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信建投出的一份研报大火。
券商研报阅读门槛高,语言晦涩,
都是小范围内流行。
但这份名叫《2019年上海地区升学体系及升学政策研究》的报告没谈股市,
研究的是以幼升小为起点,如何一路打怪升级,提高进入985/211大学的概率。
说实话,我看完后腿都软了,本以为在大城市上车买房已经是一场步步为营且依赖运气的持久战。
可跟把子女送进大学比起来,买房这点儿难度算个屁啊!
从研报里挑几个重点和大家分享下,上海的情况能代表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很有参考意义。
最容易考进985/211的几个省是天津、上海、北京、青海、西藏。
这些地方100个学生里至少有10人能进211大学。
上图是按照985录取率排名的,第一居然是天津。
难怪这么多家长前赴后继地搞天津户口买学区房,都是为了下一代。
但总体来说,天津的生源还是本地为主,外地优秀生源不多,这也是它容易的原因。
不像北京,能在北京念书的外地子女,其父母都是高考最大的受益者,太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竞争相当激烈。
在上海的孩子想有个大学念,不难,2018年的上海本科录取率是82%。
但想挤进985/211还要花费些力气—
只要能进知名高中,那么考进名牌大学的概率会极大提升。
像「清北复交」这种顶级院校会为上海专门设置高考招生计划,比如北大的「博雅计划」、清华的「领军计划」,以及复旦、交大的「综合评价」。
问题来了,好高中垄断且稀缺。
上海最好的高中有4所,号称「四大天王」。
2018年全上海通过招生计划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中,有66%来自这四所学校。
逊色一些的,还有号称「八大金刚」的8所高中。
然而只有2%的初中生能进入四大天王,3.6%的学生能进八大金刚,合计不到6%。
能否通过中考进这几所学校就变得格外重要。
所以竞争便从高考前置到了中考,以及能否进入好初中。
上海初中分为
公办
和
民办
。
公办初中的特点是便宜,重点班招生不透明,只在本区招生,就近入学,生源没法保证;
民办初中的竞争力要远高于公办,加上招收范围更大一些,吸引了很多优秀学生,竞争压力大,学费也高。
要想进入好初中,要求孩子的综合素质,那么优质的小学教育变得不可或缺,
竞争再次前置到了如何进入好小学。
此时
学区房
派上用场了,只要有学区房,就可以直接进入对口的公办小学。
如果没办法,就要去参加民办小学的面试,但有可能被刷掉。同时,民办小学虽然全市招生,但对本
区户口
会有倾斜。
完整路径是这样的:
到了家长那里,「教育资源丰富区的户口」和「对口优质公办小学的学区房」就变成了争抢资源。
其实家长们拼的就是概率:
通过学区房/去户口,增加进入优质小学的概率。
通过优质小学提高进入优质初中的概率,从而跨过最残酷的中考独木桥。
进入了知名高中,半只脚就迈进大学校园了,孩子再努努力,补补课,博下9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