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永澄老师
永澄老师,全名易仁永澄。他是一个负责任到唠叨的老妈子,一个专注帮助他人实现目标的创业者。学习目标管理,就找易仁永澄,想要实现目标,就找易仁永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想学新技能又败给了拖延症?试试这一招 ·  6 天前  
混沌学园  ·  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APP了! ... ·  1 周前  
学习曾国藩  ·  有这七种表现的人,多半是小人,切勿深交!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永澄老师

永澄:你错了,我根本不过滤那些难听的话!

永澄老师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4-10 06:00

正文



虽然我不大张旗鼓地说,但是很多伙伴都发现我正在进行改革的准备,兔子、采懿还有几个伙伴都发来信息问我情况,也有很多伙伴给我提了建议。

其中一个伙伴提了多条意见,每条说得都特别好,尤其分析出过去我因好大喜功、自以为是超人、完美主义等等而掉的坑,我觉得都很有针对性,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过年时我和团队伙伴们一起分析出的问题。

不过反馈中有这样的一句,我并不认同:“你还是有一些任何领导都可能会犯的毛病,对于迎合你观点的人你就喜欢,不认同你观点提出异议你就不那么喜欢。”因为,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人,这个“你”,并不特指提建议的伙伴,而是真的这样以为的那些人。

随便一个在创业的人,都会对喜好极其敏感:喜欢不喜欢,是小我的情绪,听了小我的,就会开始自嗨,这在创业里是最容易死的做法啊!为了听一句好听的话,就把自己给作死了,这是不需要分析就能想得明白的事情,我不想把这句话套在我身上,也不想成为“任何领导”中的一个。

加个佐证吧,看看我前天写的文章:《你的弱小来自于自以为是的强大》,文章中提到了卓越四问,其中的第二问:“这一点做好了么?”中,特别强调了有则改无加警,要知道这是我的基本信念啊!你看看这个逻辑:

•  情绪是发现问题的钥匙、问题是成长的契机和基石;

•  喜欢和不喜欢都是自然的情绪波动,都是让自己启动理性的触发器;

•  别人的话好不好,都会让我去思考我有什么问题要修正?

所以,越是和我观点不同的意见,我越是要认真倾听,这跟喜欢不喜欢完全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需要证明自己了,有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解释的,因为无论怎么解释对方也不会理解。比如说三季人,如果它只能活三季,那你跟它谈春夏秋冬,他一定是不认可你的。比如说三维世界的我们,在二维世界中每10cm打个洞,那么二维世界的科学家就会向公众宣布,世界中每过10cm必然有个洞,这是上帝的旨意。

上图是情绪能量,我在百度图片中搜索的,图片质量一般,大家见谅。一看到有层次划分,我就会自动调用内心的一句话:不同层次的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真实。在有的人眼中,“表现得喜欢或者不喜欢”非常重要,需要对“喜欢与否”投入极高的注意力以获得满足感,但在我看来,这根本不重要!

所以,关键问题来了:既然每个人都是真实的,但是,为什么大家的真实却不一样呢?

问题的答案是两个字,你先想想看,是哪两个字,然后我们再继续进行。


前天我的文章《简单方法彻底解决囤课、囤书不看的焦虑症》一文中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那我认为囤书、囤课、囤订阅的松鼠病的关键问题在于:不了解学习方法,于是错误地使用过往经验随意下判断。说完关键问题,再直奔问题背后的根本规律,那就是人性:当缺乏认知时,会调用经验系统来解释事物,并根据不同解释产生情绪。说得再专业点,这就是认知失调的一种表现。

我把关键句带出来:当缺乏认知时,会调用经验系统来解释事物。根据主谓宾的关系,我们分析一下这句话:

•  状语:缺乏认知时

•  主语:暂略

•  谓语:解释

•  宾语:事物

你看,认知失调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在“解释”上出了问题。

用这个例子是否可以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了真实,但是真实却不一样呢?就是因为每个人的解释系统不同。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还是要启用一般人懒得学的理论说明,这样避免真正想学到东西的伙伴走弯路:

Step1:任何一件事当被我们接收到之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解释,否则会产生一种叫做认知紧张的状态。所谓的认知紧张,是一种因为不能解释而导致的耗能状态,大脑的懒惰特性会将所有耗能事件全部中止,因此,认知紧张会激发一种动机,让我们一定要对面前的事情进行解释。

