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搭载骁龙 X Elite芯片的轻薄笔记本电脑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的使用体验,强调了其在续航、性能、AI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文章还回顾了骁龙芯片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AI PC进行了展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的体验感受
文章描述了使用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的体验,包括其轻薄、高续航、良好散热和出色的性能表现。文章还提到了该笔记本的AI功能,如YOYO智能助手和魔法AI会议等。
关键观点2: 骁龙 X Elite芯片的优势
文章强调了骁龙 X Elite芯片的优势,包括低功耗、高功效、强大的性能和AI处理能力。与传统x86电脑相比,搭载骁龙 X Elite芯片的笔记本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性能平衡。
关键观点3: AI PC的未来展望
文章认为骁龙 X Elite芯片为AI PC的实现铺平了道路,并介绍了AI PC的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文章还提到,未来几年可能是骁龙PC和AIPC的元年,预示着计算机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4: 骁龙 8 至尊版发布及特点
文章最后提到了骁龙 8 至尊版的发布及其特点,包括主频超 4GHz 和 Benchmark 6 多核破 1 万的性能表现。此外,还介绍了至尊版骁龙汽车平台的特点和愿景,展示了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
笔记本,特别是轻薄本,其实可以称为一种天生「自带矛盾属性」的产品: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一个「不可能三角」,为此必须有所妥协。
于是,我们看到的传统轻薄本,大多都能优秀地控制重量和厚度,较好地延长电池续航,但性能往往要作出牺牲,导致这类产品被贴上「美丽不抗揍」的标签。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事情,过去二十年里,微软已经带领着 Windows 向这个不可能任务冲锋了好几次,但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直到 2024 年,在 Gen AI 和芯片制程崛起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了一批搭载骁龙 X Elite 芯片的 AIPC 上市,荣耀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就是其中之一。
深度体验骁龙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后,我隐隐觉得,这个「不可能三角」已开始发生变化。
这就是我把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从箱中取出后的第一印象。
我之前使用的是一款 13 英寸的轻薄笔记本,但在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面前,重量完全相形见绌。
而打开电脑,我的双眼完全被这块 3120 x 2080 高像素屏幕吸引,颜色饱满而通透,观感用「心旷神怡」来形容最好不过。
但很快我又不禁担心,这么轻薄的机身,想必电池容量不会很大,能支撑这块一眼就很「高能」的大屏幕吗?
以及这颗在 PC 产品中有点陌生的骁龙芯片,真的可靠吗?
实践出真知,我把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当作工作的主力机器,发现这台机器给我的答案早已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更高维度的「好不好用」。
日常,我每天都需要完成早报的写作,过程会打开 20-30 个 Chrome 浏览器标签来找新闻,需要挂着飞书、企业微信等工作应用,还会用到美图秀秀、剪映等工具进行媒体素材的编辑。
而在进行了 6 个小时的早报写作之后,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还会剩余大约 40% 的电量,几乎一整天高强度工作都不需要插电源。
这种在 PC 轻薄本上少见的长续航,正是源于骁龙 X Elite 的低功耗。
如果说传统 x86 电脑是传统燃油轿车,那么骁龙 X Elite 就是以全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车型,更注重功效和性能的平衡,在相应的层级,也能提供绝对领先的日常性能。
常规的 Windows 笔记本,在我平时开这么多 Chrome 浏览器标签页的情况下,风扇早就已经狂转,而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也只是温热。
也因良好的功耗控制,搭载骁龙 X Elite 的笔记本不需要和传统笔记本一样,只有外接电源才能解锁完整的性能释放,而是随时随地都能满血运行,这也源于 X Elite 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架构,为 PC 行业开创了新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 Magic Book Art 14 骁龙版在内的骁龙 X Elite 笔记本都能做得更轻薄,依靠骁龙在移动端的积累,芯片的集成度更高,在保证持续性能输出的同时,功效绝活儿一骑绝尘,更省电、更清凉自然不需要靠大电池堆续航,所以能省下不少机身空间。
