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共食谈
食品与营养行业公共话题讨论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公共食谈

“怼”完市场总局,太子乐悄然召回“问题”产品

公共食谈  · 公众号  · 美食  · 2018-04-24 2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整理丨 宋潇旸

来源 丨公共食谈(ID:ggst01)

全文共 2633 字丨阅读需 5 分钟


公开发文“怼”总局, 不承认自家被通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的哈尔滨太子乳品工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太子乐”),日前悄然召回涉事产品。但这出不断反转的“闹剧”,似乎还没有落幕。



硬“杠”总局,拒不认错


近日,在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的通告中指出,太子乐已主动召回两个批次的不合格产品。


然而就在不久前,该企业还在公然与总局针对其产品的不合格通告“叫板”。



4月13日,市场总局公布了挂牌后的第一份食品黑榜。其中,唯一的两款婴配奶粉因核苷酸检出值不足,被太子乐“独揽”囊中。



在该通告附件2《部分不合格项目的小知识》中,总局说明了核苷酸对婴幼儿健康的重要作用: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代谢上极为重要的生命物质,是DNA和RNA的前体以及他们的分解产物,几乎参与细胞代谢的所有过程,对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免疫调节功能、提高记忆力、改善肠道菌群及促进脂质代谢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而太子乐相关产品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总局也有所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中规定,核苷酸作为营养强化剂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允许添加量为0.12~0.58g/kg(以核苷酸总量计)。本次不合格产品的企业标准《婴儿配方奶粉》(Q/HTR0001S—2015)以及《铂金100幼儿配方奶粉》(Q/HTR0068S—2015)中规定,其允许添加量为12~58mg/100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中规定,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


核苷酸含量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企业未充分考虑核苷酸的稳定性,产品配方添加量不足以满足储存、运输以及货架期过程的损耗;或者未严格按照生产配方生产;或者搅拌不均匀;或者核苷酸质量规格不达标等。


然而,被通报后的太子奶却在官网上发布了一份针对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结果的说明,硬“杠”总局通告内容,否认其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说明称,太子乐在收到产品检验信息后,立即组织开展了企业内部的全面自检、自查,对留样进行了复检和委托检验,经反复核实后确认该批次产品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遂对国家抽检判定结果提出了异议,并依据相关规定程序进行了申诉,甚至还表示, 对总局的检验结果“深感困惑和不解”。 但是以上事实和科学依据没有被有关部门采纳。


现在打开太子乐的官网,又弹出了其4月13日抽查合格的产品截图(与不合格通报中的产品不是同一品种)。



太子乐方面还曾公开向媒体人士喊冤:“圈内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到消费者那里就很麻烦了。”如今默默召回产品,不知是否因为反抗无效而选择默认。


企业喊冤,稳定“军心”?


那么所谓的“圈内人”到底怎么看呢?食谈君发现,有不少业内人士,甚至乳品从业者,都没有站在太子乐这边。


事实上,按照2016年8月31日发布,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核苷酸的测定(GB5413,40-2016)》中规定的核苷酸测定标准,总局的检验结果并没有问题。因此,有不少“圈内人”质疑太子乐,为何不是在标准制定征求意见的时候,亦不是在标准发布之日质疑国家标准,而是在自己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提出质疑?



此外,《财经啸侃》还曾报道称,在总局刚发布公告时,太子乐奶粉渠道人士和销售门店第一时间给出的回应是“这个消息是谣言”、“这个消息不是真的”,要求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通告。



然而,对比太子乐回应总局的情况说明中“2017年6月23日我公司收到产品检验信息后”的说法,称总局通告为“谣言”的做法就有些奇怪了。


当然,也不排除是总公司收到了检验信息,却并未向基层员工和渠道商透露的情况。


此外,也有部分网友为太子乐辩驳,其中名为“聪聪爱婴+东方妈妈产后复元催乳”的网友称“太子乐10几年品牌,从未出过问题”。



然而,几年前广东省工商局就曾公布,哈尔滨太子乳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100益生菌婴儿配方奶粉,被查出含有致命病菌“阪崎肠杆菌”。当时,太子乐也是“喊冤”。另外,2015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中显示,去年总局检出的48批次不合格样品中,也包含了太子乐。


当然,以往的不合格产品并不能说明此次的问题。也有专业人士表示,敢在总局监管如此严格的时期,选择核苷酸这种主要营养添加剂“偷工减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如果企业认为监测标准制定不够严谨,也可以拿出核苷酸的相关投料记录来为自己正名。


质量是生命,国产当自强


无论太子乐的产品是否真的存在问题,目前涉事产品已经召回。但此事也为其他乳企敲响了警钟。


婴幼儿奶粉的安全一直备受关注,监管也越来越严。自2016年开始,国家对婴幼儿奶粉的抽检就已经从季度抽检更改为“月月抽检,月月公开”,加大对奶粉的监管力度。此外,对企业的例行“体检”——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也相当严格。此前食谈君曾报道,包括负责人学历造假、空调保养未能及时记录存档等问题都被检出。


正因严格的监管政策,消费者对我国乳业信心正在逐渐恢复。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7年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显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合格率已达99.5%。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解读时表示,奶粉的“不合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标签标示方面”。


对此,企业的声音也各有不同。除太子乐外,还有如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魏立华这样,认为“食药监管部门监管得越严越好。我们不怕严格,就怕不严格”的企业。



对比这几家乳企的业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2017年,飞鹤乳业婴配奶粉业务收入达70亿元,高居国内婴配奶粉榜首;君乐宝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奶粉业务收入在25亿上下。目前,食谈君尚未查询到太子乐奶粉去年的营收业绩,但在各大权威奶粉榜单中,均未看到其身影。


有乳业从业者评论此事:“以前乳企管理宽松基本都不自检,但后来国家出台政策措施后,真的很多企业都在反思问题。 只有视质量为生命的企业,才能走的更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产当自强,不是口号,要落实。不合格的坚决不能进入市场,希望国产粉、企业严格控制自律,自觉,然后做标杆企业”。


更有业内人士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乳企品牌耗费十年才重新建立起的品牌信心,希望不要被个别企业的个别事件破坏。


食谈君深以为然。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leon


互动话题

对于此事,你站在哪边?


后台回复 “辩” 入群讨论,虚席以待!



点击 关键词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鸿茅药酒丨鸿茅药酒2丨鸿茅药酒3丨 五毛食品 院士实验 国务院定食谣 麦当劳拒开箱 卖“拍黄瓜”被罚 婴配奶粉“抢”注 “三只松鼠”霉菌超标 罗云波评“毒鸡蛋” 白藜芦醇神话 “极草”6年之争落幕 深圳“食安监督条例” 泸州老窖香水 “药食同源”拟扩容 不能选的保健品 阿胶无用 食品界人大代表 川贝枇杷膏 走红丨 食药监改革 星巴克“致癌” 总局挂牌 院士挺转


文章转载联系

公共食谈编辑 微信丨fcc1881074780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