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基石e洞察
这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微信自媒体,管理专家彭剑锋、包政、吴春波、陈春花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我们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我们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师范大学,迎来新校长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哈尔滨工程大学诚邀全球英才加盟!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郑州商学院2025年教师招聘公告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基石e洞察

任正非治理华为,手里总有两样利器

华夏基石e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5-20 06:20

正文

  • 文 / 吴春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大师塾首席导师,华为公司顾问,《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在任正非的近期讲话中多次出现一个众人陌生的词: 黄大年茶思屋
如在其最新讲话中,就提出:
“我们办‘黄大年茶思屋’的宗旨,就是希望大家就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胡说八道’,只要不涉及社会科学问题。每个科学家、专家来华为,就讲你们最擅长那一点,哪怕华为公司所有人听不懂也不要紧,因为它留在人的心中,敲开他的脑瓜,他就不封闭了。”
“‘黄大年茶思屋’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做好内外沟通,将来可以打通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联接。”
2021年4月9日华为内网上刊载了《任总在俄罗斯研究院的讲话》,其中提到:“ 打造一个开放的组织,通过‘茶思屋模式’,建立世界级、纯学术性的学术交流平台,粘结和吸引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区的全球人才,牵引公司前进 。”
“黄大年茶思屋看上去装修豪华,咖啡免费喝,其实不是浪费,收益很大。不仅对公司发展有所指引,对当代青年也起到‘贵人指点’、‘高僧开光’的作用。 我们要利用‘茶思屋模式’吸引人才回国,尤其在美国的人才。
“茶思屋在当地的城市环境是最好的,将会成为其人生一段美好的回忆和记忆。”
“茶思屋是有和无的质的区别,咖啡厅的大和小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把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区的人才都粘结起来。”
“如果有今天的茶思屋,能培养多少优秀人才出来!我们希望,黄大年茶思屋在十年以后能接过俄罗斯的火炬,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的能力提上去、人才培养起来,希望将来在中国诞生很多好思想,成为许多理论的发源地。”
2021年8月2日在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与部分科学家、专家、实习生的讲话中,任总提出:“借助外脑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我们已经在做的:加强对大学中青年教授、博士的支持,合作兴办博士后工作站,邀请海内外科学家参加我们的攻关工作,打造‘黄大年茶思屋’前沿思想沟通平台……,我们还要扩宽思路,探索更多更广阔与外脑的连接方式。”
在2022年6月份的《20分钟》员工与高管分享中,任总对分享者提出的一个观点大为赞赏:
“你的分享非常好。‘ 茶思屋的咖啡是火花和汗水调制出来的 。’这是一句精彩语录,可以推广、传承下去。‘汗水’相当于咖啡中的自来水,用‘汗水’调、‘火花’烧,才能调成黄大年茶思屋的咖啡。”
在任总一手打造的咖啡屋里,喝着以火花和汗水调制的咖啡,已经成为华为人的生活方式。正是上述的这位分享者,被称为喝咖啡“千杯不醉”,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总共喝过1000杯咖啡,也获取20项专利,联合产品线完成20余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让。
以奋斗的汗水和思想的火花调制出来的黄大年茶思屋咖啡,是华为独有的,其味道也是独特的
在与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座谈时,任总提出:
“现在‘黄大年茶思屋’其实起到很大的激活作用,很多员工自己做了很多东西,在公司里不知道与谁交流,就在‘黄大年茶思屋’平台上找到很多朋友,一起交流,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
“华为战略不能由少数人来决定,不能由少数人来设计未来,也不因少数人的批判而改变方向。而应该是由几千、几万名专家的对撞,来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走向未来的路径。我们现在有6000多名首席专家、科学家,加上十几万工程师,包括外部的科学家、专家也允许进来交流。我的期望就是打开边界,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互相借鉴。”
