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买卖清以前的文物属违法?
我国怎样界定是不是文物的呢?
柳伟光说,我国对于文物年代的界定也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它与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文物众多有关,也受到国际上的惯例影响。
扫描二维码参加0元文玩拍卖捡大漏
通常情况下,我国把清初做为一个文物年限的界定,清初以前都属于珍贵文物,清朝以后,包括民国、建国后等都属于普通文物。也就是说,清以前的文物就不能买卖了。如果市场上发现明朝的藏品,那么就可以明确地认定其为违法,买卖双方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有人会产生疑问,在民间市场上明朝的物品并不少见,最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宣德炉,不论是民间市场还是国际的拍卖行都是藏家追捧的珍品,怎么会成为违法行为呢?
柳伟光说,对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解释。首先,民间市场上的赝品很多,真品宣德炉为紫红色,因明代的制铜业发达,所以,真品宣德炉表面光滑没有砂眼和气泡,是后世难以仿制出来的,而复仿品大多出现在清末,做工较为粗糙。”但即使这样,清末的复制品属于“老仿”,在市场仍不乏追捧者。
其次,是不是所有的清初之前的文物都不准买卖呢?也不尽然。国家规定,有艺术品经营资质的单位,经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准后可以进行指定的文物买卖。近年,国内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拍卖公司,例如北京的“翰海”等就属于这类有资质的经营单位,国内进行的相关经过审批的文物拍卖活动也不并少见。
从文物的来源上,国家的珍贵文物以及馆藏的文物当然不能出售,这些拍卖的文物大多是海外回流或是民间的流散文物。而且国家规定,这些文物拍卖后不准出境,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一百年前的藏品属于文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已将文物不准出境的上限提高到了清末期。
柳伟光说,普通收藏者不要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比如,现在电视上流行的一些藏宝鉴定节目,动辄市场价值数百万,实际上并不可靠,电视节目为了增加娱乐性,价格普遍被高估了,而且一些经过专家现场鉴定的真品,实际上仍为赝品。
虽然对清以前的文物民间不准买卖,但是国家并不反对民间对文物的收藏。如果收藏爱好者真的藏有清以前的文物,买卖是违法的,但收藏不违法,在不出境的前提下,无偿赠送给其他人也不违法。值得注意的是,收藏文物就负有保护的责任,如果你手中持有的是一件国家一二级文物,如果损坏的话,收藏者还要被追究责任。所以,他奉劝那些没有足够能力保管文物的收藏者最好还是将文物捐献给国家。
所有圈内玩家都在关注的收藏平台
服务与合作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广告合作等服务
添加拨打
13670141625
或直接添加微信
长按二维码直接添加微信:
免责声明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果您喜欢
1、想了解如何简单的鉴定古玩?
2、什么样的古玩艺术品值得你去投资交易?
3、
添加我私人微信号/电话:
h13670141625
(何总)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