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徭役增派下的会计平衡方式与徭役类别
——以嘉隆年间的山东为例
金珍真 胡铁球
内容提要:
从《山东经会录》来看,在明代徭役册中,维持
会计平衡
的主要操作方式有免编力差部分名额、编银额小于征银额、银差项下的银力兼派、将编银额高的银差改为编银额低的力差和兑编五种。从这五种方式来看,山东地方官府使用了减额不减负、隐藏负担、明减暗增等会计手段,其实质是“阳取之外有阴取”,阴取部分不入会计,从而使大幅增加的财政负担消失于会计过程中。通过维持徭役册中的会计平衡,地方官府可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获得仁政的美名。从官府的角度,徭役可归为五大类别,除常见的银差型、力差型外,还有银差项下的银力兼派型、力差项下的银力兼派型、银力差俱佥型三大类徭役,后三类既有助于维持会计平衡,又能实现财政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赋役册籍 会计平衡 徭役类别 徭役数据 编外有编
交易方式、产权界定与房租价格
——基于清代归化城房产交易的研究
张国坤 胡岳峰
内容提要:
清初以来,归化城房产交易渐成规模,随之而来的是交易方式、产权界定、价格等方面的形成与重塑。归化城房产交易方式在道光年间出现明显转变,逐渐形成以押租为主的交易体系,活租、典、推卖等交易方式的出现频率则日益减少。房产交易中的产权界定较为灵活,具体的权利分割有赖于契约中的明文规定。从道光年间开始,归化城房主越来越多地明确房屋修缮责任,将赁房人的后期投入转为押租的押金或预付的房租,从而限制铺底权的形成。归化城房租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基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交易身份,房租表现出一定的价格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未体现在押租与活租之间。归化城的房产交易市场反映了蒙民、汉民交融过程中产权概念和交易方式的演变,以及清代边疆商贸城市房产交易行业的发育程度。
关键词:
清代房产 产权 交易方式 房租价格
计税定股与计租分利:
清代福建山林共有产权的运作机制
郑鹏程
内
容提要:
清代福建山林产权秩序由计税定股和计租分利两种机制所塑造。所谓计税定股,是指将山税作为产权的依据,山主通过分摊特定份额的山税以获得特定份额的股份,并以股份分配山场权利。所谓计租分利,是指将山租作为业权的依据,山佃农通过交纳山租以获得长期管业权,且山租可在山佃农群体内逐级发包,从而再次分配业权。在此过程中,山林产权的认定依据从“界占”转换为“股份”,排他性产权归属问题转换为内部权利安排问题,从而形成共有产权秩序。这种析分与整合、排他与非排他的辩证性转化有助于降低准入门槛、协调多方利益,推动林业经济和山区社会发展。
关键词:
永泰 林业经济 股份 发包 共有产权
农工一体化
:福建制糖工业用工
策略的实施(1956—1985)
徐岚 张侃
内容提要:
20
世纪
50
—
80
年代,因制糖工业的行业特殊性、投资与技术的限度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定等因素,致使福建的糖厂在榨季出现劳力短缺问题;而长达
8
个月之久的停榨期又使糖厂固定工出现“在职失业”的现象。劳力短缺与滞存并存是该时期福建制糖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常态,为了因应这一局面,糖厂、政府、社队三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协调,在榨季从蔗区社队征调大量社员到糖厂充当季节性临时工;在非榨季糖厂固定工除了设备检修等工作外也会被调配到蔗区社队参加农业生产,即实施了“农工一体化”用工策略。尽管该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因未完全考虑到实际生产者的利益诉求而出现了部分季节性临时工消极怠工及部分固定工因频繁调岗而有抱怨情绪的现象,但其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制度约束下用工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及复杂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制度的韧性。
关键词:
制糖工业 亦工亦农 农工一体化 福建产糖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工业合作方式的确立
周磊
