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青报旅游周刊
旅游产业的观察者、推动者、旅游资讯的收集者、分享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央行最新发布,传递重要政策信号 ·  1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BC回应产品争议、成都警方通报保安持棍殴打 ... ·  15 小时前  
底线思维  ·  DeepSeek为什么要开源?可能与人工智能 ... ·  21 小时前  
半月谈  ·  打卡 | 蛇年元宵节何时月最圆? ·  昨天  
瞭望智库  ·  “村T”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青报旅游周刊

中法合作让徽州古村“农家乐”迸发新火花

中青报旅游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9-01 18:07

正文

蓝天白云下的唐模村徽派古建筑。

新华社记者 邬金夫摄

盛夏的傍晚,在闻名中外的黄山脚下,法国游客奥古斯都入住村里的家庭旅馆后,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令他印象深刻。

这个始建于唐朝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说被誉为“唐朝模范村”,因而得名“唐模”。沉寂多年后,传统的徽州古村遇上法国知名乡村旅游品牌,碰擦出新火花,也增添了“国际范儿”。

日落西斜,近百幢古民居分布在穿村而过的小溪两边,夕阳映照着粉墙黛瓦的徽州古建筑,溪水中留下了马头墙的倒影。


唐模水街两侧的徽派古建筑。

新华社记者张铮摄


“咱村景色真是没的说,但就是没有运营经验。”村民江曼妮告诉记者,过去村里也搞乡村旅游,以村民们自建的“农家乐”为主,住宿条件简易,服务意识也不成熟,更不要谈品牌和竞争力了。

2007年,《中法安徽省徽州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正式确立,中法双方秉持“静态保护,活态传承”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共同打造了精品乡村旅馆。第二年起,法国旅游发展署4次派遣相关研究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法国家庭旅馆注重古民居的原生态“功能转化”。民宿要尊重在地文化,尊重历史,敬畏自然。按照法国“标准”,旅馆内设施现代化,房间配备齐全,环境处处流露着徽州古意,瞄准的正是高端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


唐模法国家庭旅馆外景。新华社记者邬金夫摄


黄山市徽州区旅游委员会副主任胡锦平说,中法合作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都有着积极影响。

2012年,唐模将黄山市歙县富堨镇承狮村的徽州商人程百万故居(程家大屋)迁建于此。迁建后的程家大屋毗邻小溪,伴着溪水潺潺的声响,典雅含蓄的徽派古建筑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此基础上,唐模引进了法国家庭旅馆的技术标准和培训理念,将程家大屋等多座徽州古建筑开发成了精品乡村家庭旅馆,成了中法合作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


村民在唐模水街长廊下休憩交谈。

新华社记者张铮摄


通过引进法国“标准”,唐模的乡村旅游已逐步从“农家乐”向“精品民宿”的方向升级,助力唐模品牌的打造。同时,合作也拓宽了知晓渠道,让海外游客慕名前来。

数据显示,2017年唐模景区接待游客51.1万,较去年增长6万余人。近年来,景区游客人数持增长态势,年增长约11%。

据了解,不仅仅是唐模,在周边多个徽州古村落都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民宿旅游集群。未来,当地政府着手进一步强化民宿与徽州特色文化融合,将民宿旅游集群向更广更深范围拓展。


傍晚的唐模水街华灯初上。新华社记者张铮摄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副会长汪杰峰说,唐模法国家庭旅馆成了安徽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标杆。随之,黄山民宿业也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徽州区共有146家民宿,其中精品民宿48家。

他还提出,民宿体验将从目前的“体验生活”,发展到未来的“体验生活方式”,拓展各种民宿内与外的体验活动,如学习拓片等徽州文化,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

此外,中法合作还拓宽到了学术交流领域。2009年起,安徽省黄山市政府与法国佛朗什-孔泰大区开展了乡村旅游学术交流。黄山学院何玉荣副教授作为首批赴法交流成员了解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走访了乡村旅游机构,学习了法国在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



编辑:徽州区委区政府信息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