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阳明学府
王阳明文化书院:以“致良知学、知行合一”为纲,做新时代王阳明文化精神的推广者、学习者、实践者。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价值观,共享文化自信梦,民族复兴梦。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做知行合一的行动队,人因爱更伟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阳明学府

苏东坡: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阳明学府  · 公众号  ·  · 2019-02-12 09: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01

笑着低头,是一种修养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在东坡开了一块地,自号东坡居士。 他白天种地插秧,晚上去黄州城里闲逛。


一日,他在城里游玩,一个醉汉冲出来,撞倒了他。 这个人满身酒气,骂骂咧咧地就走了。 苏轼不以为意,反而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有时候,人和人之间容易起争执,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


一个人的自我越硕大,就越容易和别人的自我起冲突。


所以庄子曾说,一个人控制脾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虚己”。


把自己当成空气一样,这样又何来冲突矛盾呢?


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修养,忍一时,退一步,皆大欢喜。




02

笑着低头 ,是一种格局


因为政见不合,苏轼的朋友章惇屡次陷害苏轼。


宋朝不杀士大夫,章惇就把苏轼流放的海南,让他垂暮之年,枉死荒岛。


海南当时还没开化,蛮荒之地,诗书不通,瘴气遍布,很多人去海南之前,都要备好棺木。


很多人都为苏轼担忧,可苏轼却看到了新的希望。


海南未曾开化,千百年来,无人传道,自己此去,把中原的诗书礼仪带去,那就是名垂千古的功业。


贬谪之旅,竟然变成传道之路。 那一刻,苏轼就像万里传经的玄奘,多了一分神圣庄严之感。


苏轼到海南之后,和儿子一起在草庐抄经教书,大力发展教育。


苏轼去世之后,海南终于出了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格局不同,眼界有别。


阳光与阴影相伴而生,凡人只能看到阴影,格局广阔的人,却总能看到背后的阳光。


笑着低下头,是因为他们不愿与阴影纠缠,选择转过身去,拥抱阳光。


03

笑着低头,是一种豁达


苏轼前半生可谓春风得意,他有很多朋友,有的仰慕他的文才,有的倾慕他的权位。


苏轼被贬谪之后,有的朋友消失不见,有的朋友落井下石。


从黄州到海南,半生飘零,大都是拜曾经的朋友章惇所赐。


后来苏轼遇赦北归,在苏轼可能重新掌权的情况下,章惇的儿子写信,求苏轼放章家一马。


苏轼对这位昔年好友却提不起半点怨恨。 妻儿的病死、自己的落魄,好像都变成了遥远的过去。


过去的事情,再提他干什么。 苏轼还安慰他,好好养病,身体重要。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一个人越懂得,越慈悲。


历经宦海人心,苏轼选择了原谅,他不愿意在心里留着仇恨。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不跟敌人计较,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



低头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


宽容豁达,志存高远,默默修炼自己,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


生活总是充满酸甜苦辣,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来源:儒风大家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想了解更

扫描下方二维码










⊙版权声明


◎本期整理编辑 ✎阳明学府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文由阳明学府原创,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阳明学府微信平台整理发布,

不代表阳明学府的观点和立场。




· 有一种爱叫点赞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