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银研究
民生银行研究版块专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民银研究

【民银研究】高频数据分析(8.1-8.31)

民银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9-02 0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8月高频数据表现

(一)供给端

1. 工业生产有所放缓

钢铁领域生产较快走弱。 截至8月30日,全国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76.4%,较7月末下降5.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7.0个百分点。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企亏损局面延续,叠加螺纹钢新国标发布,共同抑制钢铁生产。

化工行业表现分化。 截至8月29日,甲醇开工率为76.0%,较7月末上升9.7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纯碱开工率为80.8%,较7月末下降8.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临近化工品销售旺季,除纯碱外,多数化工产品开工率上行。

焦化领域企稳回升。 截至8月29日,炼油厂开工率为51.0%,较7月末上升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

汽车生产表现持续分化。 截至8月29日,主要用于乘用车的汽车轮胎半钢胎开工率为79.0%,较7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6.9个百分点。主要用于重卡的全钢胎开工率为58.9%,较7月末上升4.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持续回暖。 8月29日,PTA开工率为83.0%,PX开工率为89.0%,较7月末分别上升4.1、1.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6、7.7个百分点,反映下游纺织领域继续修复。

官方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滑。 8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1%,较7月下滑0.3个百分点,降至去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表现弱于季节性。其中生产指数下滑0.3个百分点至49.8%,自3月以来首次转向收缩,新订单指数较下滑0.4个百分点至48.9%,收缩程度加剧。

2.建筑施工较弱

建筑业施工仍处低位。 石油沥青开工率为26.5%(截至8月14日),受道路施工需求旺季临近及上月低基数影响,较7月末上升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9.6个百分点;水泥发运率为34.9%(截至8月23日),磨机运转率为41.1%(截至8月22日),较7月末分别下降1.7、3.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4、9.3个百分点,降幅均扩大。此外,螺纹钢开工率为32.8%(截至8月30日),较7月末下降9.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2.8个百分点。

(二)需求端

1.地产市场走弱

商品房销售环比下行。 截至8月31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为22.5万平方米,较7月日均下降12.8%。其中,一、二、三线城市日均成交面积分别为7.4、10.1、5.0万平方米,较7月日均分别下降6.3%、18.2%和10.3%。从同比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26.6%,其中,一线城市同比上升4.4%,二、三线城市分别下跌42.9%、15.1%。

二手房挂牌量环比下行。 截至8月19日,8月城市二手房出售挂牌量指数均值为46.9,较7月均值下降2.9%,同比上升27.5%。截至8月19日,城市二手房出售价指数均值为163.5,较7月均值下降0.8%,同比下降10.7%。

土地成交面积小幅上行。 截至8月25日,百城土地日均成交面积为176.0万平方米,较7月日均上升0.9%,同比上升15.1%,反映房企拿地意愿略有增加。

成交土地溢价率下行。 截至 8 25 日, 8 100 大中城市成交平均土地溢价率为 3.3% ,较 7 月均值下降 1.5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 0.03 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8月房地产市场表现较弱。新房成交面积、二手房挂牌量均延续下行,房价继续下探,反映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局面仍未改变。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回落,且以价换量现象明显,在房地产市场预期偏弱下居民急于出售多余房产而压低房价。虽然多地房地产政策加码,但居民对房地产市场信心仍然偏弱,制约居民购房意愿,短期内难有足够的刚需支撑房市。

2.消费表现分化

商品消费回暖。 截至8月30日,整车货物流量指数月度均值为117.2,较7月均值上升2.7%,同比下降3.5%;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均值为86.6,公共物流园吞吐量指数均值为89.3,较7月均值分别上升1.5%、1.6%。三个指标环比小幅上升,反映居民商品消费意愿有所回暖。

汽车消费下滑。 截至8月25日,乘用车厂商零售日均销量为42202辆,较7月日均下降6.4%,同比下降14.6%。汽车消费持续下滑,与居民对耐用品消费持偏谨慎的态度有关。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大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高满足条件的乘用车补贴标准,多地出台跟进政策,或将带动后期汽车消费。

居民旅游意愿上行。 截至8月31日,8月执行国内航班量(不含港澳台)日均为14409架,执行港澳台航班量日均为358架,执行国际航班量日均为1687架,分别较7月日均上升1.7%、2.1%、1.6%,同比分别上升2.4%、25.3%、65.3%。暑假期间家庭游、毕业游等推动旅游上升,但开学季到来,近期旅游回落,整体当月旅游出行增加。

