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规划观察
展示旅游规划圈最新、最深、最有用的信息。 我们不创造新闻,我们只遴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昨天  
人力资源研究  ·  人生建议:下班后,就别再吃上班的苦了...... ·  2 天前  
人力资源研究  ·  人生建议:下班后,就别再吃上班的苦了...... ·  2 天前  
武志红  ·  这一部纪录片,杀我专用小猫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规划观察

正能量|如何做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你需要做的还很多

旅游规划观察  · 公众号  ·  · 2018-11-02 19:30

正文

导读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品牌。自2015年10月国家旅游局宣布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全国各地省级旅游度假区纷纷启动创建工作,以期早日达到国家级标准。国家级度假区的创建过程,已成为省级度假区改革创新、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

环境、气候、度假设施、度假产品、度假活动共同构成了度假生活。度假区创建要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产品建设为主线,以企业活力为重点。同时,度假区创建要避免城市化、社区化

现从区位、类型、产品、特色等角度分析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结出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的两大模式和五大要素,旨在为其他度假区发展提供方向,为今后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打好基础。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概况

从地域上分析 ,首批17家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布于11个省直辖市,约占全国行政区划的三分之一。 其中,大部分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和中部,江苏、浙江两省各有三家。

从数量上分析 江苏、浙江各以三家入选,共占据了三分之一,;山东和云南各两家入选,其余的分布于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和重庆市。 我国的北、上、广三大核心城市没有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从类型上分析 湖泊型度假区有8家,温泉型旅游度假区有3家,山地型旅游度假区有3家。

由此看来,类型不够丰富,山水旅游度假占据了绝对优势,而温泉旅游度假区异军突起。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大模式

通过研究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主要产品及特色,现从中总结出旅游度假区 “1+1+x”与“1+x+y” 两大模式。

1

“1+1+x”

第一个“1”是指以优势资源整合其它资源为基础;

第二个“1”是度假的核心,包涵自然观光、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会议会展等多种休闲产品,并以其中一种或几种为主体进行打造;

“x”指国际化服务水准、个性化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若干软性服务。

2

"1+x+y"模式

“1”是挖掘优势资源并且整合其它资源为核心度假载体

“x”是指高标准的度假配套设施,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加上主题餐饮街区、购物、商业街区等;

“y”指国际化服务水准、个性化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若干软性服务。

如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定要把握五大要素: 旅游度假区的认识、国家评定新标准和文件解读、创建工作程序、创建工作内容、创建工作任务分解, 必将事半功倍!

旅游度假区的认识

1

(1)度假气候是度假区发展的先决条件

避暑、避寒是人们外出度假的重要动机,长时间的户外休闲、运动也是度假生活的重要特征。因此,气候条件成为人们选择度假地的关键因素。目前世界上知名的度假地集中在三个区域: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和东南亚南亚区域。这三个区域分处不同大陆,纬度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气候条件是相似的,即阳光充足、全年气温较高,海水温度适宜,适合水上活动的时间长,也就是具有较长的适合度假的气候条件。

度假者对日照天数、户外温度、海水温度的要求比一般观光游览者的要求更高。除温泉度假地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外,其他类型度假区都深受度假气候的影响。此外,现代综合型度假区都需要规模较大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度假酒店建设及环境整治,如果度假气候适宜期不足,影响游客规模,经营期较短,将直接影响重大项目和高星级度假酒店的投资意向。而我国一些度假区在设立时对度假气候条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度假气候条件等同于观光旅游的气候条件,度假区建起来之后才发现经营期每年仅3个月左右,季节性非常明显,很难吸引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入驻,而为了减少季节性而进行的其他旅游项目投入又缺乏经济性,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建议

对度假气候适宜期少于6个月的地区,应严格控制度假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对大量处于温带寒温带的度假区,建议重点研究如何以最经济的方式将度假区改建为四季度假区,或转型发展旅游休闲区。

(2)主题度假资源是度假区发展的必备条件

度假区必须依托规模较大品质较好的度假资源,这样才能吸引度假游客前来做较长时间的停留。哪些资源可以称之为度假资源呢?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GB/T 26358-2010)给出了解释,我们认为 度假资源主要有5类,即海滨海岛、湖泊、山地森林、温泉、乡村田园。 主题度假资源则是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度假资源。度假资源类型很多的地区,一定要找出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独特性也就是有竞争力的资源作为主题资源去开发和定位。世界知名的度假区都有自己鲜明的主题度假资源,中国首批17家度假区也是如此。