内容提要: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两国逐渐形成了一套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业合作方式,其从联络渠道、合作导向、结算形式和立项途径等四个方面维系保障了两国工业合作的正常进行。两国政府搭建的官方合作渠道为中法工业合作提供了基本条件,满足了双方企业跨国商业联络的需求并保证项目合同妥善执行;服务于中国工业规划的合作导向,有利于法国企业适应中国工业的高度计划性和合作的买方市场环境;基于
出口信贷
的现汇结算形式,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由易货贸易式微和中国外汇紧缺所导致的融资困难;访问考察与工业会展作为两种行之有效的立项途径,确保中国可通过市场调研和横向比价,筛选出更具商业价值的合作项目。中法工业合作方式的确立体现出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体制,在冷战期间东西方贸易交流中实现了卓有成效的协同运作。作为
20
世纪中法关系的重要历史遗产,该合作方式不仅推动了新式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全球化传播,还构成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历史基础。
关键词:
工业合作方式 设备引进 工业化 中法关系
窠名与分隶:宋朝酒利分配的演变与博弈
徐东升
内容提要:
现存史料共梳理出宋朝酒利窠名
50
项有余,这些窠名主要通过增添酒价、变更场务出售形式、创建酒库等方式增收酒利而创设,包括正收及其衍生、分化而来的窠名,以及窠名的另称、合称。这些窠名主要出现在买扑场务和官监场务,是随着榷酤制度的演变逐步形成的,分别隶属中央与地方的官府机构。窠名与分隶相辅相成,增加窠名的目的是分隶,分隶则按窠名进行。宋朝酒利分配的演变,从窠名归属看呈现出两个明显趋势:一是在中央财政部门之间表现为由三司独占转向多部门共享,二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表现为由地方向中央集中。这既是诸司博弈的结果,又是诸司博弈的重点逐步由窠名归属转向窠名钱落实、窠名钱使用以及窠名之外酒利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宋朝 酒利 分配 窠名 博弈
牧民的智慧:
明代前中期甘青地区马政的演进逻辑
胡箫白
内容提要:
明代前中期是王朝势力逐步深入甘青地区的关键历史时段。在此过程中,“国家
-
社会”关系不断调整,并在地区马政的演进逻辑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洪武前期,明朝势力尚未深入甘青地方社会,地区马政为本地部众所主导,明廷无法从以物易物的实物贸易形式中获取大量马匹。从洪武后期开始,明廷对甘青地区的统治渐趋稳固,因之施行金牌信符制度在地方社会征纳“差发马”,纳马额度的摊派刺激了甘青地区的人口流动,亦造成了区域内部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
15
世纪前期,
朝贡制度
使甘青部众重新获得了马匹贸易的主导权。通过贡马,甘青部众抬高了马匹价值,并在频繁朝贡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明廷赏赐。因应于明代前中期朝廷不断演进的马政,甘青部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了“牧民的智慧”。
关键词:
明代前中期 甘青地区 马政
华资银行的兴起与清季民国金融
行业的职业流动
贾欣潮 周亚
内容提要:
金融行业的职业流动与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相关联,即“制度移植”外表下的银行发展缺乏与其相对应的
专用性人力资本
。因此,华资银行只得从性质相近的票号和钱庄中寻找人力资源。在这一基础上,银行在薪酬激励、人事制度和行业前景等方面展现的优势造成传统金融机构人力资本流失。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塑造稳定而可靠的职业队伍,华资银行凭借新式教育力求革新人事,而钱庄的人事改良却因治理结构的局限收效甚微。金融行业的职业流动表明,近代新型职业群体的成型既需借助传统行业的力量,也需企业在经营实践中进行调整和重塑。
关键词:
金融变革 职业流动 华资银行 传统金融机构
知识、科学与市场:
近代桐油知识的流动与中美桐油贸易
李俊杰
内容提要:
中国作为桐油的原产地,在古代形成了一套关于油桐和桐油的经验性知识。随着西方近代植物学和现代化学的发展,尤其是分析化学的兴起以及对实验的重视,使人们对物质和生命内部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构建了一种基于现代科学的桐油知识体系。
