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管青年
“政管你我”,是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官方媒体公共平台。订阅号为全院师生提供信息和资讯,实时传达、反馈相关信息。政管学院,连通你我,官方化和亲民化的平衡点。“政管你我”推送时间为每周一、周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2025珞珈月历,镌刻时光诗篇 ·  8 小时前  
武汉大学  ·  谁给我的寒假安了摄像头?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青春本就是一片液态的疆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公管青年

嘉才者咸集九龙,乐青衿皆怀壮志:心霖服务队"三下乡"总结回忆录

公管青年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9-07-17 08:00

正文



青城山










三天的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与九龙社区的这份回忆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都江堰

离别是为了踏上新征途

求实求真,方可发现真问题,做出真实绩。在九龙社区的三天里,从颐养中心到青城山景区,我都在想要怎么才能深入地做好“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这短短地三天内我们又能带去什么。队伍到达九龙社区第一天开展实践活动时,大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做,却发现策划不符合实际,实践后期进行了策划的调整,活动亦顺利完成。可实际来说,我们队伍内觉得不甚完美,我们希望能做实事,能发现真问题,而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完成活动而已。后续,心霖文化服务队会创新性地开展都江堰“三下乡”回访工作,进行再调研,以求脚踏实地地完成心霖的实践目标。实践育人,公管青年在路上!

——杨焱文

“青城山的山,青城山的水,青城山的村民才是最美”

队伍穿过一条条古色古香的街道,我们先与这里湿润的清晨来了个不期而遇,秀丽风景早已闻名,自是不必再多说,而让我真正难忘的是这片土地滋养出来的村民。

接待我们这一组的是一对年迈的夫妇,无论是丰盛的饭菜,精心打理过的房间,还是带着口音的问候,都让初次前来实践的我感到莫大的安慰与鼓励。随后在活动中,我又遇见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主动上前询问、耐心向我们普及当地情况的老人、严肃却又热心的村干部……

离别的时间也是定在早晨,我们在小广场上集合,有幸看见了当地村民在锻炼身体,行云流水的太极、富有节奏的广场舞、还有优雅的华尔兹。我佩服他们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十年的时间带走了地震带来的伤痛,他们用双手,又重新构建了闲适、自在、生机勃勃的快乐家园。

——李雪娇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我们的服务队来到九龙社区,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与当地的农户亲切交谈,给老人讲解新政策、新知识,陪伴小朋友们玩耍、学习,在体育竞赛中欢笑,在文艺汇演中歌舞,与村干部的交流中,我们深切地领悟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我们的身影穿行在社区的街道里,我们的足迹遍布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队员们的用心、细心、尽心,在紧锣密鼓的活动中,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虽然我们也曾面临意料之外的麻烦与挑战,但我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实现了自我历练与团队成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望过去缺憾,立足于当下,继续前行,岁月无可回头,努力不会被辜负。

——王敏瑞


图为文艺汇演和张贴海报场景












悠扬的歌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三天淅沥后是晴,不知是否是因为我们的离去天公稍稍作美,抑或是对我们所做一切的鼓励与肯定。

回想三天的实践时光,我们曾在雨中宣传,我们曾给这里的老人开健康生活主题宣讲活动,给孩子辅导功课,学着如何更好地相处,也陪他们一起疯狂、一起欢笑,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还记得给老人们发贺卡时他们灿烂的笑容,知识竞答比赛他们积极踊跃举手时,那笨手笨脚可爱的模样,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在这一次次活动中拉进。

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离别的日子还是如期而至,即使再洒脱的人在面对分离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些伤感,但我们明白,依旧会有下一届的队伍,替我们在林间小跑,替我们为社区服务。只要志愿不止、只要热情不息,我们与九龙社区的情谊便不会消减,而在此间留下的美好回忆,也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珍贵财富。

——李宁远

图为举行知识竞赛



图为走访老人

在九龙社区我学会最多的是坚持,无论是实际情况打乱所有安排时的手足无措,还是领导十多个人时的忐忑,在一次次困难中我选择坚持。

临离别前那晚,被窗外呼啸的风声惊醒时,天还朦胧,桌边实践过后写下的文字折页令人心安,回想这三天的社会实践,仿佛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里有花,有不曾见过的人,也有想念了很久的风景。那晚雨后,院子里的海棠花被雨滴打落、飘散一地,那散发着隽永馨香的,或是炙红,或是欣白的花瓣被一夜的雨水冲打得耷拉着脑袋,而墙角的青苔却欣欣然透出盎然翠绿。这段实践期间,用笔记录下每日点滴,那些平淡,那些温柔,那些温暖,那些不久便会被人遗忘的罅隙。在多年以后想起,永远年轻。

——张潇月

民宿院里的海棠花


九龙区的绿苔

在儿童之家与九龙社区的村民们交谈时我曾问过他们:“为何不把孩子送到大学校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位婆婆的回答至今仍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中,她说:“哪里有钱送去大学校?就算送去了,从小就落后了哪里还跟得上城里娃娃的水平。"


当听到“钱”和“落后”两个词的时候,我心里不禁一阵难受。就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而言,城乡之间的差距谁都无法否认、无法忽视。身处落后地区的家长,他们没有经济能力支撑孩子在大城市读书的巨额学费,而落后地区艰苦的环境、偏远的距离又阻碍许多教育资源的流入。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一代又一代,落后的教育水平、匮乏的教育资源让“寒门贵子”之路愈发艰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