序号

主题度假资源

评价指标

世界著名案例地

1

海滨海岛

沙滩长度;海水质量;全年至少有6个月适宜开展海滩及海上活动;

墨西哥坎昆、古巴巴拉德罗、希腊圣托里尼岛、马尔代夫、澳大利亚大溪地、法国蔚蓝海岸、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舌赛尔

2

湖泊

水面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水质达到Ⅲ类水以上标准;非饮用水源地;

意大利科莫湖、美加千岛湖、韩国波门湖

3

山地森林

山地海拔;具有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适宜条件;森林覆盖率;

加拿大惠斯勒、瑞士达沃斯、法国阿尔卑斯

4

温泉

出水温度;微量元素;出水量;

德国巴登巴登、英国巴斯、捷克卡罗维瓦里、日本别府、静岗、箱根

5

乡村田园

特色农业的度假价值、规模;乡村的景观、环境

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意大利托斯卡纳(葡萄园、橄榄园)、英国科茨沃尔德(田园小镇、古堡庄园)

6

综合型

具有以上任意两种资源。

美国弗罗里达(海滨、乡村)

这些主题资源能满足度假游客放松身心、康体休闲的核心诉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否则即使设立了度假区也无法吸引度假人群。很多度假区误把文化景观资源当作主题度假资源,殊不知很多人文景观资源只是观光资源,游客看过一次便不会再看第二次,以文化资源为主体是无法建设旅游度假区的。因此,各地在设立度假区之前一定要对资源条件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资源条件进行准确定位。若无主题度假资源的旅游度假区,要么选择转型,向旅游休闲区发展;要么挖掘周边的主题度假资源,将其纳入度假区范围;要么控制发展规模,不要盲目发展度假产业。

(3)度假酒店是最核心的度假产品

度假产品是度假区提供给度假游客所有要素的总和,度假酒店则是承载和提供度假产品最核心的设施,是度假区投资最大的设施,也可以称之为最重要的度假产品。度假旅游与走马观花参观景点的观光旅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度假旅游模式一般是游客选择一家度假酒店入住,然后以度假酒店为大本营享受悠闲的度假时光。因此考核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指标是过夜游客量,这也是体现度假区和观光旅游区根本区别的指标。

旅游度假区在创建国家级品牌之前或者在设立之前,必须要科学评估度假区的气候条件、主题度假资源条件,对何为度假产品有正确的认识,以此评估自身是否有申报提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基本条件。同时,在创建度假区确定度假区的范围时,应谨慎处理好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的边界问题。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新标准和文件解读

2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标准的转变

1、建设目的的转变

以前:引导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旅游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的转变,同时鼓励外国和港澳台胞地区外资的引入,来加快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当时是开天辟地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现在:引导度假区的建设

现在更多的是站在以前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迅速发展的旅游度假市场,正确引导我国度假区的建设为目的。针对性强,实操性强,落地性强。

2、评选标准的转变

以前:“先批后建”的行政审批制度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设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先确定国家旅游度假区,再进行度假区项目建设。对以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适应不了现在度假市场的形势。

现在:“先建后评”的国家标准

现在是先建设度假区,再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等级评定,这样更加系统化,从制度上保证了我国度假区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品质。

3、市场定位的转变

以前:以“国外市场”为主

以接待海外游客为主。当时国内市场处于大众观光的发展时期,度假市场还没有形成。度假区建设又处于起步阶段,度假产品不成熟,缺乏竞争力,还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

现在:以日益壮大的“大众国内市场”为主

现在目标更准确,就是瞄准日益壮大的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

4、建设模式的转变

以前:“开发区”建设模式

以前是以引进外资为主,实际上是引进国外的开发模式,即“国际经验中国做法”,参照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坎昆四个参照系,考察学习制定我国规范。特点是重开发项目,弱环境保护;重产品开发,弱市场需求。

现在:“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模式

现在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度假旅游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软开发,适度硬开发,同时更注重“供给侧”的旅游项目开发。

5、建设重点的转变

以前:以“开发项目”为主

建设要求“三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

度假区的构成至少要有三个要素,即:“一个中心酒店,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别墅区”。

这种硬性的开发条件并不符合当时国内的旅游市场,各地也跟风建设,现实情况是大都存在市场定位模糊、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现在:更加注重“度假配套”的开发

现在的标准对度假区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度假产品(保护户外产品和室内产品)、度假综合配套设施都有明确的要求。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新标准要点解读

