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纳指较去年12月的纪录高点下跌超过20%,正式进入技术性熊市。道指从近期高点下跌超10%,进入调整区间。本周,美股三大股指均录得重大跌幅,道指周内累计重挫7.86%,纳指本周下跌10.02%,标普500指数本周下跌9.08%,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大型科技股齐跌。
特斯拉收跌10.24%,苹果收跌7.29%,亚马逊跌4.15%,Meta跌5.06%,英伟达跌7.36%,谷歌A跌3.4%,微软跌3.56%。
热门中概股集体下挫,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8.87%。
哔哩哔哩跌超13%,阿里巴巴、腾讯音乐跌超9%,小鹏汽车跌8%,京东、蔚来跌超7%。
耐克和Lululemon逆势上涨,均涨逾3%。
消息面上,特朗普称与越南政府进行了成效通话,对方希望把自己的关税降至零。这刺激了包括耐克和Lululemon等在越南拥有大规模制造业务的公司股价上涨。
避险情绪席卷全球。
欧洲主要股指均大幅收跌,德国DAX30指数跌4.95%,英国富时100指数跌4.95%,法国CAC40指数跌4.26%。
大宗商品方面,美国WTI原油期货收跌近7.41%,报61.9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6.50%,报65.58美元/桶。COMEX黄金期货跌2.1%,报3056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跌7.65%,报29.53美元/盎司。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教授殷剑峰5日对上证报表示,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历史估值低位,海外机构对中国资产的乐观预期升温,科技与消费板块蕴含巨大潜力。
他表示,
美股近期暴跌,A股短期内或受情绪压制,但中长期独立走强的可能性较高。
因为中美经济金融周期自特朗普1.0时期就已经开始脱钩,特朗普2.0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突破(如AI应用端落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实质效力,重大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有望进入“以我为主”的资产重估周期 。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认为,这轮科技行情从年初到现在愈演愈烈,近期出现回调主要是受到短期扰动因素以及前期涨幅过大带来的获利回吐。但从长期来看,依然具备较大投资机会。短期震荡调整后,二季度科技股行情可能会卷土重来,因为这一轮科技牛市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打破了美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垄断的幻想,体现出中国的优势。未来产业发展很可能是通过科技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带动经济新一轮增长。许多企业都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我国经济也有望在AI等科技大量商业应用过程中产生新一轮增长机会,即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这无疑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很多投资机会。
高盛在研报中,建议高配中国的港股和A股,特别提到,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中国国内需求向好等因素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低成本、高性能、开源的中国大模型会不断涌现,这将带动人工智能的投资和发展从专注硬件逐步转向软件应用,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在机器人、物联网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扩展。
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上调恒生指数等一系列中国资产指数的预期,原因是这些指数追踪的中国资产,预计在今年和明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盈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