如果说能效是骁龙平台的一贯优势,那么性能上的突破, 则是骁龙 X Elite 带来的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的惊喜。
我尝试使用原生开发的 Davinci Resolve 剪辑一个 2 小时的 4K 视频片段,剪辑、调色都非常流畅,时间轴预览也是「指哪打哪」。
至于应用兼容性的问题,不少海内外的日常应用都推出了原生支持骁龙 X Elite 的版本,此外骁龙 X Elite 也能实现很高效的转译,使用起来和传统 Windows 笔记本无异。
所以在使用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的过程中,我经常忘记自己在使用一款和以往有所不同的笔记本,只是单纯感觉到,这个笔记本真的「好用」。
但高通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给常规的笔记本打造一颗「好用」的芯片,而是想要开创计算设备的下一个时代。
除了性能表现不俗的 CPU 和 GPU,骁龙 X Elite 还极具前瞻性地配备了一个领先行业的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为驱动人工智能做好准备。
强大的硬件性能打下了实现可能性的地基,厂商的开发能力和 windows 套件的搭配同样重要,荣耀和微软得以在其上建起高楼,为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配备了一套实用的 AI 工具。
比起还需要单独进入网站或者下载使用的第三方 AI 助手,YOYO 直接集成在了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的系统中,还以浮窗的形式直接常驻屏幕一侧,方便快速唤起使用。
在日常写稿的时候,我会经常参考生成式 AI 对一些产品、概念的理解,通常会更贴近消费者的视角,也比较深入浅出。
或者一些比较长的英文文章,用翻译器看太麻烦,机翻也不通顺,直接让 YOYO 看完之后提供中文基本信息摘要效率更高。
除了 YOYO 智能助手,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还配备了一个智能工作台,其中的「魔法 AI 会议」功能,堪称开会神器。
即使是多人发言的访谈类场景,魔法 AI 会议也能分辨出不同的发言人,并进行转文字。
当然,在会议之后,也能对会议内容进行快速的文字摘要。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点是,这个摘要并非单纯输出总结,还会在每一个议题后,附上相关的原话进行参考。
魔法 AI 会议的能力不仅限于智能生成会议内容,还能直接在底层优化会议效果。
作为一款为移动办公设计的笔记本,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已经考虑到了用户在户外远程会议的可能性,基于骁龙 X Elite 的底层基础,设备自带 AI 双向降噪功能,不仅会对用户自己的语音进行 AI 智能处理,也会优化对方的语音。
而除了荣耀的 AI 套件,骁龙 X Elite 作为微软亲自认证的 AI PC 芯片,Windows 11 也为 MagicBook Art 14 骁龙版提供更多 AI 功能。
「影随人动」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开会或者视频通话的过程中人动设备不动,也能实现自动追踪,始终让用户处于取景框中心。
骁龙 X Elite 强大的 AI 性能,还能助力用户在设备本地快速进行图片智能处理,不仅能自动抠图,也能用于消除画面中的元素,速度和效果都有点超出预期。
2024 年,所有的厂商都在绞尽脑汁,如何让 AI 和产品进行有机结合,AI PC 就是计算机行业正在探索的未来。
理想中的 AI PC,应该能调用在线和端侧的 AI 能力:云端的 AI 提供更丰富的生成式内容,而本地的 AI 更加重要,在设备端直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体验。
武装了高速神经引擎的骁龙 X Elite,正是为了驱动端侧 AI 而生,也就是提前为 AI PC 的愿景铺平了道路。
2017 年,高通将骁龙 835 芯片带到了电脑上,联合微软和设备厂商,推出了多款骁龙芯笔记本,希望能成为桌面计算领域的搅局者。
但因为尚属 Windows on Snapdragon 品类的发展早期,生态、应用、用户基础等都处于初期,当时的骁龙本并没有发挥其全部优势,无法真正满足更高要求的桌面计算性能。
随着高通在端侧计算领域不断发力,加之 AI 时代的到来,2023 年,高通正式推出了全新的骁龙 X Elite,采用完全自研的 Oryon CPU,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到我手上的这个骁龙 X Elite 芯片,一扫过去性能羸弱的阴霾,完全将 Arm 高效的能耗比优势发挥出来,还能转译大部份未适配日常软件。
可以说,曾经的骁龙本,我们或许会纠结它是否「足够可靠」,担心兼容或者性能问题,体验不能算上佳,最后只能把它放在「第二设备」的位置,主要用于外出等少数场合,而难堪主力机的大用。
而骁龙 X Elite 加持的设备,轻度、中度的使用场景完全如鱼得水,能覆盖大部份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足够成为用户的主力首选设备。
骁龙芯片对 AI 的强力支持,则打通了设备的上限,设备不仅能顺利完成任务,更能又好又快做好工作。即使从未接触过 AI 的用户,也能很快上手骁龙本中的智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