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日本艺术界,池田亮司普遍被认为是电子音乐界和数码多媒体创作领域最前卫的领军人物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他以音乐人的身份创作音乐,恰恰相反,他摒弃了旋律与调式,而以数学的方式思考自己的声音作品,是最为直接的线性关系,以及极度的简洁。
置身在池田亮司的作品之中,犹如打通了自我与宇宙对话的窗口。由最纯粹的本质出发,作品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气场与冲击力瞬间将人们俘虏。
声音与光都是池田亮司创作的工具,他所期待的,便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而对现实世界进行重塑与改造,以及观察观众在这类艺术作品中对于真实与虚拟的交替会产生怎样的观感体验。他试图去探索,人类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似乎无影无形的数字信息的感知力与临界点。
▲《叠加》系列 2012
《叠加》是池田亮司从2012年开始创作的项目,灵感来源于量子力学的数学概念,关于我们该如何从原子尺度上去了解自然与现实。
两位执行者首次出现在了池田的作品之中,同时扮演者操作员、观察员、指挥官和考官的角色。舞台上呈现的所有元素都出于叠加状态:声音、视觉、物理现象、数学概念、人类行为和随机性,这些将不断的在一个单一的表演片段中进行协调编排和同步编排。
池田亮司是用音乐创作来展现他的艺术概念。简单重复的音符高频率的发生,直接刺痛人们的听觉神经,线条在自行运动,地表的细节被呈现出来,完美的圆与几何,宇宙深处游动的粒子,忽然画面来回晃动,影像废物密集爆发,并迅速遁入黑暗。
▲《模式测试》系列 2010
《测试模式》系列开始创作于2008年。本意是指将任何类型的数据(文本、声音、照片和动画)转换为条形码图案,以及0和1的二进制模式的系统。 通过其应用,池田亮司旨在检查设备性能的关键点与人类感知阈值之间的关系。
画面呈现出高对比强烈闪烁的黑白图像,它们在黑暗中浮现和抽象出一个强大而高度同步的声带。同时,通过实时计算机程序,测试模式将音频信号模式转换为屏幕上紧密同步的条形码图案。每秒几百帧急速转换的运动图像,不仅测试了音频和视频设备的性能,也测试着观众对此的反应。
在池田亮司作品《测试模式》的第一版中,所测试的对象同样包括设备和人类。房间中有8个电脑显示器和16个位于暗处地板上的扬声器,16个声音信号被映射为网格矩阵,切割空间,同时通过实时计算机程序将信号图案转换为8个紧密同步的条形码图案,黑白图像在屏幕上强烈闪烁,观众本身成为作品的重要一部分。
▲《超对称》系列 2014
2014年,池田亮司开始创作《超对称》系列,试图通过一种浸入式感官体验来呈现他眼中自然界的本质。
在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按照自旋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被称为玻色子,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被称为费米子,而唯一能将这两种粒子结合起来的对称性便是超对称。同时在超对称理论中,也预测了标准模型中的伴侣粒子,以帮助解释为什么粒子具有质量。
迄今为止,标准模型已经精准地预测了关于物质基本组成的实验,但物理学家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超对称是标准模型的扩展,旨在弥补一些标准模型的不足之处。
在这里,池田亮司试图通过生命的本源而展开哲学性思考。这些粒子以极其有秩序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无序中建立了秩序。
在池田亮司看来,数字诞生了最美的逻辑。无论是声音、色彩、还是光,极致的简洁便足够好。
▲《光谱》系列 2013
如我们所看到的彩虹,通过波长不同折射率不同,而将光分离产生七色光谱。光谱是电磁辐射的整个波长范围,也形成各种不同的图像组合或分布方式。将其外延拓展,意指相对的极端立场,或者是摇摆在两极之间的位置。
《光谱》系列由池田亮司开始创作于2000年,是一系列采用强烈白光作为塑形材料的大型装置。这些装置是为了响应由艺术家选定的特定画廊空间或公共场所而设计的。 白光是电力转型的最纯粹形式之一。我们看到一种纯粹的能量状态。通过这些装置,以及观众们的见证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纯粹的转变是如何改变了城市环境以及自身。
白光包括全色谱。而随着灯光的安置,人们立即强烈的被这束光所吸引,就好像在黑暗中,以至于无法看到别的任何东西了。在这里,艺术作品引发了难以形容的东西,它在这里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日常的思考,而成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刻。
《光谱》系列作品依赖于声音结构,以及人们本身的对于探索现象的兴趣。光、色彩与声音,它们是如何存在并如何产生新的方式?如上图中的这件作品,在天花板覆盖下的狭窄走廊,每次只允许一位访客进入。在这个空间中,红色的激光灯标出了黑暗走廊的建筑结构,并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扬声器和闪光灯都安装在天花板上,两者保持高度同步,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于空间的体验。
而为了实现声音中的纯净度和简洁性,池田亮司还部署了高频正弦波,探索如何能在特定建筑环境中产生共鸣和反射,以及公众的存在和运动如何影响声音。游客几乎无法识别空间,由于其强烈的暗和高亮度和由于超频而无法真的听清什么,因此可以说它几乎不可见。然而,当人们穿过走廊,微妙的振荡模式却还发生在他们的耳朵周围,同时由于他们自己的运动干扰外部的声音。声音本身可能微乎其微,但却是有趣的和流动的。大概只有通过观众的亲身参与,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事件的吸引力吧。
夏溪 / text
ryojiikeda.com / photo
【点击关键词,直达往期精选】
枯山水
/
樱花入魂
/
是枝裕和
/
增田宗昭
/
茑屋书店
beams/
昭和颜
/
日本酒
/
山口组
/
庵野秀明
/
脑洞
现代霓虹艺术力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上田义彦
/
冈崎京子
/
树木希林
杂志研究所
/
J-POP进化论
/
日式笑点
/
富士山攻略
工匠达人
/
喫茶店
/
字体设计
/
动画与卡通的区别
太宰治
/
是枝裕和
/
天野喜孝
/
川上量生
/
横滨玛丽
志村健
/
北野武
/
三谷幸喜
/
伦敦靴子
/
又吉直树
「知日ZHIJAPAN」
招募指南
编辑 / 摄影 / 插画 / 撰稿人…
click
!
知日ZHIJAPAN 成都站 内容编辑招募中 !
《知日·枯山水》特集
日本庭园的至高美学!
全网现货发售中
京东/当当/天猫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