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靠读金庸读出名的写手,我时常在朋友圈刷到他的文章,总体感觉就是要把这个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都生拉硬扯的套到金庸笔下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上,即使他对一件事完全不了解,但只要跟金庸笔下某人某事长的稍微像一点,就会意淫脑补他们就是一样,好像有一回硬是要参与一下科技业的讨论,竟把一个姓柳的不入流家伙硬生生比成了柳传志。
当然,即便如此,我还是感觉这个人只是幼稚,心性并不坏,况且真实有文采,所以一直不太在意,心想随着阅历增加每个人都会进步。但前天一个朋友把这个人的一段话单发给我看,就把我惹毛了,感觉这个人不但没进步,反倒膨胀,膨胀到反要绑架金庸。一个年轻人从蠢到坏,从幼稚到傲慢,可能就是一夜之间,于公于私我都憋不住了。
这段话是这样的:
“一个天才金庸,会激发千百个的别的领域的天才。武侠需要好歌词,所以黄霑出现了。武侠需要好导演,所以张彻胡金铨徐克杜琪峰袁英明等出现了。武侠需要诙谐幽默,所以需要王晶周星驰挥洒才华。武侠需要突破,所以需要王家卫。
注意,我并不是说,没有金庸,就没有他们;没有金庸,就没有这些高手、大师、弄潮儿。我半点没有这个意思。
但金庸确实非常关键。许许多多的高手、达人,他们的才华会得以借助这棵巨树而呈现,最后自己也成为大树。”
所以我最讨厌的就是这帮自以为聪明的人玩文字游戏,明明说了一个意思,又非要说我不是这个意思,用自相矛盾的话来给自己免责,可就算你发了免责申明,你还是真的把这句话说出来了,那就是,“金庸需要什么,所以他们出现了。”
黄霑跟金庸扯上关系,是八三年为射雕写的世间始终你好,和九零年为笑傲江湖写的沧海一声笑,但在此之前,也就是八三年之前,黄霑给邓丽君写的忘记他,大红,代表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大红,给上海滩写的那一首主题歌“浪奔浪流”,叶丽仪唱到家喻户晓,一夜封神,还有我的中国心,后来张明敏在春晚上唱,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听得真正灵魂震动。
所以黄霑在给金庸写词之前已经开宗立派了,后来还有经典比如倩女幽魂,男儿当自强,万水千山总是情,当年情,都跟金庸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不是金庸需要歌词所以黄霑就出现了,黄霑早就出现了好不好?黄霑有足够的能量为自己出现,而不是为谁出现。
再讲周星驰,星爷塑造的那些经典,从早期的凌凌漆,九品芝麻官,到唐伯虎,再到成熟期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少林足球里的五师兄,功夫里的阿星,西游降魔里的陈玄奘和段小姐等等,没有一个跟金庸有半毛钱关系。
再说王家卫,唯一跟金庸扯上关系的是东邪西毒,但在此之前,旺角卡门已经成名,阿飞正传获奖无数,被公认是王家卫的最经典,后来的重庆森林,2046,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一代宗师,这些一切都跟金庸没半毛钱关系。
那这个唯一有关系的东邪西毒是什么剧情呢?西毒在哥哥结婚的那天离家出走,因为他爱上了嫂子。东邪是西毒的朋友,可他既爱好友的老婆,也爱西毒的嫂子。大嫂病死前带来一坛“醉生梦死”酒,东邪喝了酒忘了一切,西毒却记得更清楚。然后还有一些同样陌生又狗血的剧情,不说了。
绝没有一个金庸式的完整故事,七零八落的情节被凑在一起,而这些情节跟原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王家卫只是借了东邪西毒几个名字而已,王家卫拍电影从来是六经注我,不会我注六经,王家卫创造了自己的世界,他根本没有屌金庸。
