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官方公众号,坚持发布权威、重磅、独家、实用的财经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风研究  ·  天风证券2025届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2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产业|市值管理的核心逻辑 ·  2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主动配置|多家机构披露季度业绩,澳大利亚 ... ·  5 天前  
天风研究  ·  天风·家电 | ... ·  6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重大资产置换!方案出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证券时报

空仓顶格“打新”火了可转债:2天7家上市公司密集上会

证券时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11-02 21:34

正文

在投资者开始逐渐熟悉可转债申购的流程时,监管层正紧锣密鼓地审核着可转债的申请,相较于去年全年11家上市公司可转债的发行量,今年可转债的供给速度正在持续加快。

尤其是申购方式的变化让可转债成为了全民参与的游戏,不少金融机构针对可转债设计产品,这无疑会提高可转债市场的流动性。市场人士认为,可转债是固定收益投资中不可忽视的投资工具,在监管层规范定增鼓励可转债的背景下,转债发行将会实质性提速,市场供给有待放量。

发审提速 百分百过会

根据证监会的安排,本周五将审核铁汉生态、海利得等4家企业的可转债申请,这是进入11月份以来发审委首次审核可转债申请。下周一,还将审核蒙草生态等5家公司的可转债申请。从过去几个月的审核节奏来看,可转债的审批速度持续加快,记者统计显示,7月、8月、9月、10月四个月,发审委审核可转债的数量分别为3家,7家、10家和5家,其中,10月因受到节假日和发审委换届调整等因素影响,审核家数有所减少。

可转债进入到普通投资者的视线,应该是从9月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开始。

根据办法,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方式调整后,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申购时无需预缴申购资金,待确认获得配售后,再按实际获配金额缴款;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申购时无需预缴申购资金,按主承销商的要求单一账户缴纳不超过50万元的保证金,待确认获得配售后,再按实际获配金额缴款。此外,可交换债的网上发行由时间优先的配售原则调整为采用摇号中签方式进行分配。

这让中小投资者也能无门槛、低风险参与可转债申购,从已发行的两只可转债来看,全新的信用申购方式刺激了市场对转债打新的热情,首只雨虹转债的中签率仅为万分之0.13,第二只林洋转债的网上中签率为万分之0.29。

实际上,可转债起步较早,1997年就有概念,真正发展起来则在2006年后,但发行数量和存量规模一直偏小,直到2010年以银行转债为代表的大盘转债发行后,可转债存量规模才首次突破1500亿。2016年全年,仅有11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规模约212亿元。

但进入今年,可转债开始“热”了起来。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吴江宏表示,再融资政策的调整改变了可转债的供给生态,可转债市场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预案潮。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优先选择都是定向增发,可转债仅是次优选择,二者规模也不在同一数量级。”吴江宏指出,然而这一格局随着再融资政策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向增发,转向发行可转债。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拟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超过100家,融资规模接近3000亿,其中,在证监会审核队列里的可转债企业数达到85家,过会家数为12家。发行人包括了不少行业龙头,行业也更加分散,不乏成长空间较大的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产业和苹果产业链等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上发审会审核的20余单上市公司的可转债申请均获得了通过,且绝大多数是“无条件通过”,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是“有条件通过”,比如众兴菌业被要求说明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的消化问题,以及前几次募投项目变更的原因及合规性等。

机构布局可转债市场

与可转债申购的火爆程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转债二级市场的不温不火。

以格力电器为例,该股近期一路上涨,但转债保持平盘,而万人抢筹的雨虹转债,在上市首日高开后便一路回调。

市场人士表示,雨虹转债虽提高了转债的关注度,但难以扭转市场格局,当前转债市场的主要问题仍在于基础资产表现平淡、自身估值不低、短期择券空间有限、潜在供给压力较大等。

“一方面和债券市场近期普遍调整有关,另一方面市场预期随着供给增多,可转债市场将迎来巨大增量,资金多持观望态度。”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指出,随着审批节奏的加快,将有一大批可转债上市。以前可转债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较少有个人投资者参与,因此很多规模较小的可转债会出现上市后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可转债信用申购确实会吸引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留在可转债市场,但这或许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果流动性真的有明显提升,那么对于可转债估值是有力的支撑。

海通证券张崎认为,整体看可转债市场仍处于相对平稳态势,由于连续调整,个别可转债具备了一定吸引力,同时,可转债重心再次回到正股。随着近百家可转债排队上市,也将考验机构持有可转债的信心。

同时,机构也开始瞄准可转债市场的机会,有一些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布局针对可转债的产品,一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正在设计一款可转债产品,未来有望发行,业内也有不少券商在做,虽然高估值可转债可能会走弱,但随着四季度个券出现分化,结合股市表现精选标的仍是首选策略。

吴江宏认为,长期来看,可转债投资超额收益将主要来自于选券,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基本面,挑选高质量和具备较强转股能力的可转债,是获取超额收益行之有效的策略,具备选股优势的资产管理机构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可转债是债券和期权的衍生品,伴随期权市场的发展,通过量化技术发现可转债错误定价和套利机会是潜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