引发危急情况。
喝酒可能会让一些病情变糟,如胃炎、肝病、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还有一些疾病会因为喝酒而被诱发出来,比如胰腺炎、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吃药,就应尽量避免喝酒,服用了以下几种药物,酒是万万喝不得的:
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化学结构的甲硫四氮唑基团,若在服药前后饮酒,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是用药后饮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甚至死亡等。)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酒精类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送医院吸氧及对症治疗。
另外,并不是有“头孢”两个字的药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很多抗菌药物都不能在饮酒前后服用,例如:
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
大环内酯类:琥乙红霉素、红霉素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
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硝呋太尔
抗真菌类:酮康唑、灰黄霉素
抗结核类:异烟肼
磺胺类:复方磺胺甲恶唑
这个类别里,有不少生活中的常见药,例如解热和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这类药若遇上酒精,消化道就要遭殃了,有些是增加肝毒性,有些是引起胃黏膜病变,或胃溃疡复发,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注意:大多数复方感冒药都可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服用巴比妥类、苯二氮䓬类、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物后切勿饮酒。另外,有些抗过敏的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也具有镇静催眠的副作用,所以服用期间同样也不能喝酒。
酒精会加速这类药物的吸收速度,同时降低代谢速度,再加上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能会加强镇静催眠药的作用,导致嗜睡加重,反应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分散,协调能力差,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
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磺酰脲类降糖药等。酒精本来就会促进胰岛素分泌,饮酒以后,血糖降低,如果再吃降糖药,就可能会冒虚汗、心跳加快、颤抖、昏迷。
另外,磺酰脲类的降糖药遇到酒精,同样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也可能发生严重低血糖或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病变。
如利血平、硝苯地平等。过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
此外,如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也应避免在饮酒前后服用。
酒精饮料里的乙醇以及生物胺和亚硫酸盐添加剂可能会造成过敏反应,出现鼻炎、瘙痒、面部肿胀、头痛、咳嗽和哮喘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酒精过敏是非常非常严肃的事情,好在大家对酒精过敏也渐渐有了认识。而且酒精过敏这个说辞的好处就是,无需证明,也不影响你正常吃喝,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坏处就是,不要被人发现你在别的地方饮酒哦。
备孕期间,无论男女,饮酒都会对婴儿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怀孕前三个月饮酒的女性,生下体重较轻、出生百分位数较低和早产的婴儿的风险显著增加,发生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更高。
而怀孕前三个月男性饮酒可能增加儿童行为问题风险,比如焦虑/抑郁、思维问题、睡眠问题等。
与其费心编理由,不如直接坦率地告诉对方:“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想喝酒。”
酒精能影响人体几乎所有主要器官,从单一组织到复杂器官系统的表现都有所涉及。
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酒精会抑制神经传导活动,破坏脑细胞并导致神经损伤。这不仅表现为短期的协调性障碍、记忆缺失,还可能引发长期的脑萎缩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此外,饮酒会加重癫痫等神经疾病患者的症状,增加突发死亡的风险。
2、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可忽视。研究表明,长期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甚至增加中风的风险。每天摄入超过14克酒精,患房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3、而在消化系统中,酒精会损害胰腺和肝脏功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胰腺炎以及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硬化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且女性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更高风险。
4、此外,酒精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等。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它会引发DNA损伤,增加癌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