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起小鲜肉都要痛心一番阳刚不在,人心不古,但和大多数人想的恰恰相反,其实我国古代传统文人对男性的审美取向就是如此。
什么宋玉、韩子高啦,什么独孤信啦。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男性美好形象的刻画,就是白净+纤细+低侵略性。为此世说新语要专门设立“容止”一章来记录名士们的颜值。
《魏略》里面说曹植每天出门或者迎客前都要先洗澡再擦粉,他哥曹丕则沉迷香水,到了曹叡连皮肤谁更白都要和臣下比一比。说起来今天的中国男人比起过去已经糙了不少。
最近在放那个什么延禧攻略,有人批评说宫廷剧里都是小白脸,其实过去人还真是这种审美,你看古代才子佳人的戏曲也基本是这个调调。连清朝的皇帝都多偏清隽,比如你看乾隆:
再来一个被加了今天流行发型的光绪,好像也没有啥违和感是不是:
所谓面如冠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知识分子眼中最佳的气质,也是最吸引女性的气质。南北朝的潘安驾车出门走一遭,街上的少女和少妇便纷纷将水果往他车里丢,这种景象和今天蹲在虹桥机场守候爱豆的妹子不是一样一样的?
其实不仅是在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整个东亚,包括日本,韩国和越南,对于“美男”的审美标准也都差不多。
日本古代的几大美男,平敦盛漂亮到日本人直接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种兰花、森蘭丸的记载更是其美若处女。那些肌肉发达的武夫往往只是作为政治力量的武器来呈现的,从来就不是东亚地区的审美偏好。
即便是武夫,军人,也要尽量往清秀上靠,样貌才算上品。比如马超前面要冠个“锦”字,叫
锦马超
,加上绑定白盔白甲,听上去立刻和那些黑面赤膊的大汉们拉开了层次。
比如织田手下的竹中半兵卫虽然武功了得,但为人所道的称号是“
美浓的麒麟儿
”。更巧的是,这两个人在史书上出场都只有17岁,可见在东亚光帅还不行,还必须年轻。
而历史上那些所谓“儒将”,无非就是长了书生脸的杀人狂。无论是中国武侠还是日本漫画,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武功最厉害的往往都是面目白净的男人:
那你可能要好奇了,这种偏好是怎么来的?
我估摸着这和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用文官晋升系统取代了贵族制度有关。因为贵族制度被严重削弱,只要你学问渊博,足智多谋,完全可以只凭一支笔晋升社会上层,而这类人自然会引导社会更推崇清秀俊朗的男性外表。
这种对颜值的挑剔更是上层阶级中公开的评价体系——很多皇帝对文臣的长相都有很挑剔的要求。比如雍正不仅看脸,还要仔细端瞧眼神、身材。金庸的老祖宗查嗣庭,就因为长的不行一直被雍正所厌恶而无法晋升。
西方却没有这样一套读书人上升的阶梯,因为有贵族阶层长期垄断了中国文官阶层的权力,所以底层要往上爬只能靠军事战功。
而这种宽肩壮汉的形象可以很好的凸显暴力,这种凭借战功侵略而获得社会等级晋升的历史让西方人对于男性审美和我们有本质的不同
。
-01-
东亚男人的“秀气”程度是与经济发展一致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东亚在过去200年里被西方全面碾压,在所有对西方军事失败的国家都能看到审美白人化的现象。
但随着二战后东亚,尤其是韩日的经济开始起飞,传统审美开始被重拾起来,如果你注意各个年代男明星的风格,会发现很明显的Shifting。
比较早期的韩国男性明星,像50年代的宋在浩,李顺载,60年代的李文秀,金勇健,放在今天可能就是一个大叔,很难火起来;
一直到80年代,崔民秀,宋康昊,崔岷植这些今天大家听过名字的韩国男演员还都是糙汉子风格;
到90年代,情况发生了一些转变,张东健,李秉宪,苏志燮,权相佑,安在旭这些人冒了出来,和过去的韩星比起来,似乎就没那么阳刚了;而这段时间恰好是韩国经济起飞的阶段,你说巧不巧?
等到2000年一过,突然之间变成了鲜肉的天下,什么元彬,玄彬,赵寅成,李准基,宋仲基,张根硕,到后来的李敏镐,金秀贤,李钟硕。。。所谓的韩流来袭,我看就是儒家传统审美的大复兴。
日本也差不多。
70年代最火的真田广之、野口补郎、高仓健这几位都是十足的硬汉造型,和你在美国西部片里看到的那些人其实属于一个类型,人狠话不多,受了伤一定自己扛;
然后到了90年代前期日本泡沫经济兴起,突然审美就不跟着美国人走了。木村拓哉 ,福山雅治,竹野内丰,反町隆史,明显要比老一辈电影人秀气的多。
不过到这时日本人对美男的审美还保留了一些棱角,至少从气质上,“桀骜”、“反叛”依然是被推崇的:
但到了2000年以后,什么岚arashi ,以赤西仁、龟梨和也、山下智久,妻夫木聪,一直到今天,日本的花美男身上的昭和气息完全脱落,大行其道的是乖弟弟类型;
现在中国的富裕程度,差不多也该到走这个阶段了。我们所看见的审美的转变,品味的“变异”其实是历史的回归和必然。
-02-
小鲜肉是历史进程必然迎来的产物
虽然小鲜肉明星现在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就是时代、市场和历史进程决定了所必然要出现的产物。可能也只有生活稳定,安居立业,承平日久的地方会出现这样的审美变化。某种意义上这是好事。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叫做《进化心理学—从猿到人的心灵演化之路》,作者Robin Dunbar,英国利物浦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在战乱时期,女人会更偏爱肌肉男。
因为颜值在战乱期间并不能解决安全这个最基本的需求,有能力获取食物并且有暴力能力来保护食物的男性才是有进化优势的。
只有等到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既没有战争暴力之忧,又物质极大充沛时,女性才会倾向于喜欢清秀的男性。这类男性容易给女性造成充满爱心、关怀与可靠的感觉,这也许是在人类进化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必然结果。
气质柔和的男性显然要比孔武有力的男性更加不具有攻击性,也更容易接近。温文尔雅、柔顺谨慎的性格不仅在银幕上大受欢迎,而且在生活中给人感觉更细心、更安全。
所以,我们今天的审美走到这一步,是全体年轻女性的大数选择,当经济与安全并不依附于男性的时候,她们往往并不需要一个一身腱子肉的男性伴侣。
不信你可以拿着健美比赛里那种打了类固醇的怪物的照片去问问身边的女生怎么看,大部分女生会告诉你这些男的看上去“好暴力”、“很恐怖”。
-03-
所以,也许我们可以对“
小鲜肉
”更宽容一些?
对于那些沉迷鲜肉的女孩子来说,其实不应该有什么苛责。据我观察,她们中的很多人无非是把很多自己实现不了的东西寄托在年轻的美男子身上,小鲜肉就是他们理想中的自己。
所谓爱豆,就是在在平行宇宙另一端中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载体。
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人们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付费。更何况,鲜肉明星们表面上看起来个个光鲜亮丽,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为保鲜付出的努力呢?
不像女星可以涂脂抹粉,多数男小生只能是靠皮肤硬扛,
二十出头的年纪,肌肤新陈代谢速度快,汗腺、皮脂腺分泌旺盛,常常备受痘痘、过敏、毛孔粗大等面子问题困扰。
为克服这些男生容易遇到的问题,飞利浦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