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之江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之江

湖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建良:持续擦亮“学在湖州”品牌 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之江  · 公众号  ·  · 2025-03-24 11: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的召开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路径。新时代新起点,湖州将如何紧扣会议精神,奋力推动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湖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良。


记者: 湖州将如何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部署全市教育工作?


陈建良: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是在浙江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冲锋号。湖州将把此次会议精神作为谋划下一步工作的重要遵循、变革打法的重要考量和贯彻落实的重要靶心,紧扣建设“教育共富的浙江窗口、教育强国的湖州样本”总目标,以做大增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统筹推进治理体系、育人模式和保障机制三方面改革,持续擦亮“学在湖州”品牌,为教育强省建设多作贡献。



记者: 湖州将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激活教育现代化治理的新效能,为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陈建良: 我们将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一招”,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党建引领善治。我们将持续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创新“2+N+X”模式,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教育现代化的治理效能。以项目化推进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做好可视可感的“党建+”文章,打造党管教育的湖州经验和示范样本。二是全链协同共治。加快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拓展育人空间和阵地,推动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同频共振。打造“家校协同、校警联动、部门协作”的大安全工作格局,持续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体系。三是数字牵引智治。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建成“学在湖州”一站式全域共享服务平台。深度应用“湖教智评”系统,培育选树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形式开展数字创作、计算思维、创新实践等学生实践,建立完善“一体贯通、梯度培养、多元输出”的数字素养培养机制。



记者: 教育强省建设要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湖州将如何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开辟育人新境界?


陈建良: 我们将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成长赛道。一是聚焦“五育”融合。用好用足“两山”理念诞生地资源优势,建实建优“绿水青山·湖思政”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品牌矩阵,建强思政课教师、德育工作者两支队伍,打造一批思政“金课”。以体育为牵引加快素养融合,让学生“背后有汗,眼里有光”,推动“乐器进课堂、班班有合唱”,建设一批生态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和实践基地,培养更多“身体棒、能力强、素质好”的湖州学子。二是聚焦产教融合。实施中职教育“双优”建设工程,以“专业群+产业链”精准化组建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一所中职对应一个产业服务一片区域”。科学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推动中高职专业联动设置,深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县域产业学院建设,深化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城市品质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三是聚焦纵向贯通。探索湖州特色的幼小衔接模式,以“安吉游戏”为特色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国际影响力。以系统观念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长周期培养机制,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提质扩面。深度接轨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高效导入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扩大普高学位供给,推进普高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名校。



记者: 教育的人民属性体现了教育的价值追求,湖州将如何满足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


陈建良: 我们将以惠民之举强化教育保障新支撑,加强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和民生保障,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石。一是资源全域统筹。拓宽教育共富路径,主动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新常态,加快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学前教育高标准普及普惠、义务教育高标准优质均衡,2025年力争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二是队伍全员提质。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你的样子”品牌内涵建设。进一步畅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完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和先进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出台“幸福教师”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不断增强教师的认同感、成就感、归属感。三是民生全面托底。办好美丽乡村教学点、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同城共享”,不断缩小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持续开展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和“校园餐”专项整治,解除师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浙江教育报2025年3月18日第二版 见习记者 刘桐青、湖州教育
责任编辑 | 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

» 之江夜读|文科!文科!


» 长按图片,看清“她”……


» “动能”全开!活动“加时”又“加量”,解锁浙江校园体育新样态③


» 贯彻学前教育法“大家谈”⑤丨《学前教育法》:为教育强国筑基 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邱利民:深耕育人铸魂新使命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Excel之家ExcelHome  ·  Excel中,那些被人冷落的微图表
7 年前
陈春成的风速狗  ·  没有恋爱攻略的蛮荒时代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