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忙了一天回家第一时间打开NYT,纽约市长Ad ... ·  5 天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李鸣捷:《民法典》第445条(应收账款质权) ... ·  1 周前  
上海一中法院  ·  陪老板孩子玩耍时员工摔伤,谁担责?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法律公众号的“三派五流”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03-09 09:31

正文

作 者/ 赵志刚(公众号《法律读库》创办人)

原载 /《法制日报》(2017年3月7日)



有朋友戏称,法律公众号是“法律自媒体的江湖”。“江湖”本是玩笑的提法,但是却自有形象之处。  

一者,所谓“江湖”有“处江湖之远”之意,有别于“居庙堂之高”的主流舆论场或官方舆论场,作为“自媒体人”没有级别高低之分,主要是“以微文会友,以法学交流”,徜徉在法律知识的海洋中。

二者,所谓“江湖”自然有“江湖之侠情”,来自山南海北的大咖小咖,通过移动互联网跨越时空的阻隔,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以文载道,谈古论今,继往开来,共襄法律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之盛举。

三者,所谓“江湖”自然有诸多“流派”,不存在大而化之的形式,既有内外兼修的大家、宗师,也有分别精通十八般兵器的“大咖”“小咖”,彼此以各自的形式诠释着法律精神。  

我做法律自媒体的时间较早。上世纪末,我作为《检察日报》的记者参与正义网的筹建从而“触网”,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政法网络媒体人。

再到后来Web2.0时代出现了博客、微博,由于工作原因,我也建立了账户用以了解法律传播的最新动态,同时结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法律圈博主,经常向他们约稿、采访。其中一大批博主如今也与时俱进,成为了法律微信公众号的大咖。 


2012年微信刚刚推出公众号,当时我正在中国检察出版社工作,希望将这种新的媒介形式与法治出版相结合,便注册了“法律读库”公众号,主要利用夜晚和清晨的时间维护和与读者交流。由于尝试较早和风雨无阻的更新,“法律读库”公众号虽也遇到些波折,但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发展仍然较为迅速,2016年11月初突破了100万订阅数,在法律自媒体中,订阅数与访问量暂居首位。

这些年来,在探索“互联网+法治传播”的普法实践中,特别是在“法律读库”打造原创作者群,我又结识了许多做法律公众号的新老朋友。他们中既有“50后”“60后”的兄长,“70后”的同辈,也不乏“80后”“90后”的新生力量。有些虽不曾谋面或熟络,但亦神交已久。  

既然戏称法律公众号是“法律自媒体人的江湖”,为了向读者介绍这些风格迥异的大咖小咖们,我们不妨将这些法律自媒体人分类为“三派五流”。

法律自媒体的派别大多与“大咖”“小咖”的工作经历相关,不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往往形成了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和路径。其中主要有三个“派别”。

一、法学学院派的俯视视角,也称为“上帝视角”

也称为“上帝视角”,理论的深厚与学识的渊博,让这些大咖们从法治热点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深入法理,追求法的价值和法与社会的关系。有时跳出现象,直指当前法治结构功能与模式的利弊。

我熟悉的学院派大咖有:

中国人民大学的何家弘教授,专精于证据法学,又擅长写犯罪悬疑小说,他对“聂树斌案”等冤假错案的不断追寻,有效推动了司法规范的建设。目前,“何家弘”公众号已更新了189期;

北京大学新晋“长江学者”车浩教授以“神考题”火爆网络,从“一场婚宴引发的连环血案”,到“跨越30年的阴谋与爱情”,这些考题不仅有助于学习法律,同时更有助于理解人性,增益个人见识。

再如,华东政法大学游伟教授从学者角度,对于司法改革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呼声,从“让司法在‘去行政化’中更纯粹”,到“司法宣誓、被告人出庭等事关司法文明”,为司改提供一个旁观的镜鉴和理性的超越。

二、法律实务派的第一视角

经验的魅力与深度的思考,让这些法官、检察官、律师们熟练地处理各类法律纠纷与法律适用冲突。有时铢积寸累,提出某些司法政策的不足与改进方法。有时游刃有余,庖丁解牛般地分析、解剖热点案件的证据认定、定罪量刑。

我熟悉的实务派专家有很多,例如: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司改办规划处处长何帆,他创办的“法影斑斓”多篇文章阅读数超过10万,对司法改革政策的解读深入浅出,他写的《深化法院改革不应忽视的几个重要问题》《不依托大数据决策,司法改革会被 “黑”到底》等文被网友评为“太实际,太实在了”“说出了我一直在说的话”。

再如,全国十佳公诉人,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王勇,精通刑法的他被誉为法律知识的“百科全书”,他写的《公诉实务之电信诈骗疑难问题浅析》《不要仅盯着〈贪污贿赂解释〉中修改的数额》等成为许多公诉人、刑辩律师学习的宝贵资料。

三、法治新闻派的第三视角

新闻的敏感与内心的召唤,让法治媒体人有一种用文字记录中国法治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来自良知,作为法治媒体人,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誉毁忠奸,坚守着中立、客观的立场,背负着向真相掘进的使命。

从某种角度讲,“法律读库”就是法治新闻派的代表之一,“法律读库”一直坚持三条思路:

