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中国将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挑战伊朗国家队,这将会是中国与伊朗国字号球队自1976年首次交手以来的第24次对决(不包含国家队以外的比赛*)。
回顾41年来的交手记录,中国队以6胜4平13负的战绩处于绝对下风。
在前几天的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队击败了韩国队,一雪前耻。在从胜利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必须要对伊朗队这个对手仔细的审视一番。
相比于韩国队,伊朗更算得上是中国队的苦主,因为伊朗人曾多次给中国足球留下了及其惨痛的回忆。
事实上,伊朗队几乎给整个东亚都留下过浓重的心理阴影,比如韩国,韩国媒体总是渲染中国的恐韩症,却对自己逢伊朗就脚软的黑历史避而不谈。
1976年6月,第六届亚洲杯在伊朗举办,中国队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参加亚洲杯,并和马来西亚、科威特分在一个小组之中。
中国队在小组赛中逼平马来西亚,负于科威特,以小组第二出线。在半决赛中,中国队与东道主伊朗相遇,中国队与伊朗队苦战90分钟,将比赛拖入加时。
结果在加时赛中,体力耗尽的中国队被伊朗在100分钟和119分钟连下两城,以0:2的比分落败。
之后伊朗在决赛中击败了科威特夺得该届亚洲杯冠军,而中国队则在三四名决赛中击败伊拉克夺得季军。
不过这届亚洲杯后不久,伊朗国内就生巨变。20世纪70年代,伊朗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上层腐败。
原本的亚洲杯就是伊朗国王巴列维希望麻痹下层人民而申请举办的一届赛事。结果在伊朗夺冠之后,国内激化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而传统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越发壮大。
197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不久后伊朗国王出逃,霍梅尼掌权,伊朗改国号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斯兰革命之后,大批抱有西方思想的伊朗人出逃国外,包括足球运动员也是一样。所以几十年后,世界各地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伊朗裔足球运动员。
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可能就是日本的长谷川阿里亚贾苏鲁,他的父亲哈米德是伊朗国内联赛的一名足球运动员,在革命后流亡日本并娶了日本妻子。
长谷川阿里亚贾苏鲁在2011年还得到了伊朗足协的征召,但是他连波斯语都不会说,更不要说他对伊朗这个国家有多少亲近感了。
2012年,长谷川阿里亚贾苏鲁被时任日本主帅扎切罗尼征召进日本国家队,不过在那之后长谷川阿里亚贾苏鲁再也没有被日本国家队征召过。
1979年整年,伊朗足球受国内政治环境影响而被迫停摆,直到一年后才重回正轨。1980年,伊朗和中国队再一次在亚洲杯上相遇,这次伊朗与中国、叙利亚、朝鲜、孟加拉国分在同一小组中。
被外界以为大伤元气的伊朗队实力依然不减当年,两胜两平再次以小组第一出现,而中国在同伊朗的比赛中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凭借着陈金刚和徐永来的进球顽强地把比分扳平。
不过之后中国的表现就很不尽如人意了,他们在之前输给了朝鲜,又在之后负于叙利亚,最后一轮面对同样出现无望的孟加拉国以6比0的比分大胜对手,沈祥福和徐永来在比赛中上演了帽子戏法。
值得一提的是,徐永来获得了该届赛事的铜靴,而伊朗则在半决赛中输给了后来的冠军科威特。
1984年的亚洲杯上,中国队再次和伊朗队分在了同一小组之中。也是从这开始,中国球员开始将伊朗看作是自己的老冤家。
当时中国队的主教练总共有三位,徐根宝、戚务生和曾雪麟同时负责国足队员们的训练任务和战术布置。而该届国家队好手如云,在国内也被寄予厚望。
下面这些名字想必对于大家来说简直是如雷贯耳:沈祥福、赵达裕、李华筠、林乐丰、古广明、柳海光、左树声和贾秀全等。他们都是那一届国家队的球员。
但是中国队出师不利,首战就被伊朗队以2比0的比分击败。后来曾雪麟在赛后大发脾气,和另两位老帅重新制定了战术。
之后中国队一路奏凯,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进入了淘汰赛,并在半决赛中凭借李华筠在加时赛中的进球击败科威特挺进决赛。不过他们在决赛中惜败给沙特,屈居亚军。
三位老帅治下的中国队创下了中国参加亚洲杯的最好成绩,而伊朗则在以小组第二的成绩出线之后在半决赛的点球大战中输给了沙特,无缘决赛。
之后的1986年,为了备战即将举办的亚运会,中国队邀请伊朗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结果这一次国足又以1:2的比分输给了伊朗,而该届亚运会,中国输给了科威特,未能在亚运会中拿到奖牌。
1988年的卡塔尔亚洲杯,中国和沙特分在同一小组,而伊朗则和当时进步神速的韩国队分在同一组中。结果这两支球队都没能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
在之后的半决赛中,中国和伊朗双双败给韩国和沙特。中国败给韩国的比赛最为可惜,双方鏖战90分钟进入加时赛,韩国的李泰昊在第93分帮助韩国取得领先,麦超一度在100分钟扳平比分,但是3分钟后李泰昊再次进球使比分超出,并帮助韩国取胜。
