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气动山河的赞歌,一个浩荡中华的梦想!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台海军事热点
”,再点“
置顶公众号
”,然后点
关注
,即可成功加入。
目前,全世界能够研制并投入使用导航卫星系统只有四个国家(包括欧盟),在这个领域我国是起步最晚的,但也是发展最迅速的。现在我们的技术不仅已经领先于欧洲,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最令其他国家信任的导航卫星。
在中国北斗系统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了一个困难的阶段,由于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所以北斗
"
第一代
"
效果很不理想。当时正赶上欧洲要搞伽利略卫星导航。卫星导航那可是个超级烧钱的活。当时欧盟就想找人合作。
中国正因为北斗
"
第一代
"
不给力发愁,自然是一拍即合,承诺投入
3
亿欧元的
"
定金
"
。欧盟后来的做法实在
"
不地道
"
,又将印度和日本拉了进来,这不但涉及到中国在伽利略系统里的份额问题,也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
所以中国最终决定自己
"
单干
"
,但是
3
亿欧元的
"
定金
"
欧洲认为是中国
"
违约
"
也没有归还。目前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何时成型还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早就投入了使用。
2017年
"
北斗三号
"
系统的首次发射计划在
7
月完成,并将实施数次一箭双星发射,年内计划发射
6
至
8
颗卫星。
"
北斗三号
"
系统采取了星间传输、地基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
按照之前的计划,北斗系统将在
2018
年完成
18
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提供基础服务。这
18
颗卫星在轨道上合理分布,从数学角度已经符合在全球任意位置同时看到
4
颗卫星的要求,但考虑遮挡等约束条件,真正实现全球组网至少需要像
GPS
系统那样拥有
24
颗卫星。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规划由
5
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30
颗非静止卫星组成,北斗就需要先发射
3
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这
3
颗卫星虽然不是完全同地面静止,但是大部分时候中国境内仍然能看到,所以对系统立即可用帮助很大。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北斗除了像
GPS
一样用无源接收机工作之外,还有两个独到的功能,就是用有源接收机(接收机主动发信号给卫星)和收发短报文(卫星短信)功能,所以还需要
5
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就是主要针对这两个功能都要求发上去的。
如果提起卫星导航,以前人们往往会想到
GPS
,如今大家可以更多想到国产的北斗导航系统,虽说这一系统开始提供服务也没多久,不过做为一个新兴的导航系统,其功能有待开发,应用有待提高,对于它的未来,我们充满希望。
目前北斗系统提供服务的区域仅及中国周边,但是自开通服务以来,运行稳定可靠,仅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到1700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它的用途绝对不仅方便我们的生活,军事上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解除我们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许多的应用可以选择。当然了,这对我们的对手则不是什么好事了。美军早已开始寻觅对付北斗系统的办法,大体上分为二类手段,正在实施的是软手段:
1
,干忧,
2
,破解。
早数年前,北斗系统处于测试阶段时,即受到人为的电子干扰,后来我们查到干扰源,并采用技术手段,解决了干扰问题。
其实北斗系统的工作原理与
GPS
系统有相当大的区别,对付
GPS
的干扰技术并不适用于北斗系统,北斗投入使用才仅仅几年,仅从技术角度来说,想开发出针对性的干扰技术,起码还要走不短的路。再一个是研究如何破解北斗的技术,这个早已付诸实施,不久前,传出这一条新闻:有人破解了北斗系统的民用编码规则。
具体一点就是,一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女留学生,在斯坦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利用该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