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功夫财经
中国财经新媒体第一平台,集结了时寒冰、李大霄、马光远、王福重、胡润、琢磨先生、肖锋等各路大侠,每早呈上最精辟的财经事件解读。更多精彩前往优酷搜索“功夫财经”,新浪微博关注@功夫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13 小时前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5.02.04星期二 ·  2 天前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2 天前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2 天前  
896汽车调频  ·  时间定了!可能还要涨 ·  4 天前  
896汽车调频  ·  时间定了!可能还要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功夫财经

中国机场第一城,要易主了?

功夫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2-25 07:58

正文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ue)

新一轮机场争夺战,再次打响。

机场争夺战的本质,是流量入口之争,也是城市能级之争,更是经济话语权之争。
日前,广州新机场正式获国务院立项批复,航站楼、跑道等基础设施即将动工。

广州新机场,在坊间素有“广州第二机场”之称,承担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空枢纽辅助功能,向外辐射珠三角西部、粤西及广西部分地区。

令人意外的是,处处都有广州,连立项名称都是“广州新机场”,但最终却选址隔壁的佛山市高明区。

要知道,北京、上海、成都已率先步入“一市两场”的双机场时代,重庆、南京正在市域内打造第二机场。

广州第二机场不在广州,深圳第二机场也不在深圳,对于国际航空枢纽争夺战有何影响?中国第一机场会否易主?

广州新机场,为何不在广州?

广州新机场,落地佛山市高明区,以“珠三交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定位,不在广州市内,距离白云机场100公里左右。
不只是广州,承担深圳第二机场功能的是惠州平潭机场,而上海也将第三机场布局在邻省的江苏南通市。  

总体而言,机场在都市圈内的均衡布局,既是空域资源相对饱和之下的替代选择,也是都市圈同城化、区域协同发展的体现。

先看空域资源,珠三角机场密布,广深港都是5000万以上量级的国际机场,周边空域资源相对饱和。

早在广州第二机场规划之初,广州市内的增城区、南沙区都是有力竞争者,但前者因空域受限,后者离深圳机场只有一步之遥,最终双双作罢。

与之对比,珠三角西部乃至广大的粤西地区,机场尤其是高能级的4E级、4F级机场付之阙如。

因此,将广州第二机场设在佛山,并辅之以密集的高铁、城轨网络,可进一步均衡广东机场布局,弥补肇庆、阳江、茂名、云浮乃至广西部分地区的缺口。

再看都市圈同城化,广州、深圳、上海的第二、第三机场,均是布局在都市圈之内,体现的是同城化的发展趋势。

广州第二机场布局在佛山,是因为广佛本是一家,佛山是广州都市圈的核心成员,广佛全域同城化本就是目标所在。

作为我国最成熟的都市圈,广佛同城历经十多年发展,目前已有三条地铁贯通,未来将有十多条跨市通道连通,不是一城,胜似一城。


当然,广州新机场最终名称仍未确定,按照民航局最新命名规则,按照所在地命名是“佛山高明国际机场”,能否保留“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则存在不确定性。

无论如何,广州不会独占各类要素资源,而是将战略均衡布局在都市圈内,这是格局的体现,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需求。

上海VS广州VS北京,谁能拿下全国第一机场?

航空第一大市,是城市总体航空客流量的较量;而第一机场,则是单体机场之间的比拼。
2024年,我国航空旅客吞吐量创下历史新高。
截至12月底,5大机场客流量超过5000万人次,11个机场超过4000万人次,而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双双突破7000万人次。
先看航空第一大市,坐拥“双机场”的京沪,航空旅客吞吐量合计双双突破1亿人大关,遥遥领先,上海略胜一筹。
广州本是传统的航空第三大市,但近年来,成都凭借双机场优势脱颖而出,总客流量赶超广州。
不过,广州机场仍在扩建之中,未来不乏再次反超的可能。
如果看单机场排行,广州正在打破此前由北京首都、上海浦东、香港国际机场的霸榜格局。
2020年至今,广州白云机场旅客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之首,坐稳“流量之王”宝座。
这背后,既有疫情带来的变化,也有北京双机场建成的分流效应,也与地缘格局的不无关系。
而作为国家批复的综合性门户,广州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链接国际大循环的桥头堡,既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也有规模庞大的国际航线。

不过,随着疫情影响不复存在,国际航空客流全面恢复,上海浦东机场正在奋起直追,与广州不相上下。
上海拥有双机场,虹桥机场以国内客流为主,浦东机场国际客流占了近半壁江山。
2024年,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7600万人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差距微乎其微。

这也意味着,广州与上海的第一机场之争,仍将持续。

谁是年度第一不重要,这场争夺战远未到达终点。
广州、上海,均处于机场大建设大扩张阶段。

先看广州,既然“双机场”不可得,那么做大已有的白云机场,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机场,就是务实选择。

广州虽然连续多年拿下第一机场宝座,但全市航空旅客吞吐量已被“双机场”的成都赶超,而奋起直追的关键就在于T3扩建工程。

当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如火如荼,将于明年底达到通航条件。
根据规划,建成后广州白云机场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

届时,广州白云机场将稳居第一大机场之位,而全市航空旅客吞吐量或将反超成都,与京沪形成“三市鼎立”之势。

再看上海,第三机场放在邻市,但上海浦东机场的扩容从未停止。

近日,上海浦东机场四期扩建航站区主体工程开工仪式,2028年建成后浦东机场将拥有3座航站楼,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的需求。

加上虹桥机场,上海“双机场”未来有望承载1.8亿人次的航空需求,仍是名副其实的航空第一大市。

如果说长三角上海机场一家独大,只要空域资源足够,仍有持续扩容的空间,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则面临更多限制。

作为全球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有广州、深圳、香港三大国际顶级机场,加上珠海、澳门等机场,目前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2亿人次大关。

因此,未来的机场客流较量,或将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对垒,而是都市圈与都市圈、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比拼。

10大国际航空枢纽,谁的发展能级最高?

目前,我国已开通的境内运输机场超过260座,到2025年底有望达到270座,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地市。

虽说个别经济大市依旧暂缺,但机场早已不再稀缺,发展格局也已基本定型。

日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发布会上透露,我国10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航空枢纽格局已基本形成,10大国际枢纽的13家机场,旅客吞吐量已占到全国机场的近一半,货邮吞吐量占全国机场的60%以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