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往不利
投资,相时而动,方能无往不利,讨论房产,股票基金,互联网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90后女星,官宣怀孕!一个月前刚刚领证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为什么有些书宁可不读也不可随便读? ·  2 天前  
杭州交通918  ·  大S骨灰已运回中国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3 天前  
杭州日报  ·  休2上4休1!明天上班别忘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往不利

盐与铁之歌

无往不利  · 公众号  ·  · 2024-12-27 19:48

正文

题图由我厂AI生成

盐与铁之歌

一、辣的起源

即使算上今天,2024年也就剩下 5天 了。

2024年,你们过得怎么样?

据说,圣诞平安夜的电影票房很糟糕,只有 3800万 ,疫情之前,那都是上亿的票房。

以前的票房,是这样的,帅呆酷毙,有请我们的御用模特:

之前,某人找人做了一张海报,估计拿PS做的,那个做的太丑了。

你看我们AI做的写真,一键就能做这么好,健康的肤色,俊朗的线条,坚定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连皮肤的质感都融为一体,多么帅气。

AI的问题,是把某人搞的太帅了,其实他眼神很不好。

我们几个星期就 上了十几款AI应用,需求各不相同,这哪里是套壳能做到的?

最近,中国深度求索公司的deepseek V3发布,震动了国内国外整个AI圈,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深度求索只用了约 600万美金 ,不到国外大模型十分之一的算力成本,就训练出第一梯队的大模型。

这个明明是靠智慧取胜的例子,怎么能说中国没AI,靠傻大黑粗取胜呢?

这是什么眼神?

难怪这货越来越衰,就跟现在的圣诞平安夜票房一样,已经变成这样了:

winter is coming。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我知道,很多人从2024年初就开始守望,到了2024年的年底,你们的守望还没有结束。

但是大家都不用着急,只要你熟悉历史,就知道这种局面是非常罕见的。

上次在知乎看到一个帖子,讲辣的起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我在我朋友圈也转了。

知乎的历史板块,还是有一些见解的。

为什么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这几个省比较喜欢吃辣呢?

有人说去湿气,这个是不对的。

辣椒这个作物,其实起源于美洲,是通过海上传到中国的,先到达的是广东,最开始只是作为观赏植物。

广东的湿气也很重,但是广东怎么不爱吃辣呢?

那个帖子就说,真正的原因发生在清代。

在清代,湖南、湖北、江西、贵州这四个省的盐,是由江苏两淮的盐业来供应的。

其实四川也是产盐大省,离这四个省最近,由四川供应这四个省是最合适不过的。

为什么舍近求远呢?

因为清代,四川的私盐贩子非常多,很难管,清廷就严控四川盐输出。

而两淮的盐,比较好管理,盐税在巅峰期每年高达 700万 两白银,接近明朝两年的财政收入。

清廷就乐于扩大两淮盐的销路,这四个省就由两淮供应,靠水路来运输。

但是江苏在长江下游,两淮到这四个省,长江的漕运基本都是逆水,所以成本非常高。

这样就导致这四个省的盐非常贵,只能用辣椒作为部分替代品,补充电解质。

贵州,由于最远,经济最不发达,盐反而最贵,吃辣就更为严重。

清廷为了财政收入,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四川非常特殊,四川的盐,并不是由两淮供应的。

四川本身就是产盐大省,而且经济发达,所以四川的盐并不是很贵。

四川吃辣的风气,其实历史并不久远,大概就是 40多 年之前才流行的。

这个风气是从贵州等其它省传过来的。

就像喝白酒的风气一样,历史并不久远。

老的四川人应该还记得,那个时候的菜,真不是那么辣。

习俗的改变,其实是非常非常难的,而且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人的火锅叫冒菜,一群人的冒菜叫火锅。

一个人的习惯叫习惯,一群人的习惯才叫习俗。

一个人的习惯都很难改变,何况那么多人?

这个用行政命令都做不到的。

但是一个口味的大面积的变化,居然源头是一个长期财政政策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个还是让人太震惊了。

二、盐铁专卖

盐的专卖,在中国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你想象不到,是2016年发文,2017年1月1号正式废止。

说到盐,这个还是和“大”有关。

西方很多国家,只有一个头,比如说法国,巴黎就是头。

一般来说,你攻破他的首都,他就投降了。

罗马倒是有两个头,罗马和拜占庭,双头鹰,存续的时间比较长。

但是罗马倒下,再也没有复兴。

中国的特点,就是大。

中国可不止一个头,有很多个头。

五胡十六国,光是凉州,就有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看得人凉凉。

五代十国,你不算五代,都有十国,有些名字你都没听过,比如南平。

中国哪怕首都被攻破,后面也有机会复兴。

这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我们上一篇文章写过,大有大的难处。

你这么大,那么维持整个国家运转的成本就高。

尤其历史上有些皇帝,有多动症,喜欢折腾,这些靠普通的财政收入解决不了问题。

干什么事情,都需要钱。

最好是每个人都交一点,但是不用交太多。

这个模式就是很多人想象的, 14亿人 ,每人给你 1块 钱,你就有 14亿 了。

但是这个操作很难,你哪里去找这么多人收钱?

你要是增加田赋,豪强要和你死磕,你位置都坐不稳。

最先想到办法的人是管仲,“官山海”,就是从山和海里面找收入。

想到盐的这个人,真是一个天才。

因为每个人都要吃盐,但是量并不是太多,所以控制盐,就相当于找每个人都收了盐税,你还不容易察觉。

这就是所谓的“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

有了这样充沛的财力,这才成就了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业。

你不要指望皇帝不收税,能做到这样,已经可以算上明君了。

昏君,他也想多收税,但是他乱来,没有章法,搞得天怒人怨。

汉武帝这货,一半是明君,一半是魔鬼,就是他把盐铁专卖发扬光大。

他就发现钢铁商和盐商都非常有钱,是巨富,肥得流油,就把这些产业收归国有。

北击匈奴,南并闽粤,这钱很多都是从这里来的。

但是什么算缗告缗,就是妥妥的竭泽而渔的昏君行为了。

唐朝开国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比较富的,就没太管这个盐的收入。

安史之乱之后,朝廷没有钱,就把盐作为重点,又捡起来了。

要是没有一定的财政收入,唐朝就不会苟延残喘那么多年。

盐铁这种东西,即使不再专卖,也会用别的东西来替代。

比如说土地,烟草, 都不会便宜卖给你的

晚清,其实早就不行了,能延续那么多年没倒,就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收入,海关的收入。

但是没有东西可以替代之前,把盐的收入搞崩,这个真是闻所未闻。

三、盐枭风云

你要发财,你要想想,你发财的逻辑是什么?

肯定不是说很常规的方式。

垄断分为两种,一种叫行政垄断,一种叫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你不用关心它的。

因为一旦它价格高一些,露出一点缝隙,就有人钻进去了。

所以,自然垄断,他还是要很关心质量和价格的。

行政垄断不一样,价格高,你也得买,再加上有很多贪官污吏在里面捞油水,价格就是高。

但是有行政垄断,就有人靠这个赚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