Step2:当我们开始尝试解释时,那些可以解释的事情,就使用认知系统进行解释即可(这里要强调一点,由于本文的重点并不是认知系统和经验系统的区别,所以这里我不想展开说。其实,经验系统也是认知系统的一种,所以,我这里的定义和专业定义略有不同。我所说的认知系统,是指符合现实的高概率正确的假设体系,而经验系统只是自己的过往经验,尤其是影响自己发展的、让自己不爽的、和现实不符的错误经验)

Step3并不见得所有事情都能解释的了,尤其是一些自己没有听说和没有看到过的事情,无法解释的事情我们就会调用经验系统,从过往的经验中找到一条和当前事物类似的事情,然后对其解释。这里就是最麻烦的地方,因为人们在调用经验系统解释的时候,很有可能顺便还启动了行动系统,让自己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说:只要有人提出建议,就会把建议当作质疑,然后表现出愤怒;只要看到新东西,就说这些新玩意我根本就学不会,懒得学;只要年轻人超过自己,就会说你玩的东西我多少年前就玩过了;只要看着觉得简单,就会立刻表现得看不上,显摆自己有多能耐;只要对方说了一个新东西,觉得对自己有所挑战,立刻假装自己看过、学过甚至掌握了这个内容,然后开始假话连篇等等。

所以,很多人买了书不看然后还觉得内疚,其实就是因为认知系统中缺乏必要的知识(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所以启动了经验系统进行解释,最终错误解释之后的结果。同理,认为我听到了和我不同的声音就会不开心,也是错误解释的结果。


再深一层,根据《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系统1和系统2,对应了人的两种认知过程,过程1启动的就是经验系统,它总是在无意识过程中完成的。比如说,你爱人说:“把衣服收拾一下”,你就怒了:“我每天都忙死了,这样的活也要让我干!”,那这就是典型的毫无意识,被情绪脑所控制,做出非理性决策的愚蠢行为。

关于经验系统,我再给你说一个概念,之前写过关于理解力的文章,在学习方法中提到过,详见《如果说学一个可以顶一百个,怎么学?》的第二部分。我简单说一下:在看书或者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先用对方的话来解读对方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样才能提升理解力。很多人要提升理解力的方式根本不是这样的两步法,而是直接用自己的话来解读,本质上就是直接启动了经验系统来解释,这样训练理解力的话,是极为低效的。

为了避免经验系统随意地起作用,我提出几个处理方式来避免错误解释带来的认知失调,比如说:

•  修改自动运转的反馈环。把自己的解释系统的程序改为:如果遇到之前从未见过的事物,立刻先说:我这是第一次听说,它是什么、它为什么、它怎么做等等,尽可能多问问这个事物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一手信息是什么、用途是什么。而不是再用以前的无意识的经验系统去解释。

•  对理解力进行刻意训练。无论是看书、看视频、听人说话,都先用对方的话去复述,并用对方的话来描述可能的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这个套路比较耗费时间,但却是定价正确的要紧事。

•  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见解去评价他人。当你觉得成长的人很累、做计划的人很机械、会赚钱的人很狡猾、美女一定都很不要脸、别人升职加薪一定是走关系、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是学校的责任、卖知识的人一定是奸商、淘宝上都是假货、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等等……我建议就尽可能闭嘴,不要说出来,然后用上面两个方式赶紧调整自己,否则可能一辈子真的就这样了。

回头再看看开头的话,我也想问问你,当你遇到好听的顺应自己的话, 以及不好听的意见,你要怎么解释呢?使用经验系统还是用认知系统呢?

我的答案是:转化进入COACH状态,即:中心、开放、觉察、链接和包容状态,调用倾听技术,对任何输入进行分析:事实是什么、假设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意图是什么、论证方式是什么、和我的关系是什么等。这样就搞定了,如果说上面有的内容你不理解,那很有可能我们的认知系统有差别,这时候你用你的经验系统去评价我,那评价的只是你认为的我,而不是真实的我。

本文的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请尝试着思考:过往的文章中,我特别强调了改变的重要性,如果说我们总是启动经验系统进行解释,对于改变的影响是什么呢?要做哪些事才能加强或者减弱这些影响呢?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我特意安排了个坑。通常我们看到“影响”两个字,就会认为是不好的影响,这就是调用的经验系统进行解释,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在后面说了“加强或者减弱”来进行经验拓展。希望通过这个小案例,来提醒每一个人:经验系统一直是最早跳出来解释事物的那个,如果不经过训练,很难启动认知系统,坑也会一直在。

认知修炼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不要期待高效顿悟,而是要在掉坑和犯错之后不断反思。掉坑不是问题,问题就是掉坑了不知道从哪里修正自己,而解释系统才是关键!


推荐文章
新浪广东  ·  为什么女人的寿命比男人长?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