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女老师治理孩子上课话痨的创新做法,引发了全网关注。
这位女教师想出了一个妙招:给三个上课爱说话的孩子佩戴了小蜜蜂(扩音器)。
三个熊孩子小蜜蜂一戴,一开始还觉得挺好玩,挺搞笑的,但很快就蔫吧了。因为根本不能说话,任何风吹草动,包括放个屁,全班人甚至隔壁班都听到了。老师这招太狠了,效果立竿见影,课堂秩序变得贼好。
更重要的是,不仅这三个话痨,其他蠢蠢欲动的孩子都吓坏了,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成为“蜜蜂侠”。
老师也觉得挺开心,就拍了一个视频放到了网上。
一开始全网惊叹,觉得老师破解了一个现实难题,纷纷点赞,包括“小蜜蜂”孩子家长也点赞。很多老师准备仿效,还有不少家长主动要求给自家孩子配一个,治治孩子的多动症,小蜜蜂的销量肉眼可见地上涨。
但很快问题来了,这条视频播放量几乎级数暴涨,引发了巨大争议。女教师迅速删掉了视频,第二天老师认真观察这几个孩子,发现孩子们大咧咧的,并没受到影响。
正当老师认为事态都已平息,但却有孩子家长投诉老师,认为老师侵犯了孩子的隐私。老师被迫公开道歉,最终因不堪压力而离职。
有网友让我说说这件事。我也觉得有必要说一下。
第一,小学课堂纪律极容易崩溃。
小学最重要的就是课堂纪律,但孩子们没有规则意识,这给老师的课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比如孩子上课总忍不住说话和打闹,老师该怎么办?
其实,老师可用的办法并不多。孩子课堂打闹,不仅困扰了很多老师,也困扰了不少家长,这可能就是这位老师“小蜜蜂法”最初获得热捧的重要原因。
第二,老师偶然用小蜜蜂问题不大。
因为孩子爱说悄悄话,老师给孩子戴上小蜜蜂,这个举措问题并不大。
这不是体罚,也不属于变相体罚。惩罚是违规发生后,对学生已经发生错误行为的报复和惩戒。让学生戴一个小蜜蜂,只是预防孩子说话,孩子不说话就不会被广播。即便说话,也只是引来其他孩子一笑。但有一说一,伤害性虽不害,污辱性却不小。
第三,老师错在录视频还放在了网上。
当老师录视频的时候,这个时候性质已经有点变化。
原因是什么?因为一个学生话痨,在班级里大家都有认知,戴上小蜜蜂预防孩子说话没问题,对孩子的名誉没有任何损害。
但录成视频后,增加了视频扩散的风险,使得孩子不遵守纪律、爱说话的毛病被更多人知晓,这对孩子的名誉产生损害,更重要的是录视频传播,侵害了孩子的肖像权和隐私权。
不妨看看两类人的看法。
支持者说:这方法既创新又有效,比罚站、写检讨等人身攻击式的惩罚更人性化。而且,它并没有对学生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只是利用了孩子的心理,让他们自我约束。
有网友说,“我上学那会儿要是也有这玩意儿,说不定早就考上清华了!”
第一种说法很荒谬,不能因为比罚站和写检讨更人性化,就能证明这种做法是好的,五十步不能笑百步。
第二种说法,“利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自我约束”,这就是我所说的提前预防,但认定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这种说法有问题。什么叫实质性的伤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怎么知道没有实质性伤害?
其次,即便对孩子心理哪怕有一点点损害,也是不应该的。更不能用考清华的功利主义结果来推断这种做法的合理性,用这种方式倒逼学习的孩子,是不可能考上清华的。
反对者认为,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专家则表示:“教育应该以引导为主,而不是用这种近乎羞辱的方式来约束学生。”
老师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也确实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但把这种做法上升到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未免有点夸大其词,还有认为老师就是为了追求流量,这也不是事实。
老师一开始放到网上去,只是觉得好玩有趣,她想出了一个治话痨的好办法,不过就是一次分享,她也不知道会引发这么大的流量,况且第一时间她就删掉视频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新老师,灵机一动所发起的教学创意,这个老师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名不拘一格的创新老师,谁知道被以“侵犯孩子隐私”为由举报了,最终不得不离职。这是极为遗憾的。
这也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要培养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教师要在维护课堂秩序和尊重孩子之间找到平衡点。
但这实在太难了。
有一个惩罚的故事,常常让我心醉神迷,可能比小蜜蜂更有创新性。
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人们至今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时,族长便会让其站在村落的中央。这时,整个村落的人都会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他。
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他曾经为部落做过的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语气还要极为柔和。整个赞美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其间,任何人都必须只说优点,不说缺点。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以“赞美”的方式来感动犯错者的心灵,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但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
既然你曾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地反思,铭记所犯错误,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破坏自己在族人心目中的良好印象。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还有一个爸爸处理孩子偷书,也让我怦然心动。
有个14岁男孩放学后,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可是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大着胆子把书藏进了怀里。
谁知被老板发现了,打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父亲。很快,孩子的父亲就赶到了。
父亲到场后,没有责骂孩子一句,反而真诚地对老板说:“我想,这一定是个误会。因为我非常了解我的儿子,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
回到家,父亲告诉孩子:“儿子,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听着,马上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你依然是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孩子!”
说完,他郑重地将这本书放到孩子手中,男孩捧着书,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
《追风筝的人》有句话:“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
“偷”涉及到人品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过错。
但这个父亲的这种选择,不是对孩子的溺爱,而是懂得保护孩子的尊严。当别人都认准者孩子是一个小偷,但父亲却认为是孩子爱读书的原因,他选择信任和理解孩子,还努力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孩子为什么嚎啕大哭?这是孩子羞愧的眼泪,也是孩子被尊重之后的感恩,我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过错,这是一次伟大的震撼教育,效果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