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记忆承载3
记忆承载的第三个号,像说相声一样说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过大年 闹元宵 | ... ·  18 小时前  
精明常旅客  ·  携程春促今晚12点开启,要抢就别早睡!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最新,九寨沟景区紧急辟谣!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最新,九寨沟景区紧急辟谣!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兰州新区:“非遗贺新春 新区过大年”社火展演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记忆承载3

我绝望过,你绝望过么?

记忆承载3  · 公众号  ·  · 2024-03-22 11:30

正文

上午我说我很积极乐观,充满了希望,有读者问我,怎么才能进入这种心态?

其实非常简单,积极的背面是消极,希望的背后是绝望,我之所以充满了希望,是因为我足够绝望。

绝大多数人在走到第一个人生里程碑之前,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二级的。

我自己小时候也是,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是。

我小时候以为这个世界就两种人,一种是庸人,一种是孙悟空。前者是0,后者是1。

我孩子小时候也这么认为。

所以每当我看到年幼的他,就能想起自己充满傻气的童年。

于是作为过来人,我引导他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告诉他,你得先往前走一小步,你才能真的开始了解你所处的游戏世界。

他就这么傻里傻气地从小学开始,通过多年的努力,往前走了一小步,他如今成绩也算前1%了。

然后回来跟我讲,爸,我明白了,其实我是学渣。

是的,学霸是相对的,学渣也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不是0和1,1上面有10,10上面有100,100上面有1000,直到无穷。

所以我说,你往前走一小步,你就明白了,因为你开始思考了,不然始终站在0那个位置,你一会儿盲目希望一会儿盲目绝望,这就叫精神内耗。

我小时候理解这个世界也是这样的,起初我觉得自己在数学上特别有天赋,打败了很多学校的所谓数学第一。

然后,当我见到全国水平,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国家数学竞赛有个冬令营制度,每一届上千万学生里面数学最好的100来人,会聚集在一起。

你去过就知道了,这千万人里面挑出来的100来号,其实只是有点数学天赋,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最后都不会成为数学家的。

这就是从民科到科学的距离。

民科站在0的位置,对世界只有想象,科学往前走了一小步,忽然明白了许多。

我上午讲的就这点道理,我刚毕业的时候,你要论聪明才智,论勤奋努力,肯定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

但当时我的收入,为什么没有排进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呢?

这就是当时我在思考的问题。

正因为我努力过,我见识过,我的才智千里挑一而不是千里垫底,所以我才会这么去思考问题。

所以说,往前走一步,不是有啥回报,没回报,这仅仅是让你开始看清世界。

看清了之后,我就开始做很多具体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是后来我常说郭德纲的那句话,不是哪一晚,是某一晚。

人家郭德纲也是职业的, 正因为是职业的,所以他才知道有哪些每一晚可以做 ,可以像数学家一样去求证,而不是像民科一样总是琢磨着哪一晚奇迹降临。

明白这意思么? 很多时候,不是不够踏实,而是够不上踏实的门槛。

因为从来没有努力到踏实的门槛的那个位置,以至于根本不知道每一晚该干嘛,这是多数民科的处境。

我举个例子,几年前,我回复过一个读者的股票问题,他是阿里的员工,那时候阿里的股价正值巅峰。

他问我,如果他的投资,不想离开国内互联网的赛道,又担心公司股价回调,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让他既不用卖出股票,又保护利益。

为这个话题我写过几次,讲述的策略就是腾笼换鸟,我为他对比过三家公司,阿里,腾讯,拼多多。

我的意思就是说,你阿里的股票可以等价挪到腾讯去,如果激进些,其中一部分还可以挪到拼多多。

当年,不认同的人是多数,理由也都很简单。

他们不喜欢游戏产业,也不喜欢拼多多那种地摊货。

这两个话题我分别论证过,多数人最后的归宿就是游戏,无非什么形式。

其实你今天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无论体力还是脑力,普通的工作,慢慢地都不需要人来做。

最后都是可以用算力解决的,算力终归比人工便宜太多,而 全世界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降本增效。

那么多出来的人,不上游戏厅难道上街么?

同样,你不喜欢拼多多我能理解,但资本视角和消费者视角不是一回事。

你看下当年拼多多的员工,只有阿里的十几分之一,这是什么?这就是降本增效呀。

好比资本市场上有两家公司,都是销售千亿,利润百亿,一家500个员工,另一家5000个员工,搁在资本市场上,前者的估值会远远高于后者的。

因为前者符合了降本增效的商业本质。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拼多多这家公司的奇葩模式,导致了他们没有什么推广费。

他们的推广策略是什么?就是强蹭。

你不是说我卖的东西都不真么? 那我现在卖特斯拉,你在我的平台上买特斯拉,我补贴,我自己掏钱补贴。

就是强蹭呀,就是制造话题呀。

你蹭多了,老百姓可不就知道你了么?

从此留下一个印象,你=最便宜。

它的 推广费扎扎实实省下来了。

对比过去,阿里最大的IP是谁? 就是马云本人。

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次之后,马老师不说话了。

这实际上是巨大的流量损失,因为只要马老师说话,他就是阿里引流的核心。

阿里系又没有微信这种流量产品,一旦没了马老师这个IP,拿什么引流?只能砸钱做推广。

员工又多,又要砸钱,自家马老师的IP又退出了,对比一下,腾讯有游戏,自带流量,拼多多的员工很少,支出很少,又善于强蹭。

那么很明显,如果你要在国内互联网赛道里腾笼换鸟,应该怎么换,是非常清楚的。

我当年分享给读者的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算计逻辑。

你事后去看,中概股跌 一塌糊涂,但是他相对于自己最初的选择,是不是保住了相当一部分利益?

就像房价跌得一塌糊涂,但是你从自住100平,变成了自住150平。

那么相对来说,多出来的这50平,是不是你算计的利益?

当年那个提问的阿里员工读者,就像上午提到的那个北京读者一样,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一个人,他现在年薪百万,他想要升职加薪,年薪两百万,算计来算计去,最后如愿了。

或者一个人,年薪两百万,身边也都是这样的,算计来算计去,他相比于身边这些人,后来得到的多了一些,或者损失的少了一些。

因为你努力过,你没努力过,你怎么年薪百万的?

你努力过了,你就知道自己是小兵了,知道自己是小兵,什么是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顾好自己。

我年轻时明白的,也无非这点浅显的道理而已。

那么后来我有幸做了老板,于是怎么样?于是我就知道,自己可以多做一点了,比如可劲儿的给员工发福利。

因为能力稍微大了一点点,不仅仅可以顾及自己的家庭,还能惠及更大的面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