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反内卷!国家重拳出手重点整治滥用招商引资优惠!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9-13 07:00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近期,一些省份陆续公开了 2023 年当地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在肯定地方招商引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违规给予土地出让、财政奖补、与税收挂钩的财政返还等优惠政策。滥用招商引资优惠、反招商内卷,已成国家整治重点,为此,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整理了最新相关消息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 审计揭地方滥用招商引资优惠等问题,已成国家整治重点

地方招商引资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招,在构建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招商引资不规范税费优惠政策等行为也成为审计关注焦点。

湖南审计报告称, 3 个市本级 9 个县违规出台土地出让、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通过向民营企业垫资或变相返还等方式给予招商优惠,其中向未达履约条件的企业提前兑现奖补资金 2.87 亿元。

云南审计报告指出, 1 个市、 1 个县和 2 个高新区管委会违规自定政策给予企业与税收挂钩的财政性奖励,兑付资金 2.77 亿元。

为了吸引企业入驻,一些地方违规给予税费减免、财政奖补、财政返还等优惠政策,形成恶性的引资竞争,破坏公平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

为此,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下称《条例》),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这对清理税费优惠和禁止地方滥用税费优惠招商引资将产生深远影响,将促使各地全面清理违规的税费优惠政策,减少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还将增加政策透明度,便于企业和社会监督。

事实上,近年来从中央部委到部分地方,已经加快清理地方滥用税费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

审计署于 2023 年底披露,针对违规返还财政收入问题, 55 个地区清理废止违规出台的税收返还优惠,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今年审计署重点工作之一,是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今年 6 月底审计署报告建议,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对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税务总局在年初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严肃治理地方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

近日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在部署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时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持续激发企业活力。

近年来不少省份已经发文要求,地方逐步清理不当干预市场、与税费收入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等。

除了一些地方滥用招商引资税费等优惠政策外,一些地方招商引资项目谋划不扎实,项目落地率和投产质效低,相关政策没落地,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河北审计报告称, 2 2020 年以来招商引资签约项目 68 个,有 30 个项目尚未开工或已停工;某市 9 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整体土地利用率 50.07% ,近三年投产的 46 个项目均未达到省级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亩均税收不低于 20 万元的标准。

辽宁审计报告指出,招商引资保障和项目推进不到位。 19 个开发区招商引资制度、基础设施配套等保障措施未落实; 21 个开发区 660 个项目推进迟缓。

浙江审计报告指出,招商引资项目缺乏有效监管,未达预期绩效。 8 个县存在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监管不到位、引进项目未落地,以及项目绩效不佳等问题。

甘肃审计报告称,重点审计了 15 个省直部门、 86 个县、 66 个省级开发区推动产业培育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政策落实情况。发现招商引资项目未开展准入评估,惠企奖补资金未落实。

对于审计发现的这些问题,各地加快整改。

比如,甘肃审计报告称,相关单位坚持边审边改、立行立改。其中, 11 个县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评估审查准入机制。兑现各类惠企扶持奖补资金 824.96 万元。

02 审计署今年将重点关注“税收洼地”、重大财政造假

财政审计一直是审计工作重点,今年这方面有了新的侧重点。

1 11 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了 2024 年审计工作六大重点,其中财政审计继续成为重点对象。这包括常见的中央财政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税收征管、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与前些年这一会议相比,今年审计署在财政审计方面,提了两个新的关注点,一个是地方招商引资“税收洼地”问题,另一个是重大财政造假。

上述会议在部署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审计时,谈到着眼推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要求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

近些年经济增速放缓,地方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加重视招商引资。一些地方通过不规范的税费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入驻,比如税收先征后返等,实质造成“税收洼地”,有违公平,破坏全国统一大市场。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工作重点时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其中就包括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审计工作一大重点就是关注“税收洼地”这一破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

一位地方财政局长曾告诉第一财经,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较快获得招商引资成果,在与企业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时,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或给予企业与税收挂钩的财政性奖励或补助。这些优惠政策一方面扰乱了整个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破坏了全社会招商引资环境,且容易形成不正当竞争,长远来看,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违规返还税收等“税收洼地”是一个老问题,且具有一定普遍性,此前多次被审计部门纠出并整改。

比如,审计署 2023 6 月披露的《国务院关于 2022 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显示,在重点审计 54 个地区财政收支情况,并就共性问题延伸了其他地区发现, 55 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 225.08 亿元。事后 55 个地区清理废止违规出台的税收返还优惠政策,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2021 年针对审计发现违规返还税款等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开展过专项整治行动。比如,当时福建省厦门市已停止限售股转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财政返还奖励政策。海南省全面排查按企业纳税情况直接给予企业奖励或扶持的政策或协议,并予以修订整改。浙江省宁波市取消了原对特定功能园区、封闭区块等实施的收入全留政策,实行各县、行政区、功能园区统一上解比例的财政管理体制,从体制上、根源上有效避免“政策洼地”和异地延揽引税。

上述会议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还要求围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开展审计。贯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要求,密切关注地方债务管理、信贷资金投放、不良资产处置等情况,深入揭示重大经济贪腐、重大财务舞弊、重大财政造假等突出风险,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重大财政造假风险成为今年审计工作重点关注对象。

03 招商引资应避免“内卷式”竞争

反内卷的风,终究吹向了招商引资部门。

近期,坊间风传个别地区要“裁撤招商部门”“取消基层招商指标”,有的还将使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如“成立招商公司”实现企业的引进。

上述消息未得到官方证实,也似言过其实,但政府开展招商的传统方式确实发生着变化。

作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招商引资历来是各地政府的头等大事。以前,各地往往借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吸引企业入驻,方式虽“朴实”却直击企业痛点。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拿出各种优惠政策,不仅自己卷,还带动同行一起卷,甚至演变成“恶性竞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