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小组
这十年,我们好好学习。与习一起进步,一起担当。错过习的前60年,不再错过现在。 本公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哪吒2》,“闹”到好莱坞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小组

这件事,被习总喻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地基”

学习小组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09 14:11

正文

【学习小组按】


当地时间4月7日,习总和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了中美元首第二场正式会晤。


在会晤中,习总又一次提及“ 人文交流 ”,并把人文交流喻为“ 两国关系的地基 ”。


习近平表示,两国人民对彼此素怀友好感情。双方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加强人文交流,扩大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 推动校际合作;

· 促进旅游业合作;

· 拓展艺术交流;

· 加强体育合作;

· 开展医疗卫生合作。


此前,有一期《文明》杂志核心议题正好就是讲“中美文明交流互鉴”,征得《文明》杂志同意,我们特选编其中部分内容,与您共享。




教育


1847年,容闳赴美

1850年,容闳进入耶鲁大学。从 耶 鲁 毕 业 后 , 容闳就定下了推动中国青年赴美留学的计划。然而,他的设想从形成到真正实施,足足经历了十六年的波折。

1862年,京师同文馆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与洋人“ 语言不通 , 文字难辨,一切隔膜”的问题,总理衙门奏请从八旗子弟中培养外语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7年,不同于传统科举教育的新式学堂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学
生在洋教习的指导下,不但学习外语,还学习几何、微积分、物理学、机械学、平面和球面三角、地理、天文、航海。学校分为两堂,前学堂学制造,以法文授课;后学堂学驾驶,以英文教学。与此同时,即将任满归国的美国公使蒲安臣受清政府邀请,代表中国出使欧美各国。这个美国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1868年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蒲安臣条约》,正是这个条约的第七条,为清政府日后派遣幼童留学美国,奠定了基础。

1871年,幼童赴美

1871年9月9日,朝廷批准了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藩和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联名会奏: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至此,历经十六年的奔走之后,容闳的留学计划终于获得了朝廷的重视。

赴美留学幼童恰好被送到了当时工业革命的最前沿,他们后来成为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图为1909年9月,京张铁路(北京至河北张家口)修成时,詹天佑(车前右三)与同事们合影。

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大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其中包括:中国铁路的开拓者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晚清外务大臣梁敦彦、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的总办钟文耀、中国驻美国旧金山副总领事欧阳庚、驻英国公使刘玉麟、驻德国公使梁诚,以及海军元帅蔡廷干、清政府外务尚书蔡绍基等等。

1916年,北京大学

1916年,北京出现了一所东拼西凑的“北京大学”。这所大学由三所分属不同教会的大学(汇文书院、通州华北协和书院、华北协和女子书院)与协和神学院合并而成。司徒雷登被聘为校长。

就教育本身而言,司徒雷登强调中西兼顾。他认为,学生学习西方文明,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而是要成为世界主义者。在基督教思想影响下,他希望燕京大学“养成一种合作、建设、服务人群的精神,以服务社会、国家”。

1916年,美国汉学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是享誉世界的西方汉学研究重镇,它的建立源自一百多年前一个普通在美华工的梦想。

丁龙是一个在美务工的华人。 1901年6月28日丁龙在给哥大校长的信中这样写道:“谨奉上一万二千美元现金支票作为对贵校中国学研究基金的捐款。”署名是“一个中国人”。丁龙想在享有盛誉的哥大设立一个汉学研究阵地,让美国人有机会了解他的祖国。那是一个当时被西方世界忽视甚至误读的东方大国,他不希望美国人从戴着有色眼镜的报刊杂志中认识自己的同胞

后人往往用“传奇”一词描述丁龙的义举。据说,丁龙的事迹甚至震撼了当时的清政府,后者因此特别向哥大捐赠了数千册中文图书,由此奠定了哥大东亚系图书馆藏的基础。

如今,通过“丁龙汉学讲座”,百年前丁龙弘扬中华文化的心愿在当代得以继续传承。讲座所聘教授均为世界汉学泰斗,堪称美国汉学研究机构的范本。于是,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代表学界最高水平的汉学讲座不仅仅展示了中西学术上的交流,更拥有深厚而绵长的精神渊源。

1993年,美中友好志愿者

1993年,美方第一批志愿人员来华工作。根据协议,由美国和平队
派遣的志愿教师在中国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和甘肃四省(市)的高等院校教授英语,任期两年。

项目执行至今,共有21批1067人次志愿教师在中国130余所院校任
教。目前在华志愿教师共计145名,在86所院校工作。

该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负责实施,连续多年被纳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教育领域重要成果之一,对支持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提升中国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

自2004年美国首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成立,截至目前,美国49个州已设立109所孔子学院和495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分别占全球总数的22%和49%,是全球设立孔子学院和课堂最多的国家。美国排名世界前200强的75所大学中,有31所开办了孔子学院,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

