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民营企业座谈会后,马化腾说…… ·  12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腾讯,刚捐5亿!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哪吒2》,延长上映!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四大名著一气读完!这套连环画,太经典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深圳人年纪轻轻,一身毛病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0-10-27 20:11

正文


文 | 林森
编辑 | 不慌

深圳人最怕什么?


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甲方爸爸打电话,但最近,我遇到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那天,我收到了某机构的体检报告单。在早已预料的十几项异常指标上,赫然出现一个我不认识的术语:左眼黄斑病变。


在深夜反复精读这份体检报告,并在“度娘”上研究一番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我得了一种老年人常见病,会导致视力猛降、眼前黑影,危害是致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及时治疗。



一瞬间,我感觉世界崩塌了。作为90后,年纪轻轻就要瞎了吗?毋庸置疑,接下来的一周过得十分煎熬。紧张兮兮地预定了医院的门诊,整天胡思乱想,甚至做好了辞职回老家养身体的计划。


也许,只有在一张体检单前,人才会真正地恐惧吧。当然,在这座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城市,我并不是 一个人。




0 1


成年人的害怕从体检开始。


确切来说,从体检前开始。每当预约好体检项目后,往常身体上的疼痛就愈加明显,总怀疑身上有无数大病。唯一能减轻焦虑的就是,当晚要早睡!仿佛一年熬夜364天,只要体检前一晚保持自律,一切就会神奇般地好转。


体检考验的不只是身体,还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所有尴尬中保持一种处变不惊的淡然。

尽管体检中心干净而井井有条,但一个上午的流程走下来,在与各种冰冷的仪器打交道后,总感觉自己就像工厂流水线上一头等待屠宰的牛。一脱、二摸、三转、四看,恍然有从此失去“清白之身”的羞耻感。


女性同胞就更惨了,离膀胱充盈永远差一杯水。



当然,最可怕不过于一张体检报告单。平时熬夜一个比一个猛,喝酒一个比一个厉害,加班一个比一个拼的人,翻开体检报告单的那一刻,感觉半条命就没了。


对于大家来说, 世间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伍迪·艾伦)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胆结石、肾结石、乳腺结节、幽门螺旋杆菌、窦性心律不齐……在当代年轻人中,这些都成为了常见病,只要多体检几次,见怪不怪。


按90后同事阿鱼说的就是:“每年都是一样的病,治也治不好,死又死不了的那种”。





0 2


“20岁的身体,30岁的皮肤,40岁的颈椎,50岁的发量”。 这一届的深圳打工人,已经默认了“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的事实。


同事阿鱼在体检这件事情上,就像一名百经沙场的老兵,临危不乱,每年以一个结节的速度稳定增长。除了乳腺纤维瘤、肝内胆管结石、甲状腺结节、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等,作为80几斤瘦子的她居然还有胆固醇,吓得她赶紧给自己买了份保险。


体检就是一场豪赌,买保险就是为了赌得更安心。


然而,当她拿着体检报告去申请保险时,回来便劝诫大家:“大家保重身体啊,身体不好连保险都买不上。”


由于保险公司觉得阿鱼的体检报告里有好几项存在风险,拒绝了阿鱼的保险申请。 “别熬夜,对肝不好,体检公司它不保肝” ,这是来自于一个90后对大家的嘱咐。


别看有的90后,表面光鲜亮丽、从容潇洒,其实背地里悄悄立好了遗嘱。


今年3月,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首次公布了年轻人立遗嘱的大数据:截至2019年底,共有2333位6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且人数持续增加。另人意外的是,这三年来,“90后”立遗嘱的人数翻近3倍。


显然,无论是保险还是遗嘱,除了是对风险的豁达安排,也反映出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不过,尽管一个个喊着“命不久矣”,信誓旦旦重新做人、养好身体,但大多人坚持不了一周,又回到了作死的状态。


大概,只有在那个加班的夜晚,心跳突然加快;深夜辗转反侧时,胸口隐隐作痛;或者哪次运动后突然眼前发黑一阵蒙,才会有所担心。




0 3


20岁间接性怕死,40岁才是真惜命。

每次和“中年人”聚餐吃饭时,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克制。


“海鲜不能吃,最近痛风。”


“先戒几天,上次把胃喝出血。”



这都不算什么,如果你见过像老杨这样的中年人,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 “中年人的身体,比心还诚实”


觥筹交错间,只见老杨慢悠悠地推开桌前的酒杯,跟服务员要了一大杯开水。夹一口青菜,往水里涮一涮,至于肉嘛,少吃或不吃。


人高马大的老杨如此“娇贵”,都源于前年的一场突发大病,结果是心脏搭桥。主要原因是血脂高导致血流速度慢,引发了动脉硬化。从此,老杨走上了“低盐低油低脂”的人生,有三种药要吃一辈子。


“这也好,因为要吃药,我养成了早上吃早餐的习惯。”



"40岁前拿命卖钱,40岁后拿钱买命。"


以前,老杨觉得这句话十分可笑,但没想到40岁的自己验证了这句话。自从心脏出问题后,老杨除了日常吃药,还买了大量的保健品,小心翼翼照顾自己的身体。周边的同龄好友见状,也纷纷跑去体检,不少人开始了健身之路。老杨发现,中年人其实是十分脆弱的,身体这道防线很容易被击破。


40岁的身体是属于家人的 ”,没有生过病,不知道健康多快乐,没有一脚踏进鬼门关,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是老杨这两年来的感慨。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虽然在深圳,追求理想和扎根下来势必会消耗个人的精力甚至影响身体健康,但很多时候,个人的自律问题才是关键。

就算80%深圳人的身体被掏空,也要学会用积极的生活方式将自己重新“填满”。(说得好像圳长能做到一样)

无论如何,身体第一!


By the way,本人没瞎,在花了500大洋去医院复查后,发现被体检机构误诊。
体检须谨慎,有病勿弃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