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商在线
浙报集团旗下创新媒体,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我在金匠找到了自己!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刚刚开幕,免费开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商在线

9亿人都在用,阿里这季财报表现如何?

电商在线  · 公众号  ·  · 2021-02-02 23:18

正文

文|斯问


15秒快读:


1


单季增加了2200万年活跃消费者,淘宝直播年GMV超4000亿元。淘宝改版增加内容化和体验感,有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2


阿里云业务首次实现经调整EBITA转正 ,菜鸟网络实现正经营现金流,履带战略初显成效;

3

SPRING

高鑫零售从这个季度开始财务并表,新零售和云两项业务,将成为阿里未来5年新的增长引擎。


2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注:阿里巴巴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结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这个季度,阿里营收2210.8亿元,同比增长37%;从盈利能力来看,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592.07亿元,同比增长27%。


财务数据的几个关键指标,都超出了市场预期,但天猫实物GMV(平台交易额)增速有所回落,当越来越多的挑战者对其发起冲击,从京东、拼多多,到抖音快手,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各个领域都面临挑战。淘系电商的增长动能是否还能保持,在接下去几个季度有待观察。


要完整观察一家企业,需要多维度视角去看。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财报后的电话会重点提及了“社会责任”这个词。创造就业,服务中小企业,生产端的改造,要跟业务一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阿里过去会这样,未来也会这样。”


通过财报的不同侧面,我们看看刚刚过去的这个季度,阿里巴巴分别做了什么,以及表现如何。


电商业务不再单打


阿里财报将整体业务分成了四大业务版块: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娱乐以及创新等其他业务。


营收比重上,淘宝/天猫在内的「核心电商」继续扮演着引擎的角色。


「核心电商」是一个大的商业范畴,包括2C的线上/线下零售、2B的批发、O2O、物流等。翻看财报中阿里近几年的营收情况会发现,核心电商占总营收的比重都超过了80%,贡献了大部分的经营利润,尤其是其中的淘系电商(淘宝/天猫/聚划算等)。



这个季度,传统的两项营收支柱:客户管理即广告营收(Costomer management)与佣金营收(Commission)合并后,在总营收的占比为46%。


1688、阿里国际站等2B业务,都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菜鸟网络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正经营现金流。这几项主力收入,支撑起了阿里稳定增长的动力。


不过新零售业务(核心电商分类下的“其他”收入),增速已经超过淘宝/天猫了。


判断一个业务的成长性,离不开这些因素: 1、增速;2、重要性。


阿里的新零售业务收入,包括高鑫零售、天猫超市、盒马、天猫进口直营、考拉等自营业务。这部分收入为517.6亿,同比增长101%, 占总收入的23%,成了这段时期的增速担当。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阿里CFO武卫表示,即使去掉这个季度并表的高鑫零售部分,新零售业务同样增长了40%,总营收增速也有27%。


阿里早已不是一家电商公司,通过自营、收购、合并的方式,搭建起新的业务线。控股的高鑫零售这个季度开始财务并表,稍早前,大润发换帅,阿里林小海接任CEO,有望解决大润发超市与集团其他业务打通融合的障碍,进一步加强和天猫超市以及淘鲜达的协同。



1月31日,高鑫零售刚刚公布了2020年业绩。去年开出24家小润发,其中20家在南通市,4家在泰州市。「电商在线」曾在报道 《大润发加速“变小”,下沉版盒马有什么想象力?》 中观察到,无论是大润发、盒马还是永辉,中国零售卖场都开起了中小型超市,500平方米左右小业态挺进社区,下沉市场,触达更多的人群。


截至12月,盒马共开了246家门店。升级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饿了么,日均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了近30%,从送吃的到送水果蔬菜、日用品,不断增加着品类。


同城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生鲜电商构成了我们的“身边经济”,是比网购还要大的市场, 阿里从2015年就开始培育新零售生态,投入巨大,最近的一些列布局,不难看出是从过去被动及防守的策略,到进入主动进攻发展。一旦打通彼此间的业务壁垒,增加效率,占领这块高频市场,将为阿里抵御来自不同方向的炮火(京东、拼多多、美团最近都在发力社区团购)。


问题解决的了吗


用户增长,是资本市场对电商平台最关心的指标之一。


截至12月31日,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年活跃消费者AAC达到7.79亿。这个季度,年活跃消费者环比净增2200万,为近8个季度来的最好表现。


自2019年初以来,下沉市场就成了阿里用户增长的重要来源,几乎每个季度都贡献了60%至70%的增长。淘宝特价版的表现被单独拎出来,上线不到一年,已经取得了上亿MAU(移动月活数)。


淘宝主打丰富,天猫为品牌主阵地,淘宝特价版主攻工厂货上行。可以看出阿里针对不同的客户人群,进行分类管理,推出多元的商品供给,满足不同的用户。


不过在用户总量上,京东年活跃购买用户数4.41亿,拼多多年活跃买家7.31亿,都在追赶阿里。


在手机月活用户MAU这个指标上,12月底MAU为9.02亿,单季增加2100万。能在9亿月活的槛上完成临门一脚,这个数值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现有的9.4亿网民,当增长不再是唯一目标时,接下来的发力点将聚焦于用户的使用时长、消费深度上。


「电商在线」采访过的一些商家,最近都在尝试内容化,学习怎么拍视频。


今天的电商,变化巨大,特别是在流量侧。上游的流量也许是内容平台,也许即时通讯工具,也许是社区平台,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态锁定了用户。于是今天的电商有了新的课题——如何从抖音、快手、微信、微博、B站这些上游的这些流量池中,引入用户,在自己选择的平台中成交。


张勇认为,互联网用户产品增多,商家多平台经营成为常态。 淘系平台的差异化价值,是能够提供成套的 经营工具,而不是一 种解决方案。


过去一段时间,淘系平台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断改版升级,增加商品信息流,新增内容中心「逛逛」。


一个新入口会产生多大价值?你看看直播就知道了,淘宝直播、快手、抖音都是千亿GMV,快手和抖音直接晋级成了电商公司。


这个季度,淘宝首页推荐带来的页面访问量同比增长了90%。淘宝直播年GMV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



淘宝正变得富媒体化,从最初的购物场,逐渐生长成一个看中内容的新场。从这个角度看,淘宝推出「逛逛」与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提出的「视频号」,都是意在加速App体内的流量循环。


每一项举措目标不一定能开拓新用户,但可以留住已有用户并促进消费。用户在平台上待的时间长了,就能实现逛/买-吸引商家来开店-推新品/新品牌-多元需求得到满足-更多用户来平台逛/买,形成飞轮效应。


在最近的商家春节团拜会上,天猫发布了今年新的策略。「电商在线」在 《天猫新策略》 中梳理了三个关键点:


•提升消费者体验;

•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产品(旗舰店、数据产品),提升全域运营效率;

•推新品、新品牌、新品类。


不支持“二选一”,简化营销玩法,让商品价格更直接,物流体验更加确定性,提升体验成头等大事,淘系电商想要变得“简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