20
世纪前期,美国拓展了桐油的使用范围,大大刺激了美国对中国桐油的需求,中国桐油对美出口激增,美国也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桐油出口国。同时,美国依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强大的工业能力,移植中国油桐以期建立商业化经营模式的桐油工业,其中所创造的桐油知识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油桐种植和桐油产销。中国通过建立桐油检验机构提高桐油品质、进行油桐选种育种实验,并提倡育苗法和造林法,建议引进美国榨油机器建立新式榨油厂以及成立中国植物油料厂实现桐油直接出口等对中国桐油事业进行改良,以应对美国的批评和竞争。抗战胜利后,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的报告书介绍了美国经验,并提出中国桐油改进意见,中国政府在此基础上出台桐油改进计划并部分地付诸实施,但是因为国民党忙于内战,再加上抗战时期桐林破坏严重,这些计划并没有奏效。
关键词:
桐油 中美桐油贸易 中国植物油料厂 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
清末财政乱象与度支部统一中央财政
刘文华
内容提要:
晚清以来,中央新设机构,如总理衙门、海军衙门,往往侵割户部财权。清末新政时,这一情况更为严重,新设各部纷纷自筹经费,导致出现了各自为政的财政乱象。户部(度支部)对此也曾加以反对,但收效不彰。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在摄政王载沣的鼎力支持下,度支部尚书载泽强力推动奏准清理财政章程,不仅派员监督各省财政,还在中央层面推进统一财政的计划。但宣统元年(
1909
)及二年上半年,计划进展不大。宣统二年底,资政院、度支部共同奏请统一国库,度支部还奏请京内各衙门款项统由部库收发,统一中央财政取得了重大进展。统一中央财政是清末财政清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
清末 户部(度支部) 财政清理 统一财政
晚清发审幕友修金的摊捐及其困境
宁浩
内
容提要:
道光以降,由于州县发审案件的增多和积压,各省发审局和道府官员聘请发审幕友协办处理,以州县摊捐的方式筹集高昂的幕友修金。朝廷虽有禁令,却无法阻止发审幕修摊捐在地方盛行,其主要原因是发审幕友已深度参与审转覆核制运作。摊捐实际收效有限,由于州县负担沉重且无关州县考成,账面上州县欠款累累。虽有出现发审幕修放弃依赖摊捐的情况,不过直至清末司法改革和清朝覆灭,州县摊捐仍是发审幕修的主要经费来源。官员在幕修上的高投入与对摊捐体系的苦力维护,反映出发审幕友作为晚清司法运作的组成部分及其重要地位。
关键词:
发审幕友 修金 摊捐 发审局
头衔获取方式与个人晋升
——来自晚清海关的证据
李嫣然 赵一泠 周建波
内容提要:
本文使用
1910
年《新关题名录》中的华员数据,考察通过科举、荐举和捐纳方式获取头衔是否会影响华员在海关的职业表现。实证分析发现,海关科举华员整体上薪资水平更低,更多分布在文书型岗位上,存在职业发展上限。文章认为,海关的招聘制度设计、不同岗位对能力的差异化需求和科举职员逆向选择等因素导致了上述结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教育和新式职业之间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催生了海关税务专门学校,也为以税务专门学校为代表的新式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侧面的证明。
关键
词:
科举 新式部门 职业发展
论清代民间社仓制度的实践及其变异
——以重庆市合川区涞滩二佛寺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游彪
内容提要:
南宋孝宗在位时期,经朱熹编定《社仓事目》而推广到全国各地的社仓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清朝,从康熙皇帝开始就颇为推崇该法,这对于清代地方社仓的广泛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位于重庆合川的涞滩二佛寺保留了若干清朝社仓制度的碑文,这些珍贵史料在国内外都是十分罕见的,可以帮助今人在制度以及实践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朱熹社仓法在清代民间的发展演变过程。
关键词:
清代 重庆合川 社仓 涞滩二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