1、 评定标准的全面性,体现“国标”价值化

评定标准以区域基础与区位、度假资源与环境、度假功能与产品、服务品质与配套、市场结构与形象、能力建设与管理六个方面为等级划分,每个方面由若干个小项组成,每个小项都有具体评分细则和和相应的分值,评分细则客观全面,说服力强。

评定的标准涵盖了度假区的外部区域环境到内部资源基础,由自然环境到人文资源、由硬件设施到软件开发,由规划布局到运营管理等,评定内容全面细致。

评定的人员由专家组、技术组和参与问卷调查的游客共同组成,评分人员组成搭配合理。

评定程序需通过自评——问卷调查——递交材料初审——专家实地考察/打分等11个步骤,评定程序严谨可靠。

2、提倡生态的全面推进,强调度假区绿色化

生态自然环境是度假区的基础,直接决定度假区的品质。所以国标对环境质量要求甚高,比如:空气质量、负氧离子、水环境质量、自然植被覆盖率、气候舒适度等都有明确要求。

3、注重度假功能的完善,鼓励产品多元化

新国标定义中提出度假区“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

度假产品是度假区的核心竞争力, 对住宿设施有明确的分类和等级划分,提倡一系列主题度假产品的开发,凸显度假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新国标把休闲度假产品分为四大类产品体系 ,分别为 运动建设类 (如:室内保龄球、台球、网羽乒球等,室外骑马、山地车、潜水、漂流、跳伞滑翔、走跑等); 休闲娱乐类 (如:棋牌、影剧音乐、垂钓、主题公园、探险游戏、军事游戏、茶酒吧、手工艺制作等); 康体疗养类 (如:矿泉SPA、按摩康体、中医中药疗养、保健体检、芳香疗法、森林浴等); 常态化节庆演艺活动 (如:夜市餐饮、露天篝火晚会、露天电影、露天表演、各种户外节庆活动等)。

4、关注度假环境的营造,突出地域特色化

对度假区域基础和区位要求比较高 ,比如区域的知名度和度假氛围,要有区域旅游的统筹体系。

对度假区旅游资源要求甚高 ,要求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要有独特性,不管是自然资源如海洋沙滩、河湖、山地、滑雪地、森林。温泉、草原等,还是人文资源如乡村田园、传统聚落、主题娱乐、人文活动等。

在资源的质量、规模、独特性上都有很高要求 。同时根据度假资源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都给予要发展特色化的评价,比如说建筑、菜系、服务方式等。

创建工作程序

3

1、自检:申报单位根据国家标准及相关细则要求进行自检。

2、申报:自检达标后,向度假区管委会提交申请报告、《旅游度假区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和创建资料。

3、资料审核:“全国旅资委”对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度假区名称、范围、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通过审核的旅游度假区,进入基础评价程序。

4、基础评价:“全国旅资委”成立专家基础评价小组,根据旅游度假区等级基础评价评分细则(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一),对旅游度假区强制性指标、旅游资源和度假产品综合评价进行现场评审,并提出建设提升方案。

5、创建提升:作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试点单位,需针对初评意见和细则要求制定创建计划,开展不少于一年的创建及整改提升工作。未通过初审的度假区,2年后方可再次申请重申。

6、现场检查:创建工作完成后,“全国旅资委”对试点单位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达标的度假区,进入社会公示程序;未达标的度假区,1年后方可再次申请现场评审。

7、公示与授牌:国家旅游局。

8、复核抽检:每年复核比例不低于20%。全面复核每3年至少进行1次。

创建工作内容

4

(1)度假酒店提升

度假区资源条件及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度假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引入国际品牌或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或管理公司;二是大力发展景观化、地方性、创新型特色住宿设施。包括高品质度假树屋、度假木屋、水屋、度假营地(自驾车、帐篷、房车、集装箱、火车营地)、度假民宿(胶东渔村、海草房、石头村落)。

资源条件及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度假区,应按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标准进行改造与提升,详见表格;需鼓励和培育本土度假酒店、度假村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可大力发展发展景观化、地方性、创新型特色住宿设施;采取激励政策,鼓励现有私人公寓的拥有者将其度假房产用于出租。将度假区内的大量闲置旅游地产转化为度假公寓。此外,各个度假酒店应根据细分市场进行定位,如家庭型、蜜月型、综合型(度假+商务会议)。

度假酒店提升建议

功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