最终中国和伊朗在三四名决赛中相遇,无心恋战的双方把比赛拖入点球大战,段举、王宝山和伍文兵先后把点球罚失,最终伊朗队获得季军。
中国和伊朗在80年代的最后一次交锋是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当时中国队在小组赛中又和伊朗分在了同一小组。
中国队此时保持着极佳的状态,他们在沈阳五里河以2:0的比分击败了伊朗,回到了德黑兰的伊朗队则以3:2的比分回以颜色。
客场负于伊朗是当时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输掉的唯一一场比赛。但是在进入到六强赛之后,中国的表现浑浑噩噩,之后的结果也不用我说了,“只差一步到罗马”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进入90年代,随着大批人才的不断涌现,伊朗足球迎来了腾飞。不过此时的中国和伊朗在足球上正处于静默时期,没有交手机会让我们对于伊朗足球的进步一无所知。
1994年,中国在广岛亚运会上与伊朗队在时隔五年后再次相遇,这一次中国凭借着胡志军的进球击败了伊朗。
此时我们对于击败了老冤家兴奋异常,浑然不知伊朗派出的只是一支由年轻球员所组成的队伍,而伊朗未来的大杀器们正逐渐浮出水面。
三年后的1997年,中国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从小组赛里以不败战绩杀出重围,在十强赛中与伊朗、沙特、卡塔尔和科威特分在了同一个小组。
此时国人们的自信心空前的高涨,没有人认为中国不会从十强赛中脱颖而出。
中国在十强赛中的第一个对手就是老冤家伊朗,当时在十强赛阶段,中国把所有的主场比赛都放在了大连金州,那场比赛也是我现场观看的第一场中国队的比赛。
范志毅在中场结束前打进一粒点球,下半场开场后不久李明又下一城。因为李明是大连本地人,当时的金州体育场里面的声浪简直震耳欲聋。我到现在还记得身边一位大叔笑呵呵的说:“这幸亏咱们金体没有房顶,不然房顶都得给它掀了。”
然而伊朗人并没有气馁,巴盖里的点球吹响了反攻的号角,马达维基亚随后连入两粒远射,终场前莫迪鲁斯塔再入一球。
2:4的比分让原本场内的“中国队加油”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脏话。
而在比赛结束之后,当球迷们失望的离开球场的时候,我在场外听见了这样一句抱怨:“谁说的伊朗好踢?好踢你大爷,伊朗去年赢了韩国6个,忘啦?!”
再往后也不用多说了,反正当年中国同伊朗两回合的比赛中总共丢了8个球。
6至此之后,每当人们讨论起国足的福地的时候,有人会说沈阳五里河,有人会说长沙贺龙,有人会说昆明,但是没有人会不识趣的提起大连金州,因为金州只会让人们想起惨案和眼泪。
2004年,中国和伊朗在中国亚洲杯的半决赛中相遇,此时已近生涯末年的阿里代伊、马达维基亚等人依旧活跃在场上,依旧与中国厮杀惨烈,不过最终还是在点球大战中被我们击败。
就当我们都以为此仇得报的时候,三年后的东南亚亚洲杯,伊朗人在小组赛第二轮再一次与我们相遇。
在领先两球的情况下,伊朗人回敬我们2球,金州惨案的阴影又一次在我们心中浮现。最后一轮,受到伤病困扰的中国终于崩盘,被淘汰出局。
此后的友谊赛中,中国又与伊朗进行了多次交手,结果也是胜少负多。不过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恰恰是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
当时伊朗队的博尔哈尼在晃过国奥门将王大雷后把球停在了球门线上,挥手叫队友来庆祝。
如此具有侮辱性质的行为随机惹恼了中国球员和球迷们,主教练杜伊科维奇也向主裁判抗议,而场边的伊朗主教练则是脸色铁青。
在赛后,博尔哈尼并没有觉得自己做的有多么过火,不过还是心不在焉的做出了道歉。
但是昔日让我们恨得牙根直痒痒的伊朗名宿们此时站了出来,阿齐兹、马达维基亚和阿里代伊都指责博尔哈尼的动作不成熟,阿里代伊更是直言,只要他担任国家队主帅,他就不会轻易征召如此一位据知情博的球员进入国家队。
后来博尔哈尼在阿里代伊的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而在阿里代伊下课后,新帅古特比(现石家庄永昌队主帅)也没有再征召过博尔哈尼。
最后,回顾这些惨痛的历史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仇恨或是畏惧伊朗队,也不是在赛前唱衰自己或是揭伤疤。
用一句阿里代伊本人说过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2009年,国内媒体曾采访阿里代伊,问他对于中国足球有什么看法,阿里代伊说:
“中国队现在的实力远比不上以前,而且有恶化的趋势。如果你们的球员不职业,如果你们仍然在一场比赛或是整个系列比赛过程中消极或是保守,提前放弃或是存在畏惧心理的话,你们是不可能战胜我们的。”
最后的最后,祝中国队好运!希望28号上演的不是《逃离德黑兰》,而是“攻克德黑兰”。
备注
*中国国奥队成立于1989年,1989年以前所有的奥运赛事(1986年汉城亚运会)都是由中国国家队参加,所取得成绩也被国际足联所承认;1994年广岛亚运会的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以中国国奥队身份参加,所取得成绩也被国际足联所承认。两次参赛成绩均被计入国家队成绩。
**1983年,中国曾在尼赫鲁金杯赛上与伊朗相遇,中国以2:1的比分击败了伊朗。虽然中国足协和伊朗足协都将这场比赛记入官方统计记录,但是国际足联并不承认尼赫鲁金杯赛,因此这一数据存在争议。
如果你真的支持国足
请关注明晚8点中国VS伊朗
请记住我们的诺言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
— END —