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ID:neversaynever30)
什么时候我觉得自己可能“老了”呢?不是我发现了头顶上的白发,是我发现,那些忙着给我介绍对象的人变成了催婚的人,那些催婚的声音又变成了“你得早点要孩子啊不然就是高危产妇了!”
哎,世人笑我太天真,我笑世人太较真……
二十五岁以上的姑娘,想过得好,就得有点精神洁癖。
我指的是爱情,顺便也聊聊我不太明白的婚姻。
二十岁出头那阵子我有个讨人厌的怪癖,每当身边有男生暗示想和我有进一步交往,我都会有意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我每周都要抽空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回家。”
我不指望他为此高看我一眼,但我必须明确自己的立场——我和那些见到跑车就两眼放光的女孩,要的东西不是一样的。
我昂着头说这话的时候,不小了,二十四岁,已经是家乡姑娘应该去考虑终身大事的年纪,更何况又没有太出色的才华和天资——看起来就和那些今天过得很苦逼明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姑娘一样。
那些男孩子,以父亲似的愁容望了我最后一眼,就都被吓跑了。
我还是太贪心了一点,要的东西太多,可我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上了3年重点高中读了4年大学又千辛万苦地来到南半球看世界,不是为了随随便便栽进一段爱情里。我并不急于寻找爱情,我更急于证明自己,当我试探着那些男孩子的时候,我想我是在表达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的骄傲,“你现在看到的我,并不是三年后我的高度。”
可是一个中国姑娘要点自由是多么地艰难啊,我都飘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我的母亲还是把她的意念一字不落地传达了过来,“xx家的xx的朋友xx在奥克兰,你们有空见个面?”她的网撒得又广又深,在南北半球里为我打捞着幸存的男人。
我猜想,母亲一定在菜市场碰见了旧相识,当对方在炫耀着自己女儿嫁入富人家的光辉事迹,她却只能为两件事恨得咬牙切齿,她辛辛苦苦培养的女儿放弃了教师的工作去国外做打工者,她那不听话的女儿连个依靠都不肯找。
而当我到了二十五岁的时候,还过得非常天真的日子,我的排期过满,打工赚钱,上学写作业,爱情这节目迟迟排不进来。和我一起打工的二十岁姑娘终于看不下去了,她几乎每几天就为我操心一回,“我和男友订婚了,明年初结婚,后年就得要孩子了,越早生孩子就越早解脱,你怎么就一点也不着急呢???”
她走路的样子风风火火,像人生所剩不多,而我不急不缓,像个晒太阳的水獭。
整个世界都为我着急,可是到底大家都在急什么呢?谁给姑娘们设的闹钟呀,一到二十五岁,恼人的闹铃轰隆隆地响起来,不恋爱不去结婚就甭想它闭上嘴。
我在跟一个战线的老同学聊到这件事的时候,她在网上告诉我“我在三个社交网站上注册了号,今年不嫁出去就别想跟家里交差了……”我忽然觉得有点壮烈,早几个月前我们还计划着要一起去单身旅行呢,朋友圈里老同学结婚的消息如鞭炮一个又一个炸响,多像是“背叛”的声音。
我也好奇地打开一个社交网站,背后一阵凉风,那些看似条件很棒的男人,在年龄那里写下了备注,18-22岁——那是我回不去的青春。
我回不去了。
我回不去了,也不太想回去,索性也就别回去了。
除了看书这点怪癖,我还有更感兴趣的事,我想紧赶慢赶去看看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儿,就像小时候春游来不及等到目的地,我便在大巴上把背包里的每袋小食品都打开尝了一遍。我抱着和春游一样的心态,暗想先要把生活里别的事都尝一遍,再踏入爱情和婚姻的目的地。
说实话,我真的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比如减肥。
我二十五岁时还没见过s版的自己呢,我一直在忍受着自己粗胖的腿,等待着奇迹的发生。记得大s在节目里说过,自己怀孕的时候开始发胖,“穿黑的像海象,穿白的就像北极熊!”那一年的我躺在沙发上,大概就是这种情形,合租的姑娘推开门,我回头一望,她惊呼,“嚇,可吓死我了,你躺在那,我还以为是一堆衣服!”——我为这事至少恨了她三天,早上晾出去的衣服,起码得有三公斤,那些衣服摊在沙发上,明明是个壮汉的形状嘛。
除了消除身体上过剩的营养,我还计划着给自己补给点精神上的营养。我虔诚地相信着不知道哪里来的理论,“三十岁之前买的书一定要比衣服多”。后来的日子证明,这个理论基本正确,二十五岁时做了什么,很容易就奠定你整个人生的基调。
我跨越了半个地球来这里,却像走入另一个囚笼,每天站在亚洲超市里做零工,为“六便士”低着头,不敢去找头顶的月亮。缺少知识的日子让见识稀薄,连挚爱了十几年的写字这件事,也变得像便秘一样费力。我出入着家附近的图书馆,从一面书架到另一面,转移着知识的归属地,我什么都读,读的每一样都在给大脑补充着纤维素,那些暂且飞不到的地方,都模模糊糊地出现在了未来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