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科创Pre独角兽(2024)以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为新起点,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为方向,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方向,结合独角兽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规律、特征,旨在系统跟踪和挖掘具备高成长潜力、高科技创新硬实力,有较大潜力跃升为独角兽的企业。
“赛迪科创Pre独角兽”是指估值尚未达到10亿美金,目前不属于独角兽且未上市,但具备高成长性,在3-5年内极有可能跃升为“独角兽”的创新型高成长企业。Pre独角兽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力量,对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引擎。
*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赛迪科创Pre独角兽(2024)企业具备高成长潜力、高科技创新硬实力两大突出特点。Pre独角兽正成为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力量。
区域分布:三大城市群聚集近九成,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硬实力领先全国
从区域分布看,赛迪科创Pre独角兽(2024)区域集聚明显,三大城市群集聚了近九成赛迪科创Pre独角兽企业,其中,长三角Pre独角兽企业增加迅速,入围62家企业,为三大城市群之首,科技创新硬实力全国领先;京津冀城市群入围13家企业,主要聚集在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入围12家企业。三大城市群入围企业合计占比87%,其中,江苏省入围企业数量居于榜首,入围23家企业;其次是浙江省18家、上海市16家、北京市13家、广东省12家。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在Pre独角兽孵化、培育上成效显著。
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龙头,具备强政策力度、强金融实力,强势吸引了全球资本集聚,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区域内其他城市也不断发力打造创新生态体系。从入围企业来看,上海已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其产业赛道方向独占鳌头,苏州紧追其后,在新能源和集成电路两个方向齐头并进,常州集聚创新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呈异军突起之势。
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全国领先,高校及科研院所全国居首,聚集了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具备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助于Pre独角兽企业孵化。
北京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领头羊,积极推动区域内科技创新及产业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培育,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并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衔接,带动京津冀城市群壮大产业体系。入围企业主营业务主要涵盖了航空航天、集成电路、自动驾驶等硬科技领域,反映出京津冀城市群在全力服务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上已有成效。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制造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不断发力构建科技创新新高地,凭借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政策支持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了创新型高成长企业高速发展,Pre独角兽企业培育成果丰硕
。深圳作为区域内科技创新领先者,聚集了大量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实力,从入围企业涵盖了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领域。紧随其后的广州、东莞等城市也不断发力打造创新生态,共同构建了一个以“广深港”与“广珠澳”为“双引擎”的科技创新走廊,合力推动区域内产业升级及高质量发展。
城市分布:“北上深”位列第一梯队,聚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