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戏戏相通,京昆又可算近亲,表现柔情、伤感、激情、悲苍各有所长。唱腔音乐虽属两种体系,风味不同,但过渡衔接起来倒也合情顺耳。所以,京昆合作一剧应可加分。
《长生殿》李宝春饰唐明皇
因为,《长生殿》是昆曲史诗之作,包含绝美的唱段及丰富的表演形式,如能挑选当中经典折子与新创的京剧交织,调和成一个全新创作,不但在表现上能抓住精华,又可从京剧创新方面丰富唐明皇、杨贵妃的人物,继而达到精炼剧情的目的。所谓:「人可信,有性情;事可信,有缘由。」造就一出顺耳、顺眼的「新京剧」。
因为,历史和人物都没有所谓的真实,更非壁画、大理石雕像、或史书记载的样貌。即便是同代人解析或是演绎,很难避免加油添醋。更何况上了戏曲舞台,更是各自发挥;能够抒情感人也就是了。故而,用现代观映照历史事,借题发挥,应该也是一种创新风格。当然不会刻意颠覆、重解、瞎掰,定当合情合理,不能否定人还是猴变的。其实社会大众看历史与剧场观众看戏有一相同之处,就是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我们当然希望会看门道的多些,方能品味出艺术魅力。
因为,学习继承传统才知先人艺德风范,才解经典魅力无穷,弃之可惜。所以,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与台北新剧团一直秉持继承传统,以经典为基础,融合时代新意,无承为患,无新则滞。挣扎立足,希望让观赏者满意。
眼下似乎有太多「为什么」说不出,又有诸多「因为」而不知「为什么」,只能凭着感觉走了。能有机会发挥仅有的能力,做些想做的事,自当珍惜努力。
一出戏的完成离不开因缘机遇与大家的通力合作,感谢合作多年的钟耀光老师,让音乐在戏里,出出有新意。此次戏曲音乐剧《京昆戏说长生殿》真好听,您辛苦了!谢谢江苏省昆李鸿良院长率钱振荣、徐思佳、王建农三位菁英演员前来助演;感谢天津京剧院的支持,让梅派传人李珊珊得以再次合作;有劳老搭档杨燕毅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交情。此次新剧团不少年轻将士突显亮丽,吕永辉、林世连带领的文武场严谨精彩,邹子敏、孔玥慈、高浩钧等,唱、做、舞、打到位亮眼。这都是他们的汗水、心力换来的,您们一看便知。还要感谢此次的编舞和训练老师宝尔基为我们编出了风味十足的奔腾马舞,虽然团员们每次排练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但个个说过瘾,收获丰硕。此外,台后的各路英雄,灯光、影像、服装、舞美设计、制作、宣传等大家辛苦!有缘相聚《京昆戏说长生殿》,合作愉快同心欢!
谢谢支持我们的观众,希望您能满意!
「京昆两下锅」是大陆人给京昆跨界作品的简称。虽然不了解好好的戏曲为什么要用烹饪术语来比喻,但不管几下锅,重点应该都在做出色味独俱、令人闻香下马的美食。『京昆戏说长生殿』这「锅」戏想了很久,「烹」了一阵,将「见公婆」了。「大厨」李宝春这次的实验性大了一些,除去新编戏与老戏各占半出之外,连京剧与昆曲两个乐种所占的比例也接近一比一!所以这出戏不是以京为主,也不是以昆为主,而是名符其实的『京昆』为主了。
针对这个「两下锅」现象,我决定来个最没创意的「京昆ABC」,希望能帮助您「取巧」分辨「京」「昆」,使这次观剧成为一场新奇过瘾的音乐之旅。
《长生殿》 李宝春饰唐明皇 曹馨月饰杨贵妃
1.先从乐团中找出(少数人可能是「听」出,看您的座位在哪)两支主要乐器──京胡与昆笛。包含西乐手、民乐手、戏曲文武场的乐团会坐在乐池里;京胡与昆笛安排在指挥的直接右手边,京胡为右手第四位,昆笛为右手第五位。京胡(弦乐器)是京剧的主要伴奏,演奏时直立放在演奏者的大腿上;音色嘹亮有劲。几乎所有的京唱您都会清楚地听到京胡高亢有力的伴奏声。昆笛为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它是一管有一个吹孔、六个指孔的深色竹笛,横着吹,音色略暗而幽。几乎所有的昆唱您都会听到昆笛绵延的伴奏。在这出戏里,京胡与昆笛将从伴奏各自剧种的经典唱段,到配合新编的剧情而轮流或一起「下锅」。假如您从头到尾听得还算顺耳,我们这「锅」戏就没有白煮。
2. 开演之后,莫管京昆,只管入戏。偶而想要分辨京昆,就偷眼看看(用力听听)在伴奏的是京胡还是昆笛,立见分晓。说穿了一文不值,对吧?但有许多东西乍听令人生畏,了解之后其实真颇好玩──古典戏曲就是其一!
既然把京昆音乐都融合了,索性再多探索一点!《京昆戏说长生殿》的整体音乐主要采唐代风;序曲、终曲、幕间曲俱全;配乐从头至尾不间歇,层层包裹着京与昆,琵琶管子如珠如诉此起彼落,既有音乐剧(歌剧)的结构,复令人兴怀古之思。感谢钟耀光悉心编写与指挥;感谢他与乐团配合导演李宝春的要求,增删补缀,把音乐与戏完全融合。台北新剧团青年演员在奔犷的节奏中,舞出了安禄山人马的武劲;戏曲演员的舞技与武艺让人惊艳!整出戏的音乐从唱腔、念白、配器、作曲、到演奏,揭露一个讯息:只要用心、耐心、包容、互相倾听,跨界融合本来一念之间。
最后,利用此篇幅对参加这次「华丽冒险」的艺术家们致谢:除了合作多年劳苦功高的李宝春外,京剧艺术家有大陆国家一级演员大花脸杨燕毅、天津京剧院梅派青衣李珊珊;昆曲有江苏省昆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钱振荣、李鸿良、昆笛王建农,以及优秀过人青年旦角徐思佳。也谢谢可爱的刘萧容小弟弟,再兴的朱秀荣校长虽没见过您,此时一定在天上眨眼微笑。还有台北新剧团的每一位团员,不管跳舞跳到全身酸痛,又接着武戏翻打满眼金星,没有您们的参与,此戏难以落地。虽然景气不佳,但我高高兴兴捧出这道不只两下的「两下锅」,欢迎业界与朋友们来「试吃」,因为这戏照见了辜公亮文教基金会25年来制作【新老戏】的苦心:跨界未必作怪,自剖去芜存菁;新戏依托老戏,创作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