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设计联的第2925
期分享
两个历史悠久的校园爆改后,不少老校友老泪纵横:“现在的学生太幸福了吧!”,学霸们表示:“想回去深造!”学渣们表示:“恋爱好去处!!”......这两个校园用现今先进的可持续理念,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都极大满足学生需求,成为校园改造案例的典范!
这是美国本宁顿学院的一幢教学楼改造为现代的学术和学生生活中心
的改造项目
。这座深受大家喜爱的大楼
始
建于1932年
,位于校园的中心地带,距今近90年,赋予新生即在眼前。
本次改造是该大楼建成后的首次重大升级。改造后的教学楼融入更多学院派特色和美学特点
,至少能满足
未来几十年内
大学社区对功能性需求的能力。
设计团队在
历史悠久
的南立面上作以保留,而在北立面上增加了现代风格的入口空间。
在建筑内部空间增设廊道,将其它的校园空间联系起来。大楼内新增16间在线课堂教室,餐厅的面积扩大至原来的2倍。神奇的是,这些改造措施没有改变大楼原有的占地面积。
改造后的餐厅空间采用木格栅式的吊顶
增大后的餐厅空间
餐厅吧台
这幢大楼是本宁顿文理学院中唯一一座将社交、学习休息空间和教室空间等融为一体的建筑,为学校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生活的综合性中心场所。
历史中,大楼中的餐厅是本宁顿学院里唯一的一个餐厅。因此餐饮时间,这里热闹非凡。扩大后,这里极大满足了本宁顿学院扩招后的用餐需求。
全落地玻璃小型教室
此次改造重塑了这幢大楼作为校园焦点的身份象征,还将
闲置了数十年
的12,000平方英尺的其他空间容纳进来,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功能属性。
室内休息区
学术休息讨论空间
16个全新的教室和新
实验室配合着原有的教育空间,
大楼内还
增设了一系列公共集散空间,
包括
书店、
咖啡厅兼面包房、以及数个休息室空间等,
形成了
跨学科的交流场景
,
为学生们提供了自习、互动
交流
的
可能
。
大楼北侧加建的玻璃入口体量夜景
大楼北侧有一个加建的玻璃入口,
入口空间双层通高,简洁明亮且夺目。
全新的入口空间
入口的内部区域以现代的设计语言重新诠释了大楼原始的学院派几何形式和美学意义,不仅致敬了历史,更赋予了建筑独特的
造型。
大楼夜景
此外,设计团队在大楼内开辟的新走廊将大楼附近的建筑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
大楼
成了连接校园空间的通道,在四个主要朝向上建立了室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
。
总
平面图,在四个主要朝向上建立了室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
三
三层
平面图
纵向剖面图
纵向剖透视
设计团队还对大楼内原有的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融入当今的可持续理念,例如
增设
两个大型的全热交换器
,使得
采暖系统无缝向地热能源过渡
、
设置热泵以实现各空间的能源共享
、
在浴室中使用低耗水
量的洗浴设
施,
完善曾经未有的制冷系统等
。
与上述美国学院相似,基于需求,墨尔本大学中的169号教学楼和173号教学楼的北附属楼同样进行了改造和更新。
169号教学楼也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是工程研讨空间;173号教学楼的北附属楼是老工程学院楼的旧址。
改造的初衷是为学生们提供一系列创新型活动空间,提高他们的新型研究能力,从而推动2025年工程学院愿景的实现,
创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空间
。
如何激发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促进合作交流;提高空间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打造世界一流的可持续空间成为这次改造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点。
169号教学楼
的改造理念是“将工程学作为展品”,在现今的研讨空间中由曾经的封闭空间转为开放空间展示给人们。
169号教学楼也同样在室内的增添新的流线,将1888号教学楼的东花园连接起来,一方面加深了空间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
引入了
自然光线到这边。
室内的各个研讨空间通过一系列锯齿形的白色穿孔金属板来划分,与建筑的天窗屋顶和外立面一起营造出工业特色。
悬臂式的折叠钢楼梯从锯齿状的金属板边缘延伸出来。
楼梯与
位于一层的企业项目团队空间相连,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动态空间,为人们体验工业规模的空间、感受工业细节提供了机会。
有别于169号教学楼,这里的改造的亮点和趣味性在于一系列“屋中之屋”般的会议室空间:
木制的会议室不与原建筑结构接触,大小由现有空间的规模来决定。
因此,设计团队在原空间的内部加入一系列钢制的支撑构件来再次呼应工程学的特色。
木制会议室体量与原建筑结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