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记者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月饼类保健食品属虚假宣传,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北京市局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
针对目前一些微商、店商以微信朋友圈、购物网站为平台打着“私厨”“秘制”名义售卖所谓无添加、纯手工月饼等现象,北京市局提醒消费者,其使用的原辅材料、添加剂等无从查验,有的也无生产地址,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更无食品生产加工资质,其利用互联网销售的月饼难以追溯来源,安全风险较大,切勿购买此类月饼食用。
目前,北京市共有102家获批月饼生产企业,其中53家在产。自2017年开始,北京市以月饼食品为开端,试点实施“节令食品日报制度”,自月饼生产之日起,生产企业每天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月饼产量、销量、销售去向、退货量、销毁量等信息。该项制度首先在通州区试点。
北京市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纪晔表示:“我们还采取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的飞行检查模式,在生产环节,对月饼的原料控制与追溯、生产过程控制、车间卫生清洁条件、出厂检验、产品销售等进行全面检查;在流通环节,对月饼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落实情况、月饼的贮存环境等进行重点检查。”
节后,北京市食药监管部门将继续检查月饼处置情况,通过核实记录、追踪流向、抽查销毁情况等,避免过期月饼馅料再次利用。
记者获悉,北京市局前期共抽检209个月饼样本,其中市级抽检135个、区级抽检74个,抽样范围覆盖了全市主要的月饼生产经营企业,抽检合格率为100%。此外,按照国家总局安排国抽转移地方任务要求,北京市局抽检30个月饼样本,抽检合格率也为100%。
(中国医药报记者 王晓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