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关于全球科技资讯、人工智能、医学、行星科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一周重要进展。涵盖了LHAASO对暗物质粒子的最新研究、大语言模型能力来源的探究、睡眠记忆刺激在PTSD治疗中的应用、地球自转阶梯式减速过程的重建以及气候适应措施对高温致死人数的影响等重要内容。
LHAASO实验对高能伽马射线具有极强的探测能力,从而对超重暗物质粒子给出了最强限制,相关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表明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并非涌现,而是上下文学习、模型记忆和语言知识相结合的结果。这项研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引起关注。
科学家发现睡眠期间重新激活治疗性记忆可以导致更多与记忆处理相关的大脑活动,这与PTSD症状的减轻有关。这一发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成功重建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自转减速的过程,并发现地球自转呈现出阶梯状减速的演化模式。这一研究对了解地球历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项建模研究显示气候适应措施可能减少了欧洲人2023年的高温致死人数。研究团队利用欧洲统计局的数据估算了高温相关的死亡负担,并强调了适应措施的重要性。
LHAASO鸟瞰图。图片来源:LHAASO
暗物质是天文观测发现的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发光的神秘物质,占宇宙中物质组成的85%,但暗物质粒子至今还没有被直接探测到。探测暗物质粒子是当前物理学和天文学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在过去20年间,世界上开展了一系列搜寻暗物质粒子的大型实验,集中搜索质量在0.1太电子伏特(TeV)附近的暗物质。
暗物质粒子在密度高的地方可以相互碰撞并湮灭产生出伽马射线,通过研究这些伽马射线就能够发现并确定暗物质粒子的性质。LHAASO实验对高能伽马射线具有极强的探测能力,从而对超重暗物质粒子产生的信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并能覆盖从一到一百万太电子伏特非常宽广的质量范围。矮椭球星系主要由暗物质组成,是搜寻暗物质信号的理想对象。此次研究利用LHAASO数据搜寻来自银河系16个矮椭球星系的暗物质湮灭所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信号。
LHAASO虽没有发现暗物质所产生的显著信号,但对质量大于约10 TeV的暗物质粒子属性给出了最强限制
。相关论文发表在
《物理评论快报》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紫金山天文台)
当大语言模型的规模逐渐增大时,它的性能似乎会突然显著提升,表现出令人惊艳、意想不到的能力,比如理解语言、具有一定逻辑推理能力等。所以也会有人担心,在大模型规模进一步增大时,人工智能会涌现出更强大的能力,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在计算语言学协会第62届年会(ACL 2024)上,研究人员在
一项研究
中,测试了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是否真的来自涌现。
研究人员给多个大语言模型设置了几组特定的任务,测试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是否来自涌现。在多轮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先前观测到的类似涌现的现象,实际上大部分来自上下文学习。研究人员表示,
这证明所谓的涌现,实际上是上下文学习、模型记忆和语言知识相结合的结果,这种能力的增强本质上是可以预测的
。这同时意味着,在当前的情况下,用更大的数据集训练大语言模型,人类可以控制大语言模型的学习过程,它不会突然涌现出能毁灭人类的能力。(UNIVERSITY OF BATH)
PTSD是一种心理健康障碍,可能在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发生。 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MDR),治疗师通过移动的光或咔哒声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回忆创伤记忆。虽然EMDR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果,但成功率很低。近日,发表于
《当代生物学》
(
Current Biology
)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首次表明,在睡眠期间,重新激活治疗性改变的记忆,会导致更多与记忆处理相关的大脑活动,这与PTSD症状的减轻有关。
睡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增强对创伤事件新形成情绪反应的记忆。研究小组首先在晚上对33名PTSD患者进行了EMDR,并记录这些患者睡觉时的脑电波。研究小组为其中17名患者在其睡觉时,再次播放EMDR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咔哒声,目的是加强治疗记忆的储存(即目标记忆再激活,TMR),减轻PTSD症状。他们发现,与睡眠中没有听到咔哒声的参与者相比,听到声音的患者表现出与记忆处理和巩固相关的更高水平的脑电波活动。在TMR组中,脑电波活动的这些诱发变化与PTSD症状的更大减轻有关。此外,研究小组发现,接受TMR的患者在听到重述创伤事件的音频片段时,不再抗拒接触创伤记忆——PTSD的一个关键症状。研究者希望这项工作可以启发相关研究,探索TMR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的有益作用。
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月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使得地球自转减速现象一直存在。但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自转减速的变化是否和现今一样?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在发表在
《美国科学院院刊》
(
PNAS
)上的一项研究中,我国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多国科学家,结合地质记录和天文计算,
首次中重建出过去7亿年至2亿年前地球自转减慢的过程
。
结果显示,在过去7亿年至2亿年前,地月距离增加了约20000公里,日长增加了约2.2小时。另外,地球自转不是平稳减慢,而是呈现出一种阶梯状减速的演化模式,即“快—慢”“快—慢”。两次“快—慢”的转折分别发生在5.5亿年前和2.5亿年前,这两个时期正好对应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地球历史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两个主要“快—慢”减速期可能为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研究者表示,该研究对重建地—月系统的演化历史、探究地球自转减速的气候、环境、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