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确认了!全智贤方最新回应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直播微视评:好人,就是最无畏的凡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副省长公开请求减税!这个地方是真急了……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3-14 23:51

正文

文丨陈兴杰

本文转自公众号 功夫财经

01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很多人看了几则媒体报道的“奇葩”提案和建议,失去耐心,不想再关注。 我推荐读者注意一位靠谱的人大代表,来自辽宁省的代表陈向群,他同时是辽宁省的常务副省长。
我从去年全国“两会”开始关注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时,陈向群提出建议:恳请在东北率先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作为人大代表和一省副省长,陈向群采用这样郑重恳切的表达方式,让人动容。可见他对东北人口危局有很清醒的认识。
“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近四十周年,深入人心,要求废除计生,可见陈向群直言的勇气。吸收改革历史经验,在东北打造自由生育试验田,一洗东北老派保守的形象,也很聪明。 靠谱的事情要有地方先尝试,东北生育率太低了,正好用来做改革区。
可惜的是,陈向群的建议并非提案,去年卫健委只作了一番“研究论证”的回复再无下文。当然,提出一项靠谱提议并引起全民关注,这很了不起。今年陈向群参加“两会”,带来三项提议,还是关于东北经济发展。
第一项是推动东北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统一市场和重大建设方面,给予东北更多支持。第三项是支持中蒙俄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蒙古国毕其格图—霍特—乔巴山段铁路尽早开工。 作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提案,这两项都不错。
发展东北经济,要加强和周边的合作。国内范围内,加强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促进东北和华北市场融合;国外方面,可借助中蒙俄合作,东北打开新的出海口,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这两项提议也是辽宁省人大代表团讨论的议题。
东北经济停滞

02

陈向群真正的“独家提案”,是第二项“建议东北个人所得税减免50%”。和去年“在东北废除计划生育”一样,今年的提案简短明了,含义清晰,很适合传播。 他一提出,就迅速登上热搜榜。其实他去年就已提起,只是没引起关注。今年写成正式提案,讨论很热烈。
不少媒体报道这则提案,都会强调:中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077元、18416元和24640元。陈向群所在的辽宁省,2019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5.54万元。
交代这些信息,是不动声色地讽刺:看看东北人的收入,有多少人缴纳个税?把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用交的税收减掉50%,对东北振兴能发挥什么作用?副省长提的人大代表提案,媒体的批评比较含蓄。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隐晦的批评,完全是自作聪明。陈向群“东北个税减半”的提议很靠谱,该获得赞赏而不是冷讽。
东北城市化率很高,月薪过5000元的岗位,其实有很多;大连、沈阳、哈尔滨这样的城市,拿月薪一两万甚至更高的高级人才,亦不乏其数。 个税减半,他们手里的钱增加,用在本地投资和消费,都有益于东北经济发展。
减税这种事情,有胜于无,多胜于少。认为“减税不能发展经济”的人,难道认为“税收高利于经济发展”吗?
减税不仅保护存量,也是做大增量。东北形成“个税洼地”,会有其他省区企业前来落户——尤其高新技术影视娱乐等人才密集型行业。

从地域上看,东北人成网红的概率秒杀全国各地人民

张五常说过,中国县域竞争的实质,是各地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资金人才,从而带来整体改善。 这些公司虽然不在本地运营,却会注入新税源,创造一些就业机会,改善本地营商环境。
对东北各省而言,个税本来就少之又少,占财政收入比例可以忽略不计。税率折半,会有外地企业和人才涌入,创造更多税收。减税后税收不减反增,这种情形见于伊犁、霍尔果斯以及近年的海南。 东北演艺业土壤肥沃,会不会因此催生文艺繁荣呢?这很值得期待。


03

2004年国家提出东北振兴战略,到今天已经17年了。各省出台战略规划,颓势并未扭转。减税,是所有政策里最简单直接、长期有效的政策。个人所得税的体量太小,重要的是企业税收。 这方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西部地区,可以和东北作对比。
2011年,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部分,国家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对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和广西)实施税收优惠。
2011年至2020年,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企业,执行15%企业所得税率。该目录覆盖范围很广,平均每省三十多个行业。有能源采掘、基础设施建设、农牧养殖等传统行业,也有各类制造、专业服务和互联网等。针对不同省区特点,鼓励不同产业发展。
这个普惠性质的15%的税收优惠,东北是没有的。 即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也是执行25%的企业所得税率。(个别城市如吉林延边、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尔滨新区也有过税收优惠,但是短期、小范围、个别行业的照顾,没有西部那边长期普惠的税收优惠。)
在落后地区投资,利润率本来不高,凭空多出10个点利润,可以让很多企业存活,或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这项政策10年不动摇,就能积累丰富的经济基础。一项税收政策,就足以拉开不少距离。
谈发展经济的条件,从自然资源,物资产出,到人口聚集、居民受教育程度,城镇化率,西部一直比东北差很多。 2010年后西部地区发展加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并将东北甩在身后,一个重要的政策优势,就是税收。 尤其城市经济,低税能催生很多无声繁荣。
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城市,正在失去它们往昔的光彩。2019年地方财政前30名的城市,东北只有沈阳一个城市上榜。而税率低的西部城市,却有成都、重庆、西安、昆明上榜。 对政府而言,税率低往往能征到更多税,这就是经济学上的“拉弗曲线”。

全国地方财政前30名的城市

东北在税收政策吃的亏,其实也有人关注。201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王安顺率调研组走访东北企业,提出东北振兴的报告,其中一条建议就是:对东北地区施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对鼓励类产业执行15%的税收政策。
可惜的是,这项建议也没获得重视。 关注东北经济的学者,更多还是在呼吁国家补贴支持。


04

因此,呼吁振兴东北的各种建议里,我最重视和赞成减税。陈向群提案东北的个税税率折半,我很支持;王安顺提出企业所得税率改为15%,我觉得也很好,并认为可以更低,比如说税率减半或是10%。
东北经济的底子太好了,有各种无限可能,优惠可以完全普惠,不搞什么“鼓励产业目录”。 税务执行时也更简洁轻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政策一定下来,坚持三十年时间,东北必将恢复荣光,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极。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相比那些大包大揽,要求补贴输血的政策建议,“做减法”恰恰最务实、也最长期有效。东北想走出泥潭,需要真正的政策优势。减税需要减支来显示决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