张艺谋说过一个故事,他去参加东邪西毒的首演,梁朝伟坐他旁边,就说,“导演你知道吗,我一直以为我演的是东邪,剪出来一看成西毒了。”可最后我去看演职员表,却发现梁朝伟既不是东邪也不是西毒,他都没有名字,只叫“盲武士”。
所以王家卫为什么不屌金庸,因为金庸靠故事刻画人物,王家卫靠的是意境,正因为靠意境,所以他给你一个完全没有头绪七零八落的故事,也可以把人画活了。
那就再进一步,我倒觉得王家卫拍东邪西毒其实是在向古龙致敬,你觉不觉得,所有台词都是古龙风,比如这句“喝酒跟喝水的区别是什么,酒是越喝越暖,水是越饮越冷”,而且所有的人都像是古龙笔下的人,而绝不像金庸笔下的人。
金庸擅长紧凑完整的逻辑推演出一个故事,再塑造一整个江湖,但古龙只塑造人,一个个凌厉如刀剑,意境高远的人,一个人他自己就是一个江湖,就是一个小宇宙。王家卫更像是古龙。
最后讲徐克,徐克成名是英雄本色三部曲,那是现代故事,徐克一生创造了两部武侠经典,可以说后面没人超越过,一部是新龙门客栈,跟金庸半毛钱关系没有,还有一部是东方不败,这个是经典里的经典,金庸是原著。
可徐克跟王家卫一样,完全是对金庸原著的魔改,东方不败本来是个配角,给整成了主角,本来是个男的,给整成了女的,居然还跟令狐冲谈恋爱,最后还要定林青霞来演,据说金庸反对,专门打电话,可徐克不屌。
最终东方不败成了经典里的经典,林青霞的东方不败成了万人迷,是中国武侠电影里最具有人格魅力,打动了一代人的人物。剧中的令狐冲完全被东方不败盖过了,李连杰完全被林青霞盖过了,不是徐克在服务金庸,而是金庸在服务徐克。
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再如何,也只是个人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不就是把所有的优点和经历都堆在一个人身上,可徐克塑造这个东方不败,绝对是神来之笔,完全出其不意而又觉得情理之中,这是个天才。
所以必须最终说一句,不是金庸需要什么所以周星驰王家卫徐克杜琪峰就出现了,他们早就出现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能量为自己出现,而不是为谁出现。
香港娱乐业在八九十年代之鼎盛,是有三重原因的叠加。几千年中国积累了极厚重的真实历史,文化脉络,以及百家思想,可1840年后面一百多年被打压,所以开始反思,阵痛,挣扎,也就是从完全相反的方向去批判以前的所有,再然后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当全世界都处于动荡的时候,相当多华人到了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力出一孔,达到了一个极高的人才密度,所以有了三十来年的鼎盛娱乐业,东亚大陆厚积薄发的一个极细小的出口。
金庸毫无疑问是一个集大成者,风清扬是道家,乔峰是儒家,扫地僧又是佛家,对具体武功的描述又显示出哲学和文学的功底,剑宗和气宗是阴阳,到了最后的韦小宝又是一个大玩家。
但整体上我的感觉金庸的主体还是儒家,办报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虽然老年信佛,但李敖是不屌这回事的,李敖就直接问,你如果真信,那你有没有把钱都捐掉,捐不掉放不下,那是假的。李敖说,你的文和你的人配不上。
香港又绝不仅仅只有金庸这一个集大成者,几千年文化积累和上百年激烈动荡之中,不同人都各自悟出了各家的东西。
黄霑,徐克,王家卫,这三个人是妥妥的仙风道骨,有一次演唱会,老黄霑蹦蹦跳跳像个孩子一样冲上台去,展开双臂热情的拥抱罗大佑,那个是真老顽童,还有王家卫的墨镜,徐克的长相,这三个人都是自己活出了一种精气神,比小说里面的精彩。
周星驰刚开始就是一个世俗的大玩家,但后来居然180度大转变,用最通俗的东西去阐述最深刻的佛理,把一部西游记和一个孙悟空反反复复的拍。
李小龙是从水的性格里悟到了道家的哲学,但这个人对打斗的痴迷以及桀骜的性格,却是兵家和法家的对抗,其实道家只是李小龙的表皮,兵家法家才是他的本质,然后跟秦王朝一样,短暂辉煌以后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