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遵”好吃,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美食攻略来啦! ·  昨天  
始室  ·  首发 . TOURISTS 宁静质朴的自然心境 ·  昨天  
始室  ·  首发 . TOURISTS 宁静质朴的自然心境 ·  昨天  
精明常旅客  ·  3月20日前住8晚,获得IHG呆萌卡! ·  昨天  
格隆  ·  春节档,太爆了! ·  3 天前  
格隆  ·  春节档,太爆了! ·  3 天前  
南京日报  ·  敞开来玩!别的你别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苏轼笔下最精辟的5个哲理小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5-01-03 12:58

正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出1001-2000年间的12位世界“千年英雄”。

苏轼赫然在列,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我们都知道,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登峰造极。

他的诗风格独具,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大气,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但鲜有人知道,苏轼也是一个写寓言的大师,一生留下了百余则经典寓言。

今天为大家分享6篇苏轼写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含义深刻,读懂受用不尽。

1

小儿不畏虎

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
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
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书孟德传后》

故事:

有位妇人白天去河边洗衣服,将两个小孩丢在沙滩上玩耍。

突然一只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可两个孩子还是像没事一样在沙滩上玩。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还用头来触碰,试图让他们害怕。

可小孩们仍对老虎视若无睹,自顾自地嬉闹。

最终,老虎无奈地离开了。

感悟:

小孩子不畏虎,是因为还不知道老虎的厉害。

老虎也并不是不吃小孩子,只是见小孩子不怕它,它自己先畏惧和犹豫起来。

俗话说得好: “初生牛犊不怕虎。”

很多时候,一个人懂得越多,想得过于周全,反而唯唯诺诺,因为害怕而丧失勇气。

相反,若能坦然处之,往往能够化险为夷。

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炼,我们更需要小孩子那种看似莽撞的精神劲头,迎难而上。

望而生畏,难免自伤锐气;无所畏惧,反而有望成功。


2

河豚发怒

原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
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
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 而食之。

——《苏轼文集》

故事:

河里有一种鱼叫河豚,脾气暴躁,喜欢在木桥的柱子之间游来游去。

一天,它不小心撞在了桥柱子上,于是它怒气冲冲,再也不肯游开。

它张开两腮,竖起身上的鳍,肚子鼓鼓的,浮在水面上,瞪着血红的眼睛,绕着桥柱打转。

这时,有只老鹰突然飞下来,伸出利爪,一把抓住河豚,把它吞进了肚子。

感悟:

故事中的河豚,因为自己易怒的脾气,而失去了性命。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次次付出惨痛的代价。

张小娴说:

诸事不顺,因为还是有脾气,有脾气,苦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所以,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面对烂人烂事,保留三分冷静七分理智。

凡事看得淡些,少说伤人话,少做后悔事。

放平心态,让怒气和自己擦身而过,留一份淡然平和给自己。


3

日喻

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
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苏轼文集》

故事:

有个人一出生就双目失明,从未见过太阳。

于是他就问别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说完就敲击铜盘,让盲人听声音。

过了几天,盲人来到一个地方,听到了钟声响,以为那就是太阳了,结果遭到嘲笑。

又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还让他摸了蜡烛。

一天,他摸到一支箫,就把它当做了太阳,又遭到嘲弄。

太阳和钟、箫的差别悬殊,但盲人却并不知道,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

感悟:

《人生哲思录》里说: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每个人都会从别人嘴里,听到似是而非的东西。

若一味信以为真,就如同故事中的盲人,往往闹出笑话。

《荀子》里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不能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唯有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方能正确认识事物。


4

桃符与艾草人

故事:

桃符仰见艾人而骂曰:
“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
艾人俯而应曰:
“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桃符怒,往复纷争不已。
门神解之曰:
“我辈不肖,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东坡志林》

故事:

每逢春节到来,人们都要在门两旁贴上桃符,到了端午节,又用艾草扎成一个小人,挂在门框上方。

有年端午,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头顶悬挂的艾草小人。

它十分生气,对艾草骂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占据我的上位?”

艾草人看着破旧褪色的桃符,不服气地说:“你都半截身子埋进土里了,还有什么脸来跟我争,你只配在我的下面。”

就这样,桃符和艾草人你一句我一句,争辩不休。

最后门神只好出面劝解,他说:

“两位兄弟,不要再争了。我们大家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都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还怎么好意思去争高低上下呢?”

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感悟: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

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很可能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