“我们有了‘稼先社区’(稼先社区是为华为专家委员会提供的公司内部的技术交流平台,以‘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命名,其目的是为打破部门墙,打开边界,畅所欲言,胡说四道,对公司的产品与技术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方案——笔者注)、‘黄大年茶思屋’这些网络平台以后,海外专家的参与度应该会越来越高。我们团结起来,几个臭皮匠不就顶一个诸葛亮了吗?”
“我们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不在咖啡,而是通过跨界交流来产生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咖啡厅是有聚集效应的,法国著名的花神咖啡厅不是很豪华,但曾吸引了大批作家、文学家去扎堆,一边喝咖啡,一边交流思想,一个想法冒出来,周围的人就得到学习和吸收。这就是思想的‘罗马广场’,今天多少政治制度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罗马。苏格拉底自己没有什么著作,就是到处与人喝咖啡,他的思想被别人记录下来并传播。我们也要学会这种方法,坚持开放、自由地交流思想, 把喝咖啡产生的灵光贴到‘黄大年茶思屋’交流平台上,也许你的火花就点燃了别人的柴火堆 。”
2020年3月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任总谈到他的退休生活:
“年轻人要轻装前进,不需要谁记着我,我最大的理想是上街喝咖啡,谁也不认识我。这次疫情期间,我逛了深圳许多公园,反正没有人;我也去喝咖啡了,逛了空空商场。感受到深圳很美好,但是过去我没有享受到,因为网红,一出去就被围观,拍了照片还拿去上网。 以后我老了,满脸皱纹,戴着帽子、杵个拐杖出去喝咖啡,没人认出来,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重新看看美丽的祖国 。”
任总想开的咖啡店真地开业了,不是在任总退休之后,是在2021年。
从有限的资料可以看出,任总的咖啡店大致概貌是:
1. 咖啡店名称:黄大年茶思屋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曾任 吉林大学 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和 英国利兹大学 ;1975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底,出任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8年3月1日,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黄大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当年黄大年回国后就开辟出来一间“茶思屋”,供师生平时休息、交流所用。这是黄大年专为学生开辟的“造梦空间”。这里原本是杂物间,简单装修一下,几组沙发,两套茶具,一个吧台,就是一处休闲的所在。学习累了,心情差了,大脑一时“短路”了,都可以到这里来喝喝下午茶,许多“脑洞”也许就轻松打开了。黄大年打造这间“茶思屋”,一定是受到剑桥大学到处都是咖啡屋、酒吧的启发。据说,科学家詹姆斯·沃森上世纪50年代就在其中一家酒吧里边喝啤酒边聊天,构思出DNA双螺旋结构,因此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如任总所言:“重庆大学建的黄大庆茶思屋,是因为有个教授很厉害,先建一个茶思屋,慢慢地就会带动周边起来。当年西南联大的一个破房子里,几个教授去花几毛钱就能吃一顿饭,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绩的优秀人才。”
任总是以“茶思屋”之名开的咖啡店。
2. 咖啡店经营模式:全球连锁
在海外可能以当地的科学家或英雄人物来命名。
“‘茶思屋模式’要推广到俄罗斯、中东欧去,比如在俄罗斯可以叫‘罗蒙诺洛夫咖啡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国 百科全书 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 哲学家 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 质量守恒定律 ’( 物质不灭定律 )的雏形---笔者注)。”
“全球的各个咖啡厅都可以加盟进来,比如,海外咖啡厅看到好的文章,直接下载后就贴到茶思屋的平台上,让国内的大学教授读到最新的科技国际论文”。
3. 咖啡店经营宗旨:一杯咖啡主义
一杯咖啡主义,吸取宇宙正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4. 咖啡店经营目的:粘结人才
“茶思屋是有和无的质的区别,咖啡厅的大和小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把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区的人才都粘结起来。” 加强与国内顶尖高校的学术探索、研究合作、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
5. 咖啡店经营方式:免费
“黄大年茶思屋”看上去装修豪华,咖啡免费喝,其实不是浪费,收益很大。
6. 咖啡店经营产品
虽称“茶思屋”,但经营产品不以茶为主,而是咖啡。
7. 咖啡店选址
TOP高校和科研院所。
8. 咖啡店运营主体:慧通公司
为保证主航道聚焦作战,慧通公司将负责对高校黄大年茶思屋进行整体运营管理,保障整体服务水平和品质。
9. 咖啡店服务标准
领先行业标准。由慧通公司制定统一的服务、产品和氛围装饰标准,标准需高于园区内咖啡厅现有标准,贴近公司VIP服务的出品标准;黄大年茶思屋项目定位于筑巢引凤,装修标准要高于周边社会咖啡厅,要能成为高校附近的一道风景线,有吸引力,能吸引海外的教授专家。
10. 咖啡屋营运状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