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债务化解的总规模到底是多少?钱从哪里来?
白岩松:这次债务化解的总额,到底是6万亿?10万亿?还是12万亿?钱从哪儿来?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刘元春:
从化债总额来讲,12万亿是很确定的,但是这12万亿的跨度比较大。从近三年来看,密集安排8.4万亿元,短期会产生非常直接的作用。
必须看到,这次是通过发行地方债和地方专项债的一些举措,筹措资金来进行债务置换,这个置换首先不是简单地印钱,实际上是通过我们的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置换之后,用于地方国民经济急需的一些环节里,起到经济扩张盘活的效应,因此不能等同于印钱。
当然在目前产能过剩、供给过大、需求不足的环境里面,适度扩张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量,以及整个货币发行的量,也不会带来一般想象中的通货膨胀,反而会使经济进入到一个常态化状态。
三、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大幅下降
白岩松:这次债务化解的总额,到底是6万亿?10万亿?还是12万亿?钱从哪儿来?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刘元春:
对于债务的阳光化、显性化、规范化,是一个有为政府提升能力的关键,所以从2014年以来,我们也一直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推进工作。这一次很重要的是将各种隐性债务的项目逐个甄别累计来进行核实,这也显示了我们要进行大调整、大改革的决心。
从这次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尤其是超大规模的置换工作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所有的隐性债务在阳光下,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来进行管理,同时拉开我们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改革,拉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序幕,这对于未来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财政体系,也将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如何防止新增隐性债务?
白岩松:财政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强调,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如何真正实现解决老问题,不出新问题?
刘元春:
财政部长讲了三个举措来加强监管(监测口径更全,预算约束更强,监管问责更严),这些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能够采取的举措。
如果我们回归到三中全会所列出的改革内容,对于目前地方隐性债务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过去十年化债的经验中吸取一些教训,也就是说我们经常会出现新的一些隐性债务的累积,这种累积来自我们财权、事权的不匹配,来源于地方政府职能和功能定位的不科学,也来源于我们目前权利和义务之间的不对等,因此这里面很重要一些中期部署,就是必须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对于政府职能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职能重新定位,改革目前一些不合理的各种制度设计,这才是一个治本之策。
五、化债政策出台老百姓如何受益?
白岩松:对于非常专业的化债计划,很多人也会关注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是直接还是间接得到?是过很久才能够得到,还是很快就能得到?怎么看待老百姓的这样一种猜测和期待?
刘元春:
目前的这次化债方案,一是为地方政府进行了减负,二是为地方政府的功能恢复提供了基本前提,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为地方政府扩张性的政策提供了资金空间。这些东西都会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
只有地方政府的资金到位后,才能进行一些民生工程的建设,才能够对我们9月26日部署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提供积极的财政支持。下一步会围绕五个方面,对于我们企业和居民产生直接的效应。
当然,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由于这一次化债方案,直接使原来承担隐性债务的一些企业和个体,能够快速获得资金,而不会出现一些违约现象,也能够使资金的运转、企业的经营恢复到正常的状况,这当然也会利于就业,有利于我们老百姓各种收入的恢复,也会起到一个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这也可以看作对大家持续获利的一个政策举措。
延
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