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滑州百事通  ·  拨地!滑县这一大项目新动态! ·  昨天  
滑州百事通  ·  省级表彰!滑县多名学生作品上榜! ·  2 天前  
滑州百事通  ·  滑县吾悦广场热闹展了!今天下午精彩继续!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今晚,油价年内最后一次调整→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香港丨网红拍摄地背后:20年独居20平米的租赁人生。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7-01 08:20

正文



前段时间,

Instagram上刷爆的香港新晋网红地标,

有一批老式公共屋邨赫然醒目。

五颜六色的彩虹邨,

万花筒般的祖尧邨,

圆环式重叠的励德邨。

其中,南山邨因为在2010年

外墙被涂抹上深浅不一的蓝绿色而吸引关注。

这片新色彩仿佛透着一股淡淡的绿茶香,

为之着迷的好奇者纷至沓来,

操场上留有三个半圆形的旧式游乐设施

成为众多ins达人的打卡点。

但在小清新的砖墙背后,

是逼仄的20平米租赁人生。

正午,穿过幽暗的走廊,

城君走进南山邨一位年逾八十岁阿婆的家中。

仅有的20余平米空间被杂物堆放得满满当当,

印着龙凤呈祥的旧式挂历、

老人家密密麻麻的日常照片

挂在昏黄的墙上。

方形桌子上挤满的不同瓶装药丸,

散发着浓重的陈旧气味儿。

“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十年,

从儿子结婚、女儿出嫁,

到孙子孙女出生,已经三代了。”

阿婆是南山邨的第一批住户,

随着他们年龄增长,

落成于1975年的南山邨

是香港典型的公共屋邨。

类似于北京的大杂院,

上海的石库门、台湾的眷村,

公共屋邨是香港推出的廉租屋,

曾是60年代一大批中青年的居身处所。

香港的公共屋邨容纳了

约三分之一的居民(逾200万人),

它们是在这个寸金寸土的城市里,

买不起楼的人的普遍选择。

南山邨采用“新长型”的设计特色,

走廊和栏杆形成的笔直线条,

将南山邨勾勒成整齐划一的长方体,

乍一看像极了内地的宿舍楼。

室内房屋紧凑、窄小,

楼道间的公共空间只维持最低水准。

吴宇森1990年导演的电影《喋血街头》中,

全家老小蜗居一室,

和一个楼道共享卫生间、厨房,

要排队洗澡如厕、要轮流烧水做饭。

在2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如今的屋邨外,

门口摆着廉价糕点的士多店,

物美价廉的小食肆,

怀旧感十足的发型屋,

成为游客们镜头下啧啧称奇的风景。

屋邨内,

因为年久失修,

南山邨的设施日渐老化。

墙体剥落,天花板漏水,

南山邨终被纳入“老化屋邨”的行列,

新生代年轻人已搬去现代的私人楼宇,

留下的多是老弱居民。

独居阿婆摔倒后被邻居送往医院,

他的儿子匆匆赶到,确认无恙后说:

傍晚,来拍照的游客忽然增多,

为了在天微暗而路灯亮起的半小时里,

留下值得在朋友圈里炫耀的照片。

 

入夜,游客散尽,

学生返家敲门,炒锅响起滋滋声,

属于南山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许多人喜欢讨论屋邨精神:

守望相助、我为人人。

从1975年诞生至今,

南山邨已走过42年的光阴,

但这些简陋却又朴实的居所,

铺满了那一代港人的成长印记。

南山邨的意外走红,让更多的人关注此地。

但拍完即走的游客们,仍是围城之外的人。

我们不仅关心外墙,更关心墙内的人心。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北京丨张国荣口中的“酸奶”,却是很多外地人眼里的馊泔水。

外佣,香港的现代奴隶?

戛纳丨从93部金棕榈奖电影里,我们就能认识这个世界。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