中美大学校长论坛


美国政府“十万强计划”


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问中国期间宣布“十万强计划”,即在2010年至2014年间向中国派送十万名美国学生。该计划旨在显著增加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的数量和种族构成。2010年5月,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十万强”计划。

中国政府“三个一万”计划


2011年4月,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中方宣布实施“三个一万”项目,即继续执行“公派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和“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新设一万个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名额。这是双方深化中美人文交流的切实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中美两国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也使两国民众直接受益。

中美省州教育交流

2015年5月,由中国教育部和美国教育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在上海举行。中美两国教育部、美国八个州教育厅长、中国十七个省市教育厅领导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州首席中小学教育官员理事会等机构代表出席,围绕基础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评估”等议题展开对话。

中美职业教育领域

中美大学生体育文艺周


第三届中美大学生体育文艺周于2014年8月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幕。大学生体育文艺周是以交流和学习、增进中美大学生友谊为主要目的。

苏世民学者项目

1902年,英国政治家、商人塞西尔·罗德在牛津大学设立“罗德奖学金”,资助外国学生在牛津大学学习,成为英国大学历史最长、声誉最高的奖学金项目;111年后,美国黑石集团总裁苏世民发起三亿美元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每年资助二百名中外学生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年,是中国从海外获得的最大单项慈善捐赠。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2015年6月19日,“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十周年纪念暨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启动仪式在美国匹兹堡市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学界和企业界代表一致表示,中美的年轻创业者和创客们正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一大新看点。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尔扎尼奇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的创新中心之一,我们很兴奋能贡献于中美两国青年的创客运动和人文交流,希望通过公司的先进技术、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资源支持创新,并为两国青年创新者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体育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4日,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赛场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去练球场练球,偶遇了中国队,科恩兴奋地提出要与中国队员对练,在请示了领导后,梁戈亮与科恩对练了五分钟。练习结束后,科恩错过了美国队从练球场去往体育馆的接送车。科恩误打误撞,搭上了中国队员的接送车。在全车人愕然的目光下,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科恩打招呼,并赠送了一幅绣有黄山风景图的杭州织锦给科恩。第二天,科恩专门在赛场外守候,送了庄则栋一件印有“Let It Be”英文字样的运动衫作为回礼。这一戏剧性的事件引起了轰动,被媒体广为报道,也同样引起了中国领导层的高度重视。4月6日晚,毛泽东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做出了“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之后,中美两国乒乓球队进行了互访。这是时隔二十二年后,中美两国第一次正式交往。


许海峰夺奥运首金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意义重大。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夺金的许海峰颁奖。

中国巨人姚明


2002年,姚明,这位身高2米26的中锋,以NBA史上首位非美籍状元秀的身份,加盟了休斯顿火箭队。

2002年11月17日,姚明在客场挑战洛杉矶湖人队的比赛中,9投9中,一举拿下了20分,这也让绰号“大嘴”的退役篮球明星查尔斯·巴克利吃下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他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下亲吻了一头驴的屁股。

美国著名的体育杂志《DIME》评价道:“姚明让NBA在中国乃至亚洲被更多的人了解、熟悉。从来没有一个巨星,能像姚明这样让一个国家、民族有如此的自豪感。”

“北京小伙儿”马布里



2016年4月18日,北京市政府向北京首钢篮球队美籍球员马布里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也就是中国“绿卡”,马布里是CBA第一位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球员。


说相声、挤地铁、看女排、看望身患白血病的“小粉丝”、为队友的求婚流泪……马布里,昔日在美国NBA的“独狼”,如今已经成为CBA中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带领北京首钢篮球队获得了三次CBA总冠军,更成为一个真正的“北京小伙”——“我要在中国结束我的职业生涯,用我的‘说、学、逗、唱’表达对中国的爱。”

中华武术


2011年8月,中国武术代表团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主题为“和平、友谊、健康”的中国武术专场演出。这是中国武术首次走进联合国总部,联大会议厅还为迎接中国武术的光临破例搭建了临时舞台。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莎-罗丝·米吉罗、副秘书长赤坂清隆、武术演员李连杰以及各国常驻联合国外交官、联合国职员、各界友人等1600多人观看了演出。

竞技体育交流



2014年9月,中美滑水协会合作在中国广西举办中美艺术滑水明星对抗赛。



2015年11月2日,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和NBA中国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三方将合作举办“北京市中小学篮球冠军赛-Jr.NBA高中组”比赛,共有30支男子球队和18支女子球队参加今年的联赛。

中美体育研讨会



2014年7月,作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体育领域的机制化、长效化活动,第一届中美体育研讨会于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



科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