市内出行环比下行。 截至8月30日,反映生活半径的北上广深日均地铁客运量为3964.7万人次,较7月日均下降1.7%,同比上升1.5%。

电影消费下行。 截至8月30日,当月电影日均票房收入为13861.6万元,较7月日均下降17.3%,同比下降47.7%,明显不及疫前同期。

3.出口仍有韧性

集装箱运价指数回落。 8月30日,SCFI指数为2963.4,CCFI指数为1974.5,较7月末分别下降14.1%、9.5%,同比分别上涨192.3%、120.7%。8月30日,BDI指数为1814.0,较7月末上升6.2%,同比上升67.0%。三个指标一升两降,反映本轮出口运价已有见顶迹象。

外需仍有韧性。 8月前20日,韩国出口总额同比上升18.5%,较7月增速上升0.8个百分点,反映外需仍具有一定韧性。从佐证指标看,8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48.7%,也反映外需有小幅改善迹象。

(三)价格端

1.资源品价格表现分化

油价下行。 8月3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78.8美元/桶,较7月末下降2.4%,同比下降9.3%。从全月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先跌后涨,前期由于非农爆冷、美国经济衰退忧虑上升,油价延续下跌,后在美国经济数据边际好转,以及美联储正式转向鸽派,油价有所走稳。

各资源品价格分化。 8月30日,焦煤、铁矿石期货收盘价分别为1370.5、754.0元/吨,较7月末分别下降6.2%、1.8%,同比分别下降10.8%、11.2%。有色金属方面,8月30日,LME铜现货结算价为9215.0元/吨,LME铝现货结算价为2463.5元/吨,较7月末分别上升2.2%、9.4%,同比分别上升10.2%、13.8%。

2.工业品价格环比下行

国内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 8月30日,南华工业品指数为3797.1,较7月末下降1.8%,同比下降4.6%。其中,8月30日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为3222.0元/吨,8月14日水泥价格指数为113.2,较7月末分别下降3.1%、3.2%,同比变化分别为-13.9%、+3.8%。螺纹钢价格走低与水泥价格下行,均与基建投资与建筑施工明显放缓有关。

3.农产品价格整体上行

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上升。 8月3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0.7,较7月末上升9.3%,同比上升7.2%,主要与高温多雨天气带来农产品供给收缩有关。

各农产品价格表现分化。 8月30日,猪肉、蔬菜、水果、鸡蛋平均批发价分别为27.5元、6.1、7.2、10.6元/公斤。猪肉价格受养殖企业主动控制生产节奏带来的供给收缩影响持续攀升,较7月末上升9.4%,同比上涨20.9%;立秋后多地气温仍未明显下降,导致鸡蛋产蛋量下滑,鸡蛋价格持续上涨,较7月末上升8.4%,同比下降6.9%;蔬菜价格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大幅上行,较7月末上升19.5%,同比上升16.3%;水果价格略有回落,较7月末下降0.3%,同比上升3.5%。

二、8月以来的边际变化

1.工业生产仍较弱

供需不平衡带来工业生产表现不佳。8月除纺织、焦化行业回暖外,钢铁生产走弱,汽车、化工领域表现分化。各行业开工率相比上月出现边际修复,但缺乏需求支撑导致库存被动累积,生产回暖基础有待稳固。

2.出口仍有韧性

8月以来,出口集装运价指数连续回落,韩国8月前20日出口增速小幅加快,显示外需仍有一定韧性。美国经济降温,欧元区经济景气下滑叠加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相继生效,或将继续对下一阶段出口造成冲击。

3.消费需求不足

8月国内消费呈现商品消费较弱、服务消费降温的局面。一方面,商品需求较7月有小幅回升,但与往年同期仍有显著差距,特别是汽车销量持续环比持续下滑,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效果不及预期。另一方面,暑期效应带动旅游上升,且好于去年同期,但伴随开学季到有所回落,电影消费持续下滑,明显不及去年。居民对就业、收入的担忧,制约居民消费意愿,不仅体现在商品消费表现不佳,服务消费也有回落迹象。

4.房地产市场走弱

8月大中城市商品房与二手房挂牌量下滑。前期房地产刺激政策效应释放后,市场需求显著回落,虽然多地进一步加码房地产刺激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端,房价持续下滑、收入预期偏弱、居民杠杆率处于高位等因素,导致居民购房意愿不高,难有足够的刚需消化房屋库存。供给端,待售面积累加、房屋去化周期仍很长、融资渠道不够顺畅,导致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不高。

5. 基建持续低迷

建筑施工需求仍然偏弱。8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近10年同期为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表现弱于季节性,但其中新订单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有边际改善。虽然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但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大背景下,不排除专项债资金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情况出现,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处于历史低位,加上缺乏优质项目对接,基建项目投资与推进进度受到制约。尽管立秋后天气有所好转,建筑施工需求仍然较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