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与友人探访花山的过程和感受,以及对于人生不同阶段和境遇的感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花山的探索与感受
作者与友人探访花山,虽然面临一些预料之外的挑战,但最终在探索中感受到了爬山的乐趣,并对花山的景色产生了深刻的感受。
关键观点2: 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与友人的经历,反映了人生不同阶段和境遇中的挑战与成长,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关键观点3: 重逢与相聚
作者与旧同事、旧友的重逢,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的变化与不变,以及人生的无常与有常。
正文
年岁渐长,愈觉天下无人不受拘。
吴西界有花山,可以度难。这句话出自老子,我去后方知,甚有共鸣。花山还有一个名字——天池山,山边的天平山和寿桃湖我不陌生,人间是秋,想必天平山已层林尽染,而寿桃湖永远浮光跃金。
爬山是一种困难的享受,此次爬花山属意料之外,说来话长。
几天前,忱从扬州来,约我松江一聚。他去上政纪录片学院拜访以前的网课老师,同行的我难得重返大学校园。上一次是在华政松江校区,它坐落广富林遗址旁,生机勃勃又不失厚重,走上一圈须得半个钟。正门直入不出两百米即图书馆,学生们来来往往,说说笑笑,场景让人怀念,一不小心就回到三五成群的旧时光。
上政离佘山近,虽不似华政有人文地理加持,却更显幽静。此行我驾车,忱居副驾,天色渐暗,又不识路,只得逢人便问。他那头问问,开一段,我这头问问,走一截。九曲十八弯,过两桥,经林木草丛,终于找到老师的办公楼。他先去办公室,我停车。天色彻底黄昏,不见行人。
我那时在哪?
是在食堂饭后,悠闲回寝笑谈,还是坐在晚课的课堂,想象某个慢慢靠近的假日?宿舍不比租房,假期更与日后不同,纯粹和纠结,悠哉与心事重重。时光催人老,学生有课题,我们也有。象牙里常常宁静,大可自在寻觅;象牙外时时喧嚣,非功名即利禄。少年才享桂花与酒,往后皆风雨。
或许天晴彩虹现,青春难回。
去寻忱,听教授谈吐。言毕,约花姐择一烧烤叙旧。如此一来,前公司的原老员工,原新员工,原实习生又会面。问及近况,忱在申美硕之余时常接一些广告拍摄,为自己创收,花姐在新公司也风生水起,经手许多短剧项目。花姐拿出来自茅台镇的酱香,霎那间,我感到些许魔幻,曾在一家公司共事,相遇,相识,直到各自离开远去,如今又聚首,像回到舒适圈。以前坐在一起,准备着执行上司的指示,如今相聚一堂,把酒言欢。
唯有故人来。
次日,我带着扬州人和松江人游东山。论招待朋友,这里永远拿得出手。去太湖畔吧!走一走白玉糕飘香的巷角,看一看和洱海平分秋色的碧玺,追一追荡涤心灵的落日,尝一尝闻名江南的三白。在熟悉的地方,陪熟悉的人,走他们不曾走过的路。躺在ate度假村的靠椅,抬头是渐变色的蓝天。我转头问曾带我夜游瘦西湖的忱:
“怎么样?”
“好极了!”
远处花姐荡着月亮秋千不亦乐乎,她的答案一定相仿。
人来到世上是有拘的,而有些时刻无束。忱忙着申学校,拿推荐,赚零用,感生活不易;花姐项目压身,人员轮换交接频繁,劳费心神,觉精力有限;我亦背负父母亲友各方面的期许,总困惑迷惘。郑秀文有一首歌,儿童有畏惧,成人总唏嘘,难得放肆大笑,烦恼尽量忘掉。年年适应年年老,智慧是沉着面对,成败得失心胸里。
此时迎风无拘,一眼千年。
又一天。早食苏式汤面,饭后寻一亭暖阳烘背。少顷,阿姨携西高地犬“美男”至。一行四人欲寻一宝地遛狗,相中了花山。花山的正门却摆明不让狗子入园,美男兴高采烈晃着尾巴,丝毫没感受到身边众人窘状。正想离去,一婆婆现身指路,绕山路走几百米,有野道,常见人携狗同游。拜谢前往,知婆非戏言,然野道实野,是崎岖怪石所凑成的山路,而我们一行却没有准备好登山的装备。正犹豫着,美男活力四射,几个箭步先拔头筹。
既然狗子专美于前,一行人便向上去。
行路难,登山更难。我想起爱丁堡的亚瑟王座,虽然仅186米高,却可以俯瞰一整片苏格兰明珠爱丁堡的美景。那时青葱,想象着王座和石中剑,登顶稍失望,因为没有。如今花山169米,同样没有花盛开,我却越发期待独属于吴中的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