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一起以航班延误赔付为手段的电信诈骗案件,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概述
张先生接到诈骗电话,被误导下载会议APP并进行屏幕共享,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最终被骗走4000余元。
关键观点2: 诈骗手法分析
诈骗者冒充客服制造紧迫感,诱导受害人下载会议软件并共享屏幕,获取受害人银行账户信息,通过钓鱼网站和链接获取更多信息,逐步套取资金,并最终获取验证码完成转账。
关键观点3: 警方提示
官方渠道查实信息,谨防下载不明应用,拒绝点击陌生链接,保护个人隐私,验证码慎重对待。如不幸被骗,请立即报警。
正文
春节将至
许多小伙伴开始踏上
返乡和旅行之路
如果在出行前接到这样的电话
请毫不犹豫
果断挂掉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月13日,张先生接到一个“+00”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航空公司的客服,通知张先生航班延误,可领取300元赔偿。
对方引导张先生下载了一款会议APP,在里面开启屏幕共享,要求张先生打开手机银行提供银行卡信息,还发来一个看起来像是航空公司官网的网址,让他填写个人信息申请理赔。
几次“理赔失败”后,对方称需将支付宝余额清空才能完成操作。在一步步诱导下,张先生将钱转入自己名下的建行卡,但仍无法完成赔付。
这时,张先生开始产生疑虑,但对方用“我们已接近完成”“三分钟内肯定解决”等话术施压。张先生再次进入房间,对方随后发来一条伪造的短信,显示“行程单验证码”,并要求张先生在短信中回复“同意改签、是本人”。张先生按照指令操作后,耐心等待“赔付短信”,但始终没有收到。
察觉异常后,张先生立刻退出房间并卸载APP,但为时已晚。当他打开建设银行APP查看时,发现账户内4000余元被转走。
以航班延误赔付为由,吸引受害人注意,伪装为“航空公司”客服人员。
诱导受害人打开手机银行和支付软件获取受害人银行卡账户信息。
通过钓鱼网站和链接诱导受害人填写,进一步获取银行卡信息。
以“理赔失败”等理由,逐步获取更多信息,让受害人重复操作,进行转账。
最终通过屏幕共享获取受害人手机中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利用话术进行心理操控让受害人删除对应软件和凭证,延缓受害人报案,转移被骗资金。
官方渠道查实信息:航班延误、改签、赔付等信息应通过航空公司官网、官方App或客服电话核实。谨防下载不明应用:航空公司不会要求下载第三方软件操作,更不会要求屏幕共享。拒绝点击陌生链接:陌生号码发来的链接,尤其涉及理赔、改签的,一律不要点击。保护个人隐私:不要向陌生人泄露个人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信息,更不要随意操作转账。验证码慎重对待:验证码是验证身份的重要凭证,任何人索取验证码均属可疑行为。
快来围观更多打击电诈相关内容
快进去点亮右下角小红心,再关注我!一定帮你抵御骗子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