第一是以编辑为中心,坚持媒介专业主义原则,对有争议的话题不预设立场,选取观点不同的文章一并推送,将评判权交给用户;

第二是原创为王,组建了法律读库上百人的PCG(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生产内容)原创团队,保证稳定供稿;

第三是少即是多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阅读习惯,增强用户体验。这其实部分延续了传统媒体办报、办刊的理念。

新闻派的代表还有不少,如我的师兄、《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创办的公众号“桂客留言”,将有关民主与法制的热点选题与公众号实现亲密对接,将平台定位于“想律师之所想、言律师之所言、急律师之所急、忧律师之所忧”,忠实记录了中国律师制度发展进步的每一个脚步。

四、自媒体的五种“流派”风格

法律自媒体的风格流派往往与背后的“大咖”“小咖”的性格、兴趣、特长相关,往往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行文手法。其中主要有五种“流派”风格。

1.毫分缕析的“技术流”(Technology Flow)。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是一种专业化特征,也是一种负责的工匠精神,对于法律工作更为甚之。

例如,全国优秀公诉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赵鹏,多年来办理故意杀人案等大案经验让其特别关注证据的细节,他创办的“检事微言”公众号已发表了225期,在“法律读库”发布的《疑案迷思:谁在5000年前杀死了他》,总阅读量超过100万次。

再如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的李颖珺律师,她关注离婚案件的法律细节,创办了“法在你身边”公众号进行婚姻法的法制宣传,撰写的《中国离婚率大幅攀升 婚姻法律有责任》《王宝强婚变,资深家事律师教你涨姿势》等文章反响热烈。

2.数据为王的“数据流”(Data Flow)。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迅速增长及技术的发展正在带来一场认知革命,特别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中国司法界。

例如,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禄生,创办了“数说司法”公众号已更新119期,他所写的《美国近四十年死刑数据下的真相》《两高报告通过率的4个小秘密》等文章用数据分析的全新角度介绍域外司法规律和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再如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枝辉,被戏称为“全国法官最欢迎的律师”,他和同事创办的“天同码”,将万字裁判文书缩微为300—600字的核心内容,全面提炼我国司法判例的裁判规则,形成了“中国钥匙码”的案例编码体系,并通过“天同诉讼圈”公众号传播。

3.莞尔一笑的“娱乐流”(Entertainment Flow)。

法律自媒体在传递资讯的同时,也出现了泛娱乐的倾向与偏好,让用户收获喜悦与快乐。

例如,福建省平潭县检察院检察官陈锦创办的“法律读品”主打轻娱乐的法律资讯平台,目前已有31万粉丝。他编写的《学法律前后赤裸裸的区别》、《“帮我写份合同好吗?”12星座的法律人是这样回答的》等文章生动幽默,激起了许多法律人的共鸣。近期围绕社会热点,“法律读品”又发布了《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了犹未了》、《曹云金怒撕郭德纲,法律问题一箩筐?》等文章,以轻松文风解析热点事件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法律知识,也减轻了非法学读者对生涩法律条文的阅读障碍,平均阅读数和点赞数都较高。

4.引人入胜的“故事流”(Story Flow)。

新媒体时代传播法治文化有一条规律,“说教命令,事倍功半;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因此也有人说“讲好故事”是一种软实力。

何帆法官曾起了“法检双骄”雅号,称赞司法机关两位最会讲故事的青年才俊。一位是江苏省高级法院的青年法官赵俊,曾出版小说《金陵十二区》、《绝不妥协》等,如今他的公众号“桂公梓”粉丝也受到法律圈新生代的追捧。另一位是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检察院的检察官王栋,2015年他因撰写《法检的小鲜肉,请善待你们的爱情》、《领导,请用对待儿子的态度来对待那些年轻人吧》等文而火爆网络,被誉为“最受隔壁公司欢迎的检察官”,他刚刚出版了故事集《法检大院里的年轻人》,公众号“CU检察”粉丝也已超过7万人。

5.诗情画意的“文艺流”(Literature Flow)。

有一种情怀叫文艺,模糊而清晰;有一种态度叫文艺,浪漫而虚幻。理性的法律人和文艺气息在新媒体中也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例如,检察日报社张伯晋博士的公众号“法律人诗社”创办一年多,已发表了来自法律圈同仁的一百多篇诗词,既收录了近体诗词《踏莎行·未检讯问》、《闻官落马偶叹》、《七律·遭拐卖儿童成年后重与生母见面》等;也收录了现代诗词《和平检察官之歌》、《我需要一个信仰》、《当别人伤害了你》等。

再如,浙江杭州市检察院的陈泉(网民@陈小轴)通过漫画创作的方式,推出了“检察日记”、“萌版雷锋”、“跟着英模学党章”等漫画作品,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法律自媒体的“三派五流”只是诸多公众号中的一部分,远不能穷尽。在我眼中,法律自媒体正是由这些有着共同理想、情怀和不同性格、文风的朋友组成。他们可爱,有着淳朴善良的灵魂;他们可敬,有着风雨无阻的坚守;他们可歌,有着普法传道的理想。愿法律自媒体的未来因“流派”的多元而繁荣,因理想的共通而和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法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