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和潮流几年一变,但每一代人有属于每一代人的机会。
人的一生,因时代机遇给你的机会会有3-4次左右,上学、选工作和行业、跳槽、创业与做生意、转行等等。
而正是这些选择,决定了你的方向,决定了你将来是什么样的人。
选择并不是无限的,也并不是臆想中的明天就能撞大运。
你不去思考它、把握它,它才不会理你呢。
本文作者周昶帆,前财经记者,现内容创业者,致力于分享个人成长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微信公众号北极光阅读 (id:kanbeijiguang),
领英洞察作家
。
一、要顺应时代的趋势
要避免老板分配给你不合适的任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给老板这样的机会。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的书《异类》前两年非常流行,它讲的是一个超出常人的“异类”要成功,在自身的天赋、努力之外,机遇和环境会怎样影响他,其中有些内容讲到时代的因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犹太人出身的法学院毕业生,去纽约曼哈顿那些顶级的律师事务所找工作,他们是找不到的。
即使再优秀,也会因出身原因而被拒绝。
给他们出路的只有去别的二三流律所打工,或者自己合伙创业,但都是接一些顶级律所不要的生意。
四五十年代主流商业社会对企业间的恶意并购非常反感。老牌律所不接这样的案子,就转给了那些“二三流”的犹太人律所。
但到了七十年代,这些老牌发现,再想进入这个领域,时机已经晚了。
因为经济全球化,海外的日本、欧洲企业参与竞争,新技术新消费趋势的出现,企业间的并购越来越频繁,美国主流商业社会对此看法改变了。
老头子们已经不属于新时代了,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过时了。
而那些犹太律所,则借此趋势爆发性成长,包揽了曼哈顿排名前三的位置。
二、要紧抓时代的变化
就像国内所说的“大风来了,猪也可能飞上天”,时代的机遇让那些犹太律师们登上了浪潮之巅。当然,他们本来就是优秀的人。
产业发展常常是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趋势袭来。一个新趋势来了,然后就变了天,延续几年,又变成了新的常态。接着,再来一波新趋势继续改变。
如果你抓住了变化的趋势,就抓住了时代赋予你的机会。
眼下,在互联网行业中,自媒体、直播等等,还有前一段时间下棋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产业内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出现新的趋势,它们已经渗透在我们身边了。
那些会写作的人转身一变,变成了自媒体人,做大了就成立公司团队化运营。
像网红咪蒙,去年的广告费用已经达到50万元一篇。而之前,她只是《南方都市报》的一名编辑,对文学有深入的研究。
直播则孵化出了很多大小网红,风口改变了一批普通主播的收入。
至于人工智能,将来你在淘宝上对话的就是一个机器人,它像人一样扮演客服角色。你即使去国外电商网站买东西也会很便利,因为人工智能完全能替代翻译。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路上测试了。
那将来是不是有大量人力会被替代掉?
其实未来已来,它只不过是没有平均分布在世界上。
三、有前瞻思维的重要性
企业家、生意人包括政治家、学者,可以说,这些精英们都会有前瞻性眼光,都强调视野的重要。
现在有一种论调,说是不要低质量的勤奋,其实强调的就是要抬头多看看天,多看看接下来的发展趋势,要为未来做准备,要让当下有危机意识。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又常做重复性工作,往往会习惯把一年经验用五年当做是成绩。其实他们在学习时间上是稀缺的,在深度思考上是稀缺的,等到变了天,就束手无策了。
因为,已经温水煮青蛙变懒了。
最近,中年危机话题不是热起来了吗?其实年轻人也是变得普遍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