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词,最早出自
《诗经》
, 先来读一下: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
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
相遇,與子偕臧。
毛詩序:「《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焉。」
《诗经‧唐风‧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
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
邂逅
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毛詩序:「《綢繆》,刺晉亂也。國亂則婚姻不得其時焉。」
东岛解字
所有的字典里边, 邂和逅基本上都是同样的解释:相遇。 而这两个字的典型用法也只有一个:
邂逅
,意思是不期而遇,偶然相遇。
连《说文》和《康熙字典》都是这样说的。岛主对于这样的解释很不满意。理由是周语的语素就是字!单个的字!两个以上的字在一起,必然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
古人作字的原理是六书,字义的答案就在字里面,来看看这两个字的写法:
这两个字都有个走车旁,行话叫从辵,就是说它们都同走路有关。逅,有时侯也写作遘。实际上,邂逅写成邂遘才更标准。
解的意思是分开, 冓的意思是相交。邂为走分开,逅/遘为走相遇。则邂逅当为走失后又路遇, 即重逢的意思!(不期而遇沾边,但跑偏啦)
岛读《诗经》
回过头来再来读《诗经》,味道就不一样了。《野有蔓草》表达的是同美人分开再重逢或是盼望重逢,然后就再也不愿意分开的愿望。所以先是零露,继而一人,都有孤单的意思, 所以对重逢就有了强烈的渴望。
《綢繆》表达的也是同良人分开再重逢或是盼望重逢了,良人一般指夫君,既已夫妻,哪里有夫妻偶然巧遇在自家庭院中的逻辑?当然是夫妻团圆即重逢的逻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