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  ·  比内卷更可怕的,是“自我内耗” ·  19 小时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马斯克亮出的“王牌”,杀伤力尚未显现 ·  5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赛力斯集团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5 天前  
HR成长社  ·  新员工入职指引手册.xls ·  6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原神之父”再出山,无人喝彩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工信部部长苗圩花了三天,看完一个报告,然后做出了长达千字的澄清……| 中企跑两会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3-11 11:05

正文


苗圩称,自己用了3天时间把欧盟商会报告的中文部分(共58页)看下来,“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报告当中也有一些观点、有一些说法存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

/

整理|《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


3月11日上午的记者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辛国斌和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峰就“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记者会一开始,苗圩就回应了中国欧盟商会报告中对“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观点。

3月7日,中国欧盟商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最新研究报告,分析“中国制造2025”这一规划对中国经济及其国家关系的影响,建议欧洲企业结合中国产业升级进程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欧盟商会是2000年10月19日由51家会员公司成立的非政府非盈利性组织,其目的是应欧盟及其在华企业的需要,表达不同商业领域的公司或者企业的共同呼声。


苗圩称,自己用了3天时间把欧盟商会报告的中文部分(共58页)看下来,“总的感觉,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报告当中也有一些观点、有一些说法存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


近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

苗圩:我们已经关注到中国欧盟商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报告很长,中文的页数就有58页,我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这个报告看下来了。总的感觉,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报告当中也有一些观点、有一些说法存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

第一,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制定和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也是我们制定“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


大家都知道,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为了发展本国制造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类似“中国制造2025”这类文件。


近两年欧盟有工业复兴战略、美国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

还应该看到,目前发达国家在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中国还实行严格限制出口,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抬头。中国政府历来是反对这种做法的。


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根本目的也是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来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种装备、各种工业产品方面的需求。有些设备有些产品,西方对我们还是禁运的,我们市场上又有急需的,如果我们不做,何以满足经济的发展?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何以谈到保护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


第二,报告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发展的指标,提出了一些质疑,比如设定了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我要说明一下,我们在文件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追求这一指标。当然在文件发布以后,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一个绿皮书,中国欧盟商会的报道当中所引用的绝大部分都是绿皮书上所发布的指标。但是,在绿皮书发布的时候,他们已经声明,这个指标是预测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没有约束的作用,更不是政府的行为。


第三,“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们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个要求不是只针对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我们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政策的空子,买来总成件拼装一批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在这种情况下,既是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有知识产权企业的伤害。


所以,我们制定这个政策并不是说要限制外资企业,我们对内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且掌握这个技术是指包括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也包括在境外母公司所设立的研发中心,你只要有这个技术就可以,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强制地转让到中国来。

各位也知道,政府对国有企业还没有这种强制力,更何谈对外资企业要强制转让技术呢?而且,这种强制你要是不谈好了,我也强制不了啊。我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所以,这个问题在此澄清一下。


我再重申一下,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当中,外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举一个例子,我们和德国就签署合作协议,就“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已经建立合作机制,并且在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建设、在一些细分领域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所以,我希望欧盟商会要正确理解、看待这个问题,我也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下我们的观点,澄清一下误读的内容。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里面,非常担心2025年的重复建设,特别是对机器人的生产,这方面怎么看?

苗圩:我们注意到,过去在一些行业发展中,“中国制造2025”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所以,在去年一年当中,我们跟省里同事们反复沟通,研究确定了一个在各个细分领域里重点优势的产业名单目录,尝试用这种方式,让各省市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集中力量支持这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在这些细分领域里脱颖而出。


另外,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大家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格局。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机器人,下面我想请我的同事辛国斌副部长接着回答这个问题。


辛国斌:关于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据我们不完全了解,全国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发展。这几年,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短短几年时间,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了800个。


在自主品牌方面,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大多还都是一些中低端产品,六轴以上多关节的机器人供给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我们也确实觉得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现在我们和各个省市,包括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强沟通和交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分省市的差别化实施指南。还有通过制定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的政策,落实推进各地科学发展、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