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育学园  ·  尿里有泡沫,是因为肾不好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妈妈,我要打死你!”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11-09 15:00

正文

周洲说


大家好,我是周洲。

周末出门吃饭,隔壁饭桌上一对母子正在“battle”。孩子看上去大概4、5岁的样子,不好好吃饭,妈妈说了他几句,结果孩子立马炸毛,满嘴叫嚣着: “我打死你,臭妈妈!”“把你扔到垃圾桶里!”

这几句话把妈妈气够呛,但大庭广众之下,也不好发火,于是拉着孩子急匆匆走掉了,估计回家“battle”还得升级。

其实,孩子突然开始说脏话这个现象,挺正常的。 我们可能最初并不能接受,这么一个萌萌的宝贝,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那种感觉是从震惊到愤怒再到无奈。因为我们会发现,越阻止孩子,孩子说得越欢。

或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们需要搞懂,孩子为什么会“口出狂言“?


01

宝宝说脏话的原因


孩子们的改变肯定是有原因的,无论是自身原因,还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家长们都应该多观察多了解,科学有效的找到应对办法。


模仿:

每个新生儿宝宝都是一张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学习模仿能力越来越强,如果家庭环境里有人总是“说脏话”,那么时间长了,宝宝也一定会模仿着说出来。


发泄: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对情绪的发泄从哭声开始,到有时候用肢体语言——动手打人,甚至说脏话。


当宝宝情绪失控的时候,他还没有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和发泄。 因此,他会出言不逊: “我讨厌你”“不要你管”“你是坏妈妈”“我不要你这个爸爸”“我要把你丢出去”……



当他们发现说这些能让对方生气时,他们的情绪反而能得到释放,于是他们会重复地做这样的事情。


吸引注意:

太小的宝宝说不雅的语言还是无意识的,没有目的性。 但当宝宝说完,家长不仅没有及时的纠正,反而是哄堂大笑, 那么,他就会把说不雅语言当成吸引他人关注目光的工具。


好奇心:

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其实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此时家长们切忌觉得新鲜有趣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让他觉得可以这样;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压抑:

我们会发现,平日在外面或幼儿园都很乖的宝宝,为什么在家里就会出言不逊,恶语相加呢?


这时候家长们该了解下,是不是在幼儿园生活的不愉快、不适应,在家里这种熟悉的环境一下放松了,没有压力了,所以导致孩子“张口就来”呢?



社会不良影响:

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家长们应多关注孩子周围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


02
如何制止孩子说脏话

第一招:冷静处理法

冷静处理法是指某一行为反复出现时,若这个行为得不到强化,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当家长发现孩子第一次在说脏话时,我们的反应肯定是震惊的,紧接着多数的家长都会和孩子们说,不许说脏话,说脏话的坏处等,可孩子们却觉得新鲜有趣,同时还能引起家长们的注意,所以不仅不会改正,反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这时候家长们会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样子,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

当孩子说脏话时,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说道理,假装没听见,对他不理不问。慢慢的,孩子觉得没趣自然就不说了。


第二招: 模仿疗法

模仿疗法 又称为示范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 改变 自身行为是相当有效的,家长可以编个小故事让孩子体会,或将故事变成现场模拟,家长和孩子各变成一个角色,深入角色体验会带来更直接的感受。

现在孩子们的课外读物、绘本种类非常多,家长们可以细心挑一些具有引导性的绘本给孩子讲,比如《菲菲生气了》等等。


绘本《菲菲生气了》

当然电子产品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吸引性,不过家长们最好提前看